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早春我當上了豬倌,開始養豬。
那時的豬圈很簡單,挖個半米深的方坑,坑的大小看養幾頭豬,一般也就五六平米。四周用磚石壘起一米高的矮墻,留個小口,裝上木柵欄門。靠一邊放個豬食槽,豬圈的一個角落一般選在向陽被風的位置墊上磚石用木頭搭個棚子,是豬睡覺的地方。豬圈的其他地方墊的是塇土,豬的吃喝拉撒睡都在這里。
豬什么都吃,主要飼料是粉碎的玉米、大麥、高粱、白薯葉、在大柴鍋里加水熬成糊狀,糧食都是生產隊發霉的或是質量不好的才磨了給豬吃,死雞死老鼠它吃,人糞尿也吃。豬吃食的時候大嘴伸進豬槽呱唧呱唧的吃,有時一邊吃還一邊拉,它的糞便就拉在塇土上,它在上面踩來踩去,豬腿很短,幾乎都泡在糞便泥水里。
這種豬糞和黃土混合的肥料是上好的農家肥,一段時間隊長就會派社員到豬場起圈,人要卷起褲子赤腳站在豬圈里,用鐵鍬一鍬一鍬把黏黏的豬糞扔到豬圈外,在墊上新土。起圈是力氣活,我也干過。甩出的糞便經常濺到臉上。
我到豬場時是縣里開始推廣現代化養豬,隊長為了響應公社的號我到豬場時是縣里開始推廣現代化養豬,隊長為了響應公社的號召專門在豬場修了兩個80平米長方形的水泥豬圈。靠著北墻搭著一溜棚子,讓我和三個農村女青年一起養豬。
我和她們都把被子褥子搬到了豬場西頭草房子的土炕上,我選擇離炕頭最遠的炕腳,因為城里人濕氣大,一睡熱炕渾身都會起大包,就像蕁麻疹一樣,她們三個怕冷,炕燒的特熱,第二天我就一身大包,特別癢。我有縫衣服針把大包扎破,擠出水,就不癢了。但是濕的水沾到衣服上一粘一粘的,干了硬硬的,磨著疼。疼也得干活。
我們實驗養豬的方法叫快速育肥法,共選了64頭小豬,每四小時喂一次,一天六次,夜里也得喂,喂的食物和傳統食物不同,是喂干料。用一種愛國華僑幫助引進的植物叫愛國草打成漿拌上糧食直接喂豬。這個方法的好處是比較干凈,我們分成兩班兒,四個小時喂一次,白天豬還好喂,到了晚上豬都睡覺了,我們就跳進豬圈用木棍把豬打起來,夜里起來人又困又冷。
新豬圈比傳統豬圈干凈多了,每天早上用竹掃把把豬糞都推到豬圈的西南角,再用鐵鍬鏟出去。豬是記吃不記打的家伙,只記得吃,訓練它到角落拉屎不容易,轟著趕著用棍子打都不記得。豬沒有脖子,不會回頭,動作也不靈活,摔倒了爬半天才能爬起來,一天到晚吃了睡,睡了吃。可別以為豬老實,它的大牙厲害著呢,它能把木欄咬斷逃跑,兩只前腿扒著墻能站起來。
快速育肥方法喂豬飼料用量很大,一頓六桶,一天六次,每天要快速育肥方法喂豬飼料用量很大,一頓六桶,一天六次,每天要三十六桶飼料。白天我們就得到場院磨糧食,從倉庫領出的糧食都是二百斤一麻袋,兩人一起抬到車上,推到磨坊,一簸箕一簸箕的倒進粉碎機磨成粉,再灌倒麻袋里,推回豬場。還要到地里去割愛國草,愛國草的葉子很大,生長的也快,今天割了,過幾天又是一大片。新鮮的葉子經過粉碎,打成濃濃的綠漿。畜牧推廣站的人告訴我們豬一天能長2斤,我們就經常給豬稱重,還真是長的挺快,大家都挺高興。
我們四個人以前就是一個小隊的,只是我是知情,她們是村民,時間長了,她們看我干活不惜力,吃東西也不嫌她們臟,整天和她們吃住在一起關系就親切起來。一天晚上,她們三個嘀嘀咕咕說著什么事,別人不愿意告訴我的事我不愛打聽。其中一個跟我說,你能去你們知青伙房拿點白面嗎,咱們吃肉餅,我問哪來的肉啊,她說是母豬壓死的小豬。那時農村白面是很少的,她們不敢回家要。我回到我們伙房要了兩斤白面,這時她們已經把小豬剁碎了,跟我說,你從豬場的破墻跳出去,拔幾顆菜園里的蔥,我說你們怎么不去呀,她們說你是知青,看青的民兵逮住也不能怎么著,我不想去,可不去就得罪她們,大家在一起還得混呢,只好從墻的豁口跳出去,我彎著腰拔了幾顆蔥摔回豬場,小聲問里面的人蔥夠不夠?她們說夠了就趕緊翻回豬場。面、肉、蔥都有了,鹽是喂豬用的,她們動作特快和面、燒火就在煮豬食的大鍋里開始烙肉餅,第一張餅剛烙好,就讓我先吃,我是真吃不下去,可是不吃她們就會覺得我嫌棄她們的東西臟,我硬著頭皮咬了一口,說真的一點都不好吃,可我還說挺香的,你們吃你們吃。看著她們三個狼吞虎咽的吃著肉餅,我說等哪天的到縣城給你們買肉餅吃,她們三個都漏出渴望的目光。經過這次吃肉餅我們四個更親了,相互就像姐妹,干活處處照顧我。
三個月過去了,豬到了出欄的時候,64頭豬平均每頭都到了180三個月過去了,豬到了出欄的時候,64頭豬平均每頭都到了180斤。豬是由國家統購統銷,生產隊不能自己宰殺,屠宰場來了大車把豬過秤收走了。后來隊長可能算計一下,這種方法不太劃算,吃的糧食太多,就不再這樣養豬,又使用傳統的方法了。這時候接我雞場養雞的知青實在是不用心,交給她時200多只雞,沒有半年的功夫只剩下70多只,隊長就讓我又回雞場了。 2019/02/26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