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里刷屏的大部分都是未來親家門在相互甩鍋的信息,很多未來的親家讓未來女婿趕緊把孩子接走,原因是輔導孩子作業腦殼疼,抓狂后忍不住在朋友圈里發泄,很多家長表示深有同感。
還有新聞媒體報道年輕媽媽輔導女兒做作業動怒得中風,陪兒子寫作業到五年級心梗住院的家長,很多父母都表示自己作為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真是一部心酸的動怒史,著實不容易。
父母下班后要輔導孩子寫作業到深夜,確實不容易。
可是,請問寫作業真正的主體究竟是誰呢?作業的主體們又可曾容易過呢?
你們體恤如今當爹媽養娃不易,可曾有問過寫作業的學生們心理最真實的感受呢?
中國學生苦不苦?
一方面要寫各種作業,小小身板就要背負那么沉重的書包(這是如今為什么那么多書包不是小學生在背,而是家長在替孩子背書包)。小小年紀就長期伏案寫作業,另一方面還要無辜地聽從父母高要求背后的各種指責、抱怨和輔導作業時那種居高臨下的質問:“連這你都不會?”,緊接著就是飽受父母一陣不耐煩的怒吼,同時面臨著作業沒完成后學校老師會給予的各種懲罰后果 —— 第二天的留堂或家長群里的各種反饋與被比較或被攀比等等,接著就是迎來父母的各種謾罵與焦慮等,從而繼續惡化到引發親子關系緊張問題等。
環環相扣下,學生的這些心理壓力和苦楚又有誰懂呢?
? 你可曾見過中國公交車上寫作業的學生
一天下班后,我坐公交車回家。
剛上車,一穿著校服的男孩就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低著頭,手里拿著夾了好幾張試卷的作業板,眼睛幾乎都快貼到作業本上了,在那里正奮筆疾書,好一副認真專注的模樣。大巴司機開得很猛,公交車搖搖晃晃,男孩身體也隨著晃動的大巴車在那里晃動,可男孩子的頭幾乎沒有離開過試卷,拱著個背可沉迷學習了,那一幕的專注,讓我既欣賞,又難過。
公交車上的人都各自在忙各自的,我一直默默地關注著這個男孩,還是忍不住提醒了他,車里太晃了,到家再寫作業吧。
小男孩終于抬起了頭,看了我一眼說: “怕到家寫不完?!?/p>
“提高效率喔?!蔽倚χ嵝阉?。
“我效率夠高的了,每天晚上我10點就寫完了,我有同學寫到11點,12點都不一定能寫完的?!闭f完,他接著寫作業了。
“你們的作業很多嗎?要寫到那么晚?”我很好奇,他還帶著紅領巾呢,竟然要寫到那么晚。詢問后才知道原來不是小學生,而是初一的孩子,到初二紅領巾才可以不戴了呢。
“不多吧,但每一科加起來就多了。”小男孩應了我一聲,似乎有點不耐煩我在耽誤他寫作業的時間了。
“你們有多少科的作業?”我繼續問
“7科吧。”說完,小男孩又繼續寫手里的作業了。
看著他寫作業的模樣,有教師職業病的我又忍不住提醒了他把背挺直,不然頸椎以后很麻煩。好不容易男孩把背挺直了寫作業,我趁機抓拍了一張,結果沒過多久,隨著大巴司機的搖搖晃晃,孩子的背又蜷成了一團。心酸的我借此發了一條朋友圈感慨:究竟是作業重要還是把背挺直了生活更重要?
結果圈里有了很多共鳴的學生、家長和朋友,有高中畢業的孩子告訴我他都有過在公交車上寫作業,有初中的家長朋友反饋她的孩子確實是寫作業寫到晚上10點多,甚至11,12點,有時候還沒寫完,老師第二天就留堂懲罰。
還有一位家長朋友看了我的感慨后立馬發了一個小視頻給我—— 孩子一邊在寫作業,一邊是大人在給吹頭發。家長感慨即使是這樣的抓緊時間寫作業,孩子仍然還是要寫到11點才能睡覺,根本沒時間玩耍,這是一個初一孩子的真實現象。
這視頻看得我是一陣想笑,又一陣難受。
究竟是什么給予了 "作業" 如此大的能力?魔力?威力?
究竟是完成了作業本身重要,還是挺直了背注意安全,好好生活更重要?
如南都的一位記者朋友所言,這真的是一個“ 難以回答的問題?!?nbsp;
一位長期做心理咨詢的咨詢師朋友留言到:作業重要,比生命更重要。
長期與問題學生和問題家長打交道的她,我知道她是在無奈、甚至氣憤地反抗當今一部分面對作業現象需要“深度治療”的家長態度。
如她所言,“作業的本職任務是讓孩子掌握知識、鞏固課堂所學并內化為自身的素養,是誰又黑化了作業?”(這問題涉及的面兒太多,這里暫不討論。)
? 讓我心疼的一位高中女生
有一晚,我布置了閱讀英文報紙Teens的作業,要求學生做好相關查閱,并在筆記本上做好相關的摘抄。第二天早上,我上完課查了作業,發現有幾個孩子沒寫,其中竟然還有一個很乖巧的女生。于是我跟科代表交代了這些沒寫作業的孩子,大課間的時候來找我。
那個平時很乖巧、很認真的女孩也來到了我辦公室,短短頭發,憨厚的很,卻一臉委屈。
看到她那副快要哭的模樣, 我趕走了辦公室里其他的孩子,單獨了解了情況。
“你怎么啦,看著你好像要哭了,有什么老師可以幫上你的忙嗎?”
女孩開始抽泣起來,我連忙遞紙巾。
我知道遞紙巾法可以幫助孩子疏導出內在的情緒,排出身體內在有毒素的眼淚,也能幫助孩子慢慢傾訴出自己的想法。
孩子繼續哭,我繼續遞出紙盒里的紙巾。
我知道,這個時候老師最需要的是耐心,還有靜心等待。
“老師,我......”泣不成聲的孩子一邊哭一邊說,我完全聽不清她在說什么。
“沒事,別著急,慢慢說?!?工作這么多年的我,耐心還是有的。
我抱了抱她,拍拍她的背,讓她徹底哭了出來。
女老師在女學生哭泣無助的時候,一個理解性的擁抱也是可以的,這時候的肢體語言或許可以拉近我與孩子間心的距離。
“老師,我平時都是習慣早上早起讀報紙的。今天早上5點鐘起床,我先是寫了物理,然后再是英語,可是作業還是沒寫完?!?女孩哭著把作業的事情說完了,清楚地告訴了我她近段時間的狀態和所有表現。
我看著她,有點心疼這一臉小委屈的模樣。
“我布置的作業多嗎?” 我詢問她。
“不多。”她小聲說。
“其它科呢?”我繼續問。
“數學挺多的,物理也多,有時候不多,但每天所有的科目加起來就真的很多了?!毙∨⒔又f,“特別是有的題目還不會做,思考很久也做不出來就完不成作業了?!?/strong>
“我們宿舍都是早上早起在床上打開手電筒寫作業的。”小女孩開始大聲告訴了我這些信息。
“那不怕打擾其她同學休息嗎?”我很好奇地問她。
“我們會拿著被子蒙住頭,藏在被子下面打著燈寫作業或者等到早起鍛煉后去到教室里寫,可是還是寫不完作業。”看來我的耐心起了點兒作用,小女孩擦干了眼淚,一口氣告訴了我挺多信息的。我完全相信她說的,孩子都是很真實的,何況我這里的孩子都是中考成績很優秀才考進來的,她沒有騙我。
我問孩子,“你覺得苦嗎?”
她笑著說“習慣了?!?/strong>
我心里突然一陣心疼,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面對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地理、化學、生物、物理這九門科目的學習;面對班級里同一個老師布置的相同的作業量,對于每一個不同的生命個體來說,能完成并能良好適應,也是不容易的啊。
? 算一算高中生可以自己用來寫作業的時間
“每一科的作業量都不多,可加起來,真的就多了。”
公交車上寫作業的男孩,我班里一位高中女孩類似的話在我耳邊回響。
作為一名高中一線的班主任,一線的英語教師,身在大量的學生群體之中,我們大概可以獲知最真實的關于學生自己可以用來寫作業的時間。
來來來,一起來算一算。
若每一科作業完成的時間是半個小時,像語、數、外三門滿分150分的大科估計可能都要40分鐘,暫時咱都忽略,為了計算方便全部都按半小時計算,九科加起來,就要270分鐘,即總計要4個半小時才能完成作業。
我們再來算一筆時間賬,4個半小時的作業量,看看學生作業完成的時間可以分別穿插在哪里。
每天7:10-7:35學生早讀時間,學校是有安排的;7:40-12:00五節課,有各科老師要上課的,學生是不可能用來寫作業的;每節課的課間休息時間只有10分鐘,這十分鐘學生要解決的問題包括:問老師問題,跟同學討論上節課沒聽懂的,課堂聽得困的會趴臺瞇個覺,去上個洗手間,打個水喝喝等等。在這期間,上廁所是要排隊的;喝水,也是要排隊的,中間還有一個大課間操,有25分鐘相對較長,但是學生是要下操場跑步或做操鍛煉身體的,時間緊湊點做完操趕回來的話,極個別的學生可能因為作業問題還要被老師叫去談話什么的。中午放學后這個時間倒是可以用來寫作業,可得去吃飯吧,吃飯,也是要排隊的,全校3000多個學生,兩個食堂,再多的窗口,也是要排長長的隊伍的呀。有的孩子就會先自己寫個20分鐘的作業,再去吃飯就可以完美錯開吃飯高峰期了。好的,這里省下了20分鐘寫作業的時間。到了宿舍,孩子要洗衣服,打掃宿舍衛生、或者宿舍里聊個天,吐個槽什么的,中午也要午休半個小時,時間排的滿的孩子,午睡前是可以再寫會作業的,好的,那就再算上20分鐘,上午就有了40分鐘用來寫作業啦。其中,這不能有任性的時候,不能有不想寫作業的不良情緒來干擾的時候。
下午2點起床,2:15分到班級開始了下午的三節課時光,這三節課都是上新課內容的時光,學生同樣是不能用來寫作業的。有時候會安排數理化生當中的某個測驗,時間就順延到了下午5點放學。
在下午5點放學后,拋開部分學生教室里值日打掃衛生不算,學生還是要去食堂排隊吃飯的吧,到晚修6點50之前,學生有1個小時50分鐘用來自主安排寫作業,但刨去20分鐘吃飯時間,20分鐘洗澡時間,你要是想去打個球,參加學校里的社團活動,或者是學校里學生會、班級里班干部開個會再刨去20-30分鐘時間,還剩40分鐘,再刨去吃飯、洗澡等加起來的排隊時間10分鐘,還有30分鐘可以留下來寫作業。好,這是第二筆理想的可以用來完成作業的時間。
晚上6:50-10:00,純屬學生的個人自由支配的晚修時光。完全可以用來安排寫作業,這樣就有了3個小時10分鐘。中間不排除班級里還有什么事要通知,班主任還有什么話要提醒,晚修科任老師還有什么事情要交代,學校社團還有什么會議精神要通知,學校其它部門還有學生的什么銀行卡扣費信息、社??▍⒈P畔?、飯卡充值信息、學生個人資料費填寫等信息要填,還有及個別學生要在晚修剛開始期間去別的班級檢查教室衛生等事宜,刨開這些種種瑣事、雜事,20分鐘,應該差不多了吧。那就還有滿打滿算的2個小時50分鐘可以用來寫作業,中間可能還有極個別學生心無法靜下來的,磨磨唧唧、磨磨蹭蹭翻看其它課外書或發呆的時光,再刨去20分鐘足夠了吧。這樣算下來夠自己寫作業的純粹的時光是2個小時30分鐘。
10點下自習,回到宿舍,餓了的同學還可能要吃點啥,或者宿舍里嘮個嗑,聊個天,釋放一天滿打滿算的學習生活壓力,執行一下上下午分配好的沖涼、或洗個頭發,衣服什么的,一晃估計就到10點40熄燈了,該睡覺了。睡到第二天6點鐘起床,從倒頭就能睡著的高睡眠質量來看,半夜不醒不爬起來上廁所的,滿打滿算的理想狀態下也是睡了7個小時20分鐘啊。第二天,周而復始,開始繼續這樣的生活,高一高二的堅持5天,高三的堅持6天,高三的學習強度則更高。只要有學生的地方,就會有老師的存在。當每次說老師們高強度辛苦的時候,其實孩子們也是高強度,也辛苦。
就這樣整體算下來,上午剩的40分鐘,下午剩的30分鐘,晚上剩的2個小時30分鐘,加起來就是3個小時40分鐘,孩子的9科作業加起來需要完成的時間量是4個半小時,中間還有50分鐘的時間差,怎么來填補呢?這都還是比較自覺、自律的孩子們完成作業的現狀研究,那對于不自覺的、有時候沒有按照那些時間來嚴格執行的孩子們來看,完成作業的狀況又會怎樣呢?要么是拖,要么是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了?
個中滋味,只有學生自己知道,還有管理學生作業的老師們也清楚了。
當然,常態下,每天9科作業的情況是有的,但并不是很多。因為每天只有8節課,加上有一兩科是連堂的,所以正常情況下,學生每天至少是有6-7科的作業的。那需要的時間就是180分鐘-210分鐘左右了,即3個小時-3個半小時的作業量,與可以自主利用的作業時間3個小時40分鐘,那是和諧發展的,這點也恰好吻合了我所了解的部分自覺、自律、效率高的孩子,在完成所有的作業之后自己還是可以自由支配20分鐘左右來做點自己安排的學習內容的。
可是,天下所有的學生都能這么自主、自律、效率高嗎?天下所有的學生天天能情緒控制的超級好,沒有任何煩惱,從而能夠專心致志的拿出全部可以利用的時間來寫作業嗎?
非也。
因為他們是人,是人皆有喜怒哀樂的時候;是人,皆有情緒不太好而無法全身心、全部精力用來專心致志寫作業的時候。
?晚修寫作業開小差的男生
有一天晚修,我值班,巡查班里學生自主學習的狀態。
在窗外就看到了教室最后一排的男生塞個白色的耳機,觀察也示意了一分鐘,孩子或許是聽得太入迷了,沒有看到我。于是我走進了教室,他有點驚訝,我伸出了手示意他交給我,這是之前都跟同學們商量好的,晚修教室里不允許聽歌或玩手機的,見到就沒收。孩子也乖乖地給了我,我也沒多說話,就出了教室。無意中觸碰到了Mp3的鍵,彈出了一個屏幕, 原來孩子是在聽一個電臺的節目。突然心里一陣心疼,想起了自己在大學里經常用德生牌收音機聽節目,那臺收音機是我們當時唯一與外界的聯系,因為那會還沒有普及手機。
腦子里突然想起人民醫院的一個內分泌科的醫生姐姐跟我說的話,青春期的孩子各種激素都不穩定,有時候那一瞬間,孩子可能真的是情緒非常不穩定,學不進去,煩躁,所以有時候會尋找一些途徑來發泄和表達,你們老師不要動不動就收孩子的手機,興許在她內心崩潰的那一瞬間,在她既不想求助身邊的人,也不想聯系老師,但或許因為有手機還可以求助外面的人或以前的同學來幫助緩解那瞬間世界的坍塌呢。
回想著當時我收那孩子電子產品的場景,再看到無意中觸碰到的也只是一個電臺的新聞節目時,我心里突然一陣難受,站在孩子的角度,我特別理解他,我知道他可能只是晚修的某一瞬間學不進去的時候,拿來調整一下而已,并沒有什么十惡不赦的錯誤。
后來,我回到了辦公室,給他寫了如下的字條。
寫完紙條后,我又返回了教室,把紙條交給了這個男孩。
第三節晚修的時候去到班里再次巡視的時候,看到這男孩竟然將我寫給他的紙條貼在了桌子的右邊,當時的他正在認真的寫作業了。看那個神情,是認真的,也是更專注的。我心里也挺開心的,我知道看見孩子的內在,共情,理解,能讓孩子成長地更好。
第二天早上下課期間,這孩子竟然還來到了我辦公室,跟我道歉,說他不該聽Mp3。
我笑著說,“聽Mp3沒有錯啊,我以前大學時也經常聽收音機呢?!?/span>
他不好意思地說:“老師,是我沒有注意場合”。
“老師,我以后再也不會了?!?/span>
“我相信你?!蔽倚χ退x開。
共情,是教育的催化劑,或者說本身就是教育。
想想,中國的學生苦嗎?
有家長說,我們把孩子送到學校來就是來吃苦受教育的,孩子就應該在該吃苦的年齡吃苦,才能享受未來的福。
也有人說,我們讀書的時候不也是這樣過來的嗎?那時候還更辛苦些。
還有的人說,“孩子你不在該吃苦的時候吃苦,以后的人生會更苦”。
如果此刻恰好是你在過著苦逼的高中生活,連續吃這樣的苦,你會是怎樣的心情?你還是會有這樣的說辭嗎?
你真的還愿意回來重讀高中的生活嗎?
我問過已經高中畢業上了大學的孩子們,他們說“打死他們都不愿意回來重讀高三了?!?雖然有時候會很想念逝去的高中生活,雖然有時候也會覺得大學里苦,但終究是苦不過高中的。
我也問過我現在班級的學生,我說我最近在寫一篇文章,題目為:學生的苦,誰懂?
他們笑了,嘆了一口氣,說:“我們自己懂?!?/strong>
正因為孩子自己懂,所以才會選擇了習慣性面對。習慣了,也是一種應對困難身體和心理產生的一種健康的防御機制。習慣性適應,對他們自身也是有保護性作用的。
可是,盲目的讓孩子吃這樣重復性的苦,每天為此熬到深夜,價值真的大嗎?
現在的孩子真的是忙碌著各種學校里的學習和作業,周末還有補習班里的各種補習和興趣愛好班,請問他們真正能靜下來思考的時間又有多少呢?
為什么老師課堂上講過好多次的知識點,他們還是會錯呢?是疲于完成無止境的作業而沒有時間去好好消化、去認真思考、去深度理解吧?!
我跟一美國外教探討課堂上他所帶的中國學生時,他問到讓孩子去思考如何以后當一個會掙錢的老板時,所有的答案都是千篇一律的"好好學習。"再問到然后呢,他們的統一回答又是 “考個好大學?!?再接著往下問具體行動步驟應該如何的時候,孩子們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這個對我的觸動也很大。孩子們整天疲于奔命的為了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剩下的一點空余時間,又有多少人會真正地思考自己今后的路,還有自己究竟在做什么呢?
有一天我讓我們的孩子拋開所有的功利性的東西,寫寫班會課他們到底想聽什么內容時,大部分孩子都不知道,都在等著老師我去給予他們答案,只有十來個學生交上來一些零碎的思考,我知道他們是多么地習慣性接受老師、家長們的給予,他們已經不會思考了,因為真的忙得沒有時間去思考了。
但慶幸,還是有些學生會思考的。
我知道這種疲于奔命的背后,有些孩子們自己也是會厭倦和困惑的。
“活著的意義?!?/p>
“活著是為了什么?”孩子忙碌過后也會咀嚼著這種學習生活的滋味偶爾思考一下活著的意義。
活著的意義是為了學習嗎?
為了完成各科永無止境的書面刷題作業嗎?
還是為了更好的未知生活嗎?
觀察一下我們周圍的成人,上有老下有的小的群體中,精力主要還是放在孩子身上,最主要都是放在孩子的學習身上。孩子的學習,牽動了多少家長的喜怒哀樂、家庭幸福呢?作為班主任的角度來看 ,真的是非常多。
你看看身為父母的都在為孩子的作業叫苦連天,動則心臟病突發或者輔導孩子作業到腦梗,父母都那么情緒化,那孩子呢?孩子的苦,誰又懂呢?
一不小心,這苦可能又要讓咱老師們背黑鍋了,萬惡的老師,都是老師的問題,老師太可惡了,竟然布置那么多作業,孩子累,家長跟著累。
曾看過一家長發圈感慨:每天早上6點多起床要給你做早餐,7點30之前要送你到學校,下午5點半之后又得接去學校接你,這苦日子何時是個頭啊。家長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苦,可孩子的苦呢,尤其是認真學習的孩子們,他們的苦,誰懂?
在教育一線崗位上十年,深知一線教師們的辛苦,也見過成千上萬的學生,還有數不清的家長朋友們。在當今中國教育無法有大的改變現狀下,苦,早已是常態,但當社會、學校、家長三方都能彼此看見和多些理解的時候,我相信,中國學生們一定是苦中有甜,苦中有樂,苦中有收獲。
尤其是,當家長們能深深地看見孩子,這苦,也就沒那么苦了。
因為苦味過后,孩子會感受到被父母懂得和看見的精神食糧。
期中考試剛結束,希望我們的家長朋友們都能夠像如下的家長們一樣淡定,無論孩子的成績如何,都能夠淡定地面對問題、幫助孩子提升內在的力量讓他自己去解決問題,全然地相信正在奮進和努力中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