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直門醫院感染疾病科 徐光福主任 教授 主任醫師 博士后
肝硬化分代償期和失代償期,是從肝纖維化發展而來的。
像肝纖維化,一般慢性肝病的人,都或輕或重的有點,想精確知道結果,就得做肝臟穿刺 病理分析,其實一般來說,沒必要,有經驗的臨床大夫,看看B超就能大致估算出屬于幾級,肝纖維化分為1-4級。
早期肝硬化屬于肝纖維化四級或以上。
肝硬化的診斷,絕大部分不是根據肝穿 病理分析做出的,而是臨床上的一個診斷,臨床醫生診斷肝硬化,主要依據,是B超的結果,或上腹部CT,核磁共振的結果。
B超醫生,放射科做CT與核磁的醫生,有可能在報告中,并未能指出肝硬化的診斷,原因是病情尚未非常明顯,當然也和這個大夫的興趣點有關,比如我們東直門醫院,由于臨床醫生長期的堅持與熏陶,影像科大夫也變得對肝臟的形態學改變,開始敏感起來了,所以東直門醫院的B超,對肝臟的診斷,還算馬馬虎虎。有幾個醫生特別出色。
其他醫院,也是同樣的道理,比如北京某著名的醫院,由于其臨床肝病的專業與科室比較萎縮,導致其影像科與放射科對肝病的診斷,都比較亂來,與整個醫院鼎鼎大名嚴重不符合,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
當病變剛形成時,B超大夫有可能診斷不出來,所以他沒說肝硬化,不見得你真的沒到這程度。相反,如果他診斷了肝硬化,那么你一定是肝硬化。
廣西一個病友,做了核磁共振,肝硬化的診斷,明確無誤的。
然后他開始找我吃中藥治療。
治療半年以后,肝臟的形態明顯好轉了,B超大夫沒看見有什么肝硬化,所以也沒診斷。但是他還是看到了肝臟形態與正常不一樣,我判斷就是肝纖維化還挺明顯的,但到不了肝硬化那樣嚴重的程度了。肝內光點增粗,分布不均,甚至肝內還有硬化結節,都是肝硬化這病,雖然逆轉了,但殘存的病理變化,并沒有下一子就消失,想想,這個病全世界的肝病專家,都認為不可能逆轉,如今被我治療成這樣,實屬不易了。
但我不滿足,告誡病人必須繼續治療,把纖維化也搞掉。
然后又治療了半年,越發好轉了,肝纖維化明顯減輕,肝內結節也消失了,肝內高回聲光團估計是血管瘤,不用管它,沒什么危害性。
繼續治療幾個月后,肝臟形態越發好了,可以確定有血管瘤,其他包膜光滑,這句話很重要,所有的B超大夫,都能看見肝包膜是否光滑這一點,其實只要包膜不光滑就可以考慮肝硬化的診斷了,反之,則肯定不是肝硬化。
對于一個全世界肝病專家,都認為不能好的病,其實我也并未使用太多時間和金錢,就把這病治好了。
他們之所以那么認為,是西醫就是那么教育的,我也是西醫出身的,確實當肝硬化形成之后,現有的西藥,現有的現代醫學知識和方法,并不能使肝硬化穩定好轉。肝炎抗病毒治療,特別是乙肝的核苷類抗病毒藥能使部分患者好轉,但不是全部。
我的這個病人,使用的純中藥治療。
這個也不是偶然的,中藥怎么用,要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我是有理論的,獨創的“益氣解毒通絡”法,我有的文章中曾發表過的,但一般大夫看不懂的,即使中醫大夫,假如你不是很好的基礎,估計也看不懂,看不懂就肯定不信了。所以就是把著手教,他也是學不會的。
就比如某些個別的藥物,用量遠超藥典的常規劑量,一般大夫絕不敢的,所以也就不要想,能有這么理想的業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