昨天早上,待老媽做完饅頭餐的最后一次血糖測試,我就撤了,沒一會兒看到三姐在微信里發(fā)消息,老媽病房之前的病友出院了,來了一個高大胖女人,59歲,然后三姐叫她阿姨,她不樂意,惡狠狠地懟三姐,說三姐一看就是四十多歲的人,又不是二十歲,怎么能叫她阿姨,三姐說,胖女人最說完還瞪她一眼,惡狠狠地走了。
我一看到三姐發(fā)的信息,樂了!
老媽病房前一個病友58歲,她愛人60歲,每天見到老媽就說阿姨,阿姨,我之前第一次帶了水果什么的,要拿給老媽那個前病友,我悄聲問老媽,我怎么稱呼,我叫阿姨合適嗎?老媽輕輕點頭。于是我就叫她阿姨,但是我的聲音極小,怪別扭的。等這個前病友走的那天早上,她還專門把自己之前沒用完的紙巾什么的,拿給我,告訴我,讓阿姨用,我聽著感覺有那么點別扭,然后就拿上了。
等老媽這個新病友來,再聽三姐這么說,我再去病房,看到那個三姐說的高大胖女人,她坐在床頭,很大的塊頭,眼睛瞪的很大,看上去不是太讓人容易親近,我就朝她笑了笑,輕點了頭,低聲說,您好,再沒答話了。
三姐在我來病房前,在微信里提醒我,你最好不要主動打招呼,我笑,我說,這女人如此計較,所以生病住院了,你還和她計較呀!
說起稱呼,老媽其實比這些病友大不了10歲,病房來的小護士,天天奶奶、奶奶,喊著,見到我們,一會是阿姨,過會又是姐姐。我倒覺得也蠻有意思。這個新來的病友,拒絕三姐叫她阿姨,可能在她的意識里,自己最多就是個姐姐,不管再大年紀,不希望別人叫她阿姨,她內(nèi)心深處對自己的衰老有一種恐懼和極度的不自信,再老都希望別人覺得她年輕,可能每個人都有這種感覺。
當然也有例外,幾年前,我們帶老媽去商場買衣服,那個小導購員,不停地拿衣服給老媽試,一口一個大姐,老媽最后說,你管你媽也叫大姐嗎?把小導購懟的一下子臉漲的紅紅的,不知道說什么了。
聽到病房的人叫她阿姨,老媽倒是沒有任何感覺,陪老媽在醫(yī)院遛彎時,老媽說,就是一稱呼,稱呼而已。我說,您說的這個絕對是真理,你看單位的保潔,我們都叫大姐,其實,人家好多人還不到三十歲呢。
我曾經(jīng)是滿介意稱呼的,以前在單位,有比自己大幾歲的人,見了就喊姐姐,總感覺把自己叫老了,還曾經(jīng)蠻介意過,后來發(fā)現(xiàn)是自己的心小了.
其實人老不老,年不年輕,是自己一個外在的形象管理,一個內(nèi)在的厚重積累。還有一種涵養(yǎng),就是不必刻意計較他人對自己的稱謂,每個人都建立了自我意識,認為這是真實的,實際上都是虛空的,每個“我”,其實都是一種假象,但是人們在這種意識的建構(gòu)里,不停地通過自己的遐想和與他人的碰撞,還在不停地擴充所謂“自己”意識的房子,同時以此來建立一種判斷,對的,錯的,好的,壞的。
真正意識到一切都是“空”,都是"相"時,就會不在意這些,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還是蠻難的,需要一種覺察,對自己意識的覺察,再結(jié)合呼吸,慢慢地調(diào)整自己,心態(tài)也就會越來越平和,隨著不斷地積累和修習,慢慢地,可能再遇到再急,再無禮的人,都會云淡風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