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首發于:公眾號《腰椎那些事兒》
很多人都聽說過腰椎間盤突出癥,但很多人不會了解這種疾病的發展,腰椎間盤突出癥有很多癥狀,除了疾病的癥狀,還有很多并發癥,因為腰椎神經影響整個身體,在體內可引起多種疾病。
因此,患者需要及早發現這些并發癥,以便及時治療,避免疾病對身體的危害。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要注意,如坐、立、睡、吃等。
下面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并發癥,以及一些日常飲食可以幫助你盡快治療疾病,延緩疾病的發展。
1、神經損傷:
腰椎間盤突出,神經根受壓,即由于壓迫椎間盤組織的髓核物質的化學刺激和充血、水腫、粘連等都是不同程度的神經損傷,所以手術后,可出現神經癥狀,可能較早加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一些并發癥是手術引起的神經損傷。
2、器官損傷:
腰椎間盤突出癥摘除術后,單純的器官損傷較為少見,幾乎都伴有血管損傷時的其他器官損傷,如輸尿管、膀胱、回腸、闌尾等。這也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并發癥。
3、腰椎不穩定:
在接受腰椎間盤切除術的患者中,坐骨神經痛消失,但下腰痛持續存在,其中一些是由于腰椎不穩定。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并發癥可表現為腰椎屈曲時運動異常。因此,對于腰痛癥狀嚴重的患者,在功能性運動腰椎影像過程中出現明顯脊柱活動異常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應進行脊柱融合治療,以解決脊柱不穩引起的腰痛。
4、肌麻痹癥狀:
主要原因是腰椎間盤突出癥長期壓迫神經根,容易引起神經根缺血缺氧退變,導致神經麻痹和肌肉麻痹。
5、間歇性跛行癥狀:
主要是在行走時,阻塞的椎靜脈叢充血,加重神經根充血和脊髓血管擴張的程度,同時也加重神經根受壓而間歇性跛行和疼痛。
6、感染:
這是一種較為嚴重的并發癥,特別是椎間隙感染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疼痛,恢復時間長,一般感染率為14%。
主要表現為:原發神經痛和腰痛癥狀消失,5 ~ 14天后出現嚴重腰痛伴臀部或下腹搏動和肌肉痙攣,不能翻身,疼痛非常大。
7、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
腰椎椎間盤突出或退變引起的后突環狀松弛、椎間隙狹窄、黃韌帶肥大、椎體后緣及椎間關節成骨均可使椎管變小,使原來較小的椎管狹窄,形成繼發性椎管狹窄。慢性復發性腰痛,酸澀,繼而跛行。
8、黃韌帶增厚及鈣化:
黃韌帶增厚是慢性腰部肌肉勞損引起的。黃韌帶增厚可使椎管變窄,壓迫硬膜囊。
9、后關節退變及骨質增生:
腰腿痛伴歷史悠久的腰椎間盤突出癥,存在后關節退變及骨質增生。
一方面,腰椎間盤突出和退變引起的椎間隙狹窄,椎間盤松弛;另一方面,上關節突骨質增生會進一步縮小椎間孔,增加神經根受壓的機會。所以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時一定要及時治療。
但事實上,許多病人走了很多彎路。各種方法都沒有效果,對治療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