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減肥嘛,不就是少吃多運動嗎?一天吃的熱量小于你消耗的熱量,自然就能瘦。
然后你就在app上記錄:今天吃了什么,看看卡路里有沒有超標。這是很多人的減肥常態。
然而大部分人都沒能堅持下去,天天記錄這些玩意兒,還沒瘦,不減了!
先讓我心疼你一下吧,真的太不容易了:計算卡路里,不敢吃太多,運動很辛苦,運動完還要吃東西補償自己,減肥一個月,不僅沒瘦,還胖了!嗚嗚嗚,太難受了。
很多人都被卡路里平衡理論洗腦,這個暢銷了很多年的一種理論,很多人,機構用起來很方便,屢試不爽。卡路里就是一個框,很多女孩子心甘情愿的進去了,被這個框框住,怎么也走不出來:計算卡路里——限制熱量——節食——新陳代謝降低——繼續減少卡路里——怎么也不瘦!
今天這篇文章可能會顛覆你以往的觀念,如果你只關注卡路里而不關注食物本身,你的減肥計劃終將失敗!
但是,只要你吃對食物,改變飲食結構,完全可以輕松瘦下來!減肥真的是一門技術活,掌握了方法,不需要太多的自制力和毅力。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什么是卡路里?1824年,法國科學家Nicolas提出一個理念:把1克水提高1攝氏度所需的熱量,就是1卡路里。
我們進食的食物中含有的主要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含有的卡路里是不太一樣的,1克碳水化合物4大卡,1克脂肪 9大卡,1克蛋白質4大卡,數字只是數字,但是效果完全不一樣。
根據卡路里平衡理論,每減少1磅體重,總共需要減少3500大卡。如果每天少吃500大卡或者多運動消耗500大卡,一周就能瘦1斤,一年就能瘦50斤…..
Oh yeah,我已經看到小仙女的樣子啦!加油加油加油,等我瘦成一道閃電,我要好好發一個朋友圈,氣死那些前男友。
可是1個月后發現,我怎么沒有瘦啊?心好累呀,而且我看到什么都想吃,算了,不減肥了,還是做個開心的吃貨吧!
為什么辛辛苦苦計算卡路里,最后還是瘦不下來?
1、不同食物對于身體激素的影響不同
加拿大專家Jason Fung是這樣解釋的:
是不是所有熱量都會讓人變胖?
NO!同樣的熱量的食物對激素影響完全不一樣。問題的關鍵不在于熱量,而是體內激素對熱量的反應。
不同的食物對你身體的影響是不一樣的,進入身體后,他們對激素的影響不一樣,身體內的生化反應也不一樣。
喜歡吃高碳水食物(主要吃米面糖等食物),會引起胰島素變化,胰島素(肥胖激素)水平高,非常容易儲存脂肪,還會影響其他激素,瘦素,饑餓素等等。
其中,胰島素是控制我們身體是否燃燒脂肪的開關,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激素,是我們需要著重關注的一個激素:
胰島素水平高——停止燃燒脂肪,并開始儲存脂肪。
胰島素水平低——開始燃燒脂肪,以酮體供能,迅速減肥。
而影響胰島素水平的主要就是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糖和淀粉),淀粉的本質也是糖(吃進去之后會消化分解變成葡萄糖)。
所以吃同樣熱量的食物,但是食物種類不一樣,結果也會不一樣:吃面的人,會妥妥變胖;吃蔬菜和肉的人,可能瘦身。
2、不同食物對食欲的影響不一樣
攝入有些食物后,會刺激食欲,讓你越吃越多,根本停不下來,有些食物吃了,會降低食欲,你稍微吃一點就飽了。
甜食,加工食品,米面等主食,含糖飲料,等高碳水飲食,只要你一開始吃,就會讓你停不下來,還會讓你很快就餓了,自然就吃多,妥妥的變胖。
3、同樣卡路里的食物帶來的飽腹感不一樣
面消化快,飽腹感差,五花肉分解慢,飽腹感強,蛋白質,膳食纖維,脂肪的分解速度慢,飽腹感都比較強,米面糖等高碳水食物分解速度最快,飽腹感最弱。
而且面會把胃撐大,紅燒肉不會。我們經常看到,很多人胃口非常大,一次性能吃很多東西。而還有一些人,胃口非常小,稍微吃一點就飽了,而且吃多了特別不舒服,這種人,就是天生的易瘦體質。
經常吃大碗面,包子,饅頭,米飯的人,往往胃都被撐大了,因為,如果吃一樣的熱量,米飯、面條占的面積要大很多。
也就說,如果你要吃面,要吃一大碗的量才能吃飽,如果你吃紅燒肉,只需要吃一小半碗。
卡路里平衡理論的假設是:身體脂肪等于攝入熱量減去熱量消耗后剩下的。
如果這樣假設的話,減少熱量攝入,就會減少身體脂肪 。
但事實并非如此,實際上有2個需要我們關注的部分:攝入的能量和消耗的能量 。
如果減少熱量攝入難道身體會穩定地消耗攝入的熱量嗎?
并不 !這點幾百年前就已經研究過:我們可以查看1917年一項研究 ,這些志愿者們比平時食量大約減少1/3,然后測量基礎代謝率,也就是每日消耗的卡路里量。
研究發現:攝入熱量減少1/3的同時,身體消耗的能量也減少了1/3。
卡路里平衡理論的漏洞在于:攝入和消耗的能量不是相互獨立的,它們是互相影響的,所以只關注卡路里而不管食物對激素和食欲的影響,這會讓你在減肥的過程中白費功夫。
計算卡路里減肥,長期節食,你的基礎代謝會慢慢下降,會越來越難瘦,最后可能崩潰哦。
總之,計算熱量減肥是違背人性的,忽略了食物對食欲,激素的影響。忽略了人性,意志力有限原理,忽略了身體的代謝本質,最后導致暴食,反彈的可能性非常大。
什么是低碳飲食?簡單來說就是不吃主食,少吃米面糖,多吃肉蛋魚蔬菜。
2018年11月,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英國醫學期刊(BMJ)》上,發表了一篇來自哈佛團隊的研究,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躺著也能瘦」的思路。
研究發現:低碳水化合物組(20%)的參與者,平均每天燃燒的熱量,要比高碳水化合物組(60%)高出250卡。
也就是說,吃同等熱量的食物,不吃主食的低碳飲食,每天多燃燒250大卡,也許,半個月就能多減1斤肉(3500大卡)。
竟然有這么好的事?想想都美滋滋啊。
相比其他飲食結構,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代謝優勢最大,相同的熱量,碳水含量越低,代謝效率就越高。
最近,牛津學術發布了《營養學期刊(The Journal of Nutrition)》的一項大型研究,也許可以給減肥者一些啟發。
這個研究是哈佛教授Dr David ludwig領導的團隊,研究超過5個月,約100,000次用餐。
結果發現:吃同樣的熱量,低碳飲食能量消耗要高于高碳組。
這可有意思了,換句話說,有2點值得我們減肥人士注意:
1,要想減肥,吃同樣熱量的食物,越低碳,越能幫助你減肥。
2,減肥后,即便你多吃一點,只要食物的碳水含量低,就越不容易反彈。
簡單來說:低碳飲食模式下,“即便多吃,也不長胖”的夢想即可成真。
我今天只想告訴你,人體的供能系統并非是簡單的加減法,人體是一個異常復雜且精密的系統,里面有許許多多的生化反應,不是一臺簡單的機器,你想簡單粗暴的去計算它,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你攝入的食物,會直接影響身體的激素,從而把控你食欲的,決定你的燃脂模式的也是身體的激素。
可以說,卡路里平衡理論就是節食者最大的理論基礎,節食是誘發進食障礙的第一步,如果你還在堅信這個理論,你很有可能無法逃出節食,暴食的怪圈。
如果你每天都控制卡路里,卻攝入過量的碳水化合物,高GI的食物,不僅僅自己吃不飽,而且不一定減肥,但是如果你改變了自己的飲食結構,你吃得飽飽的,減肥效果卻很好。
其實,與其辛辛苦苦計算卡路里,不如改變飲食結構,低碳飲食,平時吃好,然后配合斷食,效果會更好,也更加穩定,不會反彈。
減肥就一句話:少吃米面糖,多吃肉蛋魚蔬菜,不餓不吃,吃飽就停。(對!可以吃飽,真的不要餓著自己了,餓久了很容易暴食!吃得滿足才是持久的!)
如果你還不相信我說的,我想勸你好好想一下這個問題,如果卡路里平衡理論正確的話,如果我們兩的基礎代謝,身體條件都一樣,你吃2000卡的米面糖,我吃2000k的肉和蔬菜,堅持一個月,誰更加容易發胖呢?
我相信你肯定知道答案。
如果你需要【低碳飲食】的食譜,可以去我首頁私信我:食譜
食譜有很多個,而且太長了,這里放不了喲~
關注我,這里有很多減肥干貨哦~馬住慢慢看!還有不懂的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哦~
免責聲明:以上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