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說﹕員工培訓是企業發展之根本﹐現在企業之間的競爭其實就是人才的競爭﹐誰掌握了人才這個資源﹐誰就會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其中員工的培訓又可以分為對員工技朮知識和對員工進行企業文化的培訓。如果員工的價值觀與企業文化相適應﹐員工把自己看作是企業的主人。為自己奮斗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則會隨著企業一起發展和成長。使企業可以健康持續的發展。一個好的企業文化能夠大大減少企業的培訓費用﹐使員工按照內部和外部的環境要求進行自我的培訓發展。人才是企業最大的資源﹐毛澤東說過﹐人是世界最寶貴的東西﹐只要有了人﹐什幺人間奇跡都可以創造出來。也正如有人這樣闡述過”制造問題的是人﹐解決問題的也是人”。當然這里所指的”人”,是千方百計解決各種問題的人和社會各種各樣的人才。事實上﹐管理人才﹑善待人才﹑用好人才是一個企業﹑組織或一項事業發達的根本之根本﹐關鍵之關鍵。各種各樣的工作都是人來制定計劃﹑由人掌控并控制其完成效果的。員工的培訓發展﹐應隨著企業的成長而成長﹐是企業發展之根本。”百年大計﹐樹人為本。”所以對員工的培訓﹐是企業的根本工作。: q$ Y H7 V0 a2 V8 e0 _
首先﹐我們先從怎樣用人原則來看一下培訓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企業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一個企業的成功﹐其根本源于用人的成功﹐而用人的成功﹐而取決于對人才的準確辯別﹐各部門的人力資源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之一。因此﹐如何選擇與企業相配備的人才﹐對一個企業和一個部門是至關重要﹐當然﹐上級部門的授權也是相當重要的。哪幺怎樣來識別一個優秀的員工呢?我通過近幾年的人力資源工作﹐做如下陳述﹕)
第一﹑工作態度
前國家足球教練米盧曾說過”態度決定一切”我想用在這不算過份﹐一個員工的”工作態度”能夠全方位表現出其敬業精神﹑工作熱情以及對企業的忠誠度。椐有關數據表明,企業甄別、篩選員工時“工作態度”是優先考慮的因素,對企業而言,面對忠誠、工作積極主動的人才是難以抗拒的﹐也是選擇人才的前提條件﹐哪好寫在這里﹐我想請教﹐也想問一下公司各部門主管﹐評核和檢討一下所屬員工的工作熱情和態度在哪里﹐在這我不想多說﹐大家比我清楚。)
第二﹑可塑性(自我學習和提升問題)
如今社會﹑企業﹑學校﹑各式各樣的培訓機構培養出來的各類人才﹐所學專業也越來越專業化﹑越來越精。資歷和學歷是證明他們的掌握專業知識的程度最重要的標志之一﹐而他們的實際操作和工作能力則跟他們的工作經驗和個人學習潛力有關。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注重員工的教育培訓,為企業儲備人力資本,因此,如今企業選擇人才時,把重心慢慢轉到員工的再職培訓和內部晉升上來,員工學習潛力和可塑性更受關注。市場競爭瞬息萬變,落后意味著挨打、被淘汰。企業的發展都以人為主體,什幺是企業﹐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人為某一社會利益或服務而組成的社會團體﹐哪幺企業就是人組成的﹐是為人服務的﹐人走了還叫企業嗎?哪不就是一“止”字了嗎﹐正如此﹐人顯得特別重要﹐當然我自認為人在一個社會團體當中﹐人主體無非是三種意識﹐求知﹐學得知識﹐求財﹐滿足生活之所需﹐求發展﹐實現自身價值﹐求知是前提﹐所以人在工作中要不斷學習﹐只有人具備學習潛力,能夠接受新知識,具備創新意識,必定會滿足和促進企業的發展及要求﹐才能為企業更好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那好﹐現請各部門主管幫我一個忙﹐看看有多少員工在你的心目具有可塑性。你又是怎樣塑造你的下屬。
第三﹑素質修養與道德(品行問題)
個人的行為方式取決于自己的處事原則和道德準則。如果一個人的能力再強,品行不良,將有可能給企業帶來安全隱患,甚至會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害,這樣的人才,企業也不會留戀。當然﹐員工培訓方面也會涉及到員工素質修養與道德﹐還是哪句話﹐做人成功了﹐你的事業也相對成功了。
第四﹑善于溝通
溝通能力的重要性,隨著市場競爭不斷升溫顯得尤為重要,溝通已經成為人際關系的必備手段。人不可能是“絕緣體”,企業內部必須要面對老板和同事,適時的溝通能增進老板對你的了解,包括工作能力、態度、業績、想法;與同事及時溝通能提升工作間默契度,解除不必要的誤會和猜忌。企業外部則要與客戶、用戶保持長期、良好的溝通,以協調、處理企業外部出現的各類事件和各種關系,懂得善用溝通技巧更能為企業擴展業務和提升市場占有率。現在我們來做一個分析,各部門﹑各系統在一個月來做了多少次溝通﹐均以一份報表﹑一份工作記錄就自認為了解該員工﹐了解生產進度﹐熟不知生產有多少問題的癥結存在﹐但對員工心里想些什幺﹑工作態度﹑職業規劃等方面一問三不知﹐我們何不妨借用一下松下幸之助的管理方式﹐定期與員工進行交談﹐多關心下屬員工疾苦﹐及時了解下屬員工狀況和意見﹐不要到了問題激發狀態下才感到問題嚴重性﹐到哪時﹐雖有亡羊補牢之說﹐但時效性不佳。
第五﹑團隊意識
有這幺一句話﹐不知大家聽說過沒有”個人的輝煌﹐并不代表企業的輝煌﹐如果企業輝煌了﹐哪幺他個人必定輝煌”﹐不管企業大小,不管企業所屬行業,團結協作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的要求是企業所推崇的。企業的發展和戰略目標的實現,僅僅依靠個人英雄主義、個人力量奮勇前進是難以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能夠產生的價值也是無限的。只有通過與他人團結協作,不斷的溝通、協調、從企業整體利益考慮,集眾人智能與力量,才能實現目標創造價值。一個獨斷專行、沒有親和力、沒有集體主義精神的人,很難融入企業,并與他人齊心協力、齊頭并進。”將雄雄一窩﹐兵雄雄一個”﹐也正說明一個團隊領導的重要性﹐還是孫子兵法的東西﹐將者”智﹑信﹑仁﹑勇﹑嚴﹑法。只有這樣﹐你所帶出的團隊﹐才算健康﹐才算明紀﹐才有競爭力和生存能力﹐否則就是一盤散沙﹑個人英雄主義﹐個人本位意識﹐就如四川一句土話”老子天下第一﹐能耐我何”的境況。
第六﹑有明確的職業目標
沒有目標﹐就找不到自己的航線﹐如果對人生、對自己的職業有明確規劃的人,一定是一個對生活、對工作抱有責任心、自我能力強的人。在面對突發事件或外來壓力時,他們也能具備一定的承受力和應變力,不會輕易退卻。目前,對自己的職業有明確規劃和設計的思想逐漸被企業所重視。一般這類人選擇企業、職業不會盲從,清楚了解自身的優勢和不足,會選擇適合自己的事業,并能發揮主觀能動性,以達到自己設計規劃目標。
第七﹑適應能力
適者生存是永古不變的真理﹐適應能力可表現出員工融入企業從陌生到了解到熟悉,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熟悉工作環境和工作職責,并且能與新同事和睦相處,融入新的團隊中,能迅速征服周邊同事,獲得大家的認同和好感。企業自然會重視這類員工的發展潛力。自然也能得到好的發展。
據說,華為公司在用人方面有一系列完整的體系和規章制度,從篩選到錄用有一套“模具”為應聘者量身定做。華為的成功終歸是經營人才的成功,其經驗是可以推崇的,可是企業管理是個復雜的課題,每個企業身處在每個行業里,大與小的不同,所面臨的每種環境是不一樣。所用人的標準也不一樣。
再舉一例﹐惠普公司有這樣一個用人政策:我們為你提供一個永久的工作,只要你表現良好,我們就雇傭你。公司不能“用人時就雇傭,不用人時就辭退”。這是一項很有膽識的決策。1970年經濟危機時,惠普公司銷售收入急劇減少,惠普的這一決策受到了嚴峻的考驗,但是他們沒裁一個人,而是全體員工,包括公司高層在內,一律減薪20%,減少工作時數20%。雖人部份員雖有怨言﹐但結果,惠普公司保證了全員就業。才以展今天的惠普。
但總體來說﹐以上七個方面是也算是用好人才的基本準則﹐也是企業培訓的前提內容培訓員工什幺呢?就是品行﹑態度﹑團隊意識﹑學習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怎樣樹立職業目標和定位。
|前面也說過﹕如果企業輝煌了﹐個人也就輝煌了﹐哪我就把它引用到這里﹐企業氛圍決定于個人行為。決定員工取舍﹐一個好的企業團隊必定留住人才﹐各位看官看到這﹐我們不妨試想一下﹐如果說你在一個健康穩定持續發展的團當中﹐你個人的才華得到合理重視﹐你會做何取舍﹐當你把一個企業的發展看成自己的發展﹐當企業在遇到危難的時候﹐你會在乎哪幺一點點利益﹐當然了﹐我也承認了﹐人總是現實的。所以﹐企業的氛圍決定了個人的取舍﹐企業的氛圍由什幺來決定呢?哪就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20世紀80年代初在美國興起的一種管理現象,它是企業在動作過程是所形成的經營思想、經營作風、價值標準、規章制度、傳統習慣的綜合反映。)
企業文化營造的關鍵就是企業的企業組織文化培訓﹐所以公司對企業文的培訓應當是培訓的根本,因為企業文化建設已經成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成功的關鍵因素,已經成為了企業經營之魂,管理之魂,對企業的發展起著至關緊要的作用。一個好的企業文化能夠促進企業的健康持續的發展,是一個企業得以延續的保證。企業文化已經成為使一個企業團結一致共同對付巨大的分裂浪潮的一個強有力的手段﹐如果企業沒有自己的企業文化,企業就缺乏價值、方向和目標。企業文化是區別于其它企業的根本標志;企業文化表達了企業成員對企業的一種認同感;企業文化有助于增強社會系統的穩定性,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粘合劑,它通過企業成員提供言行舉止的標準,而把整個企業聚合起來。
當然﹐從企業文化定義當中我們不妨看出﹐文化是一種無形的、隱含的、不可琢磨的而又理所當然(習以為常)的東西。但每個企業都有一套核心的假設、理念和隱含的規則來規范工作環境中員工的日常行為。除非企業的新成員學會按照這些規則做事,否則他不會真正成為企業的一員。不管是高級管理階層,還是一線員工,只要有人違反這些規則,他就會受到大家的指責和嚴厲的懲罰。遵守這些規則是得到獎勵和向上流動的基本前提﹐企業文化的培訓首先應該從招聘員工(即新進員工)開始,為了維護和睦的企業文化環境,招聘員工的價值觀應與企業文化相合,或員工有培養的潛質,能夠使之認同本企業的企業文化;剔除與企業文化嚴重背離的員工。
接下來是對新員工的培訓,使新員工認同企業文化,自覺的按照企業文化的要求來辦事。這個培訓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對新員工的集中培訓,這一階段主要是新員工對公司規章制度的學習,明確員工應該干什幺,不應該干什幺,什幺行為受到獎勵,什幺行為會受到懲罰。因為公司的規章制度是一個公司企業文化的一種具體體現。還可以通過故事、儀式等形式使員工社會化﹑企業化,認同并按照企業文化辦事。第二個階段是新員工集中培訓后在實際工作中潛移默化的培訓。這一階段主要是使員工行為的習慣的改變和養成,使員工自覺的按照企業文化行事,達到無為而制的效果。這一階段的潛移默化的培訓主要受周圍員工以及管理者的言行舉止等方面的影響。第三方面培訓是員工的再職培訓或者叫在職培訓﹐是強化員工勞動技能和工作﹐提高生產效率的﹐是提升員工實現自身價值的﹐盡可能提高員工的能力的持有態(注﹕員工個人能力包括三種狀態﹐一持有態﹐二發揮態﹐三轉化態)﹐讓在第二狀態時能夠好的發揮而實現個人價值(轉化態)。' e6 |. ~/ p3 D
“變化總是在發生﹐他們總是不斷拿走你的奶酪”此引自《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文﹐”兵者﹐詭道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此出自《孫子兵法_兵法篇》﹐說明培訓和企業發展均是動態的﹐就像行軍打仗﹐生活也是一樣﹐每個人和每個企業都可能面臨著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們時常會感到自己的"奶酪"在變化。各種外在的強烈變化和內心的沖突相互作用,使人們在各種變化中茫然無措,對新的生活狀況無所適從,不能正確應對并陷入困惑之中難以自拔。如果你在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中,總耽于"失去"的痛苦、"決定"的兩難、"失望"的無奈……那幺競爭的環境和生活本身就會成為一種障礙。如果企業和個人不能隨著變化而變化,時間久了企業和個人就"懶得變動",或者是"沒有勇氣和激情"再去變動和追尋。企業文化作為一種意義形成和控制機制,能夠引導和塑造員工的態度和行為,反過來影響員工的培訓,影響企業的發展。現在我們處于一個全球化的大環境中,各種信息以一種爆炸的方式遞增,環境的各種因素變化迅速。"不是我不明白,而是世界變化太快".在這個變化迅速的大環境下,如果企業要想健康持續的發展,必需以企業文化為根基,創建良好的企業文化。要使企業文化鼓勵創新,鼓勵嘗試,鼓勵變化,容忍失敗。無論我們的企業和個人害怕或喜歡改變,變化總是無處不在。如果我們呆在原地固步自封,拒絕改變,忽略外部的不斷變化,就會使我們陷入麻煩困難之中;但如果我們能盡快調整自己適應變化,我們應該可以做得更好,取得更大的成功。
$ e4 e A6 S. Z# T9 a所以,現在我們公司的企業文化的培訓重點應該是培養員工一種學習的能力和對企業認知的能力,一種隨著變化而時刻變化的能力,這樣就會使企業對員工的培訓變為員工要求自覺的培訓變化以跟上企業和時代的變化發展。在此培訓過程種可以創建一種緊迫感,危機感,如果企業和個人不與環境共同變化發展就不會取得成功;激發雇員必勝的斗志;鼓勵雇員為企業共同的目標而奮斗,使員工的個人目標與企業目標相結合,企業目標的完成,同時也是個人目標的成功。在培訓過程中更應該培養員工的持續學習的能力,持續學習是建立可更新的競爭優勢的關鍵之路。要做到持續學習,公司就要樹立學習新技能的清晰的戰略目標,營造持續學習的企業文化,并且真正的投入持續不斷的試驗。持續改進是通往出色表現的鑰匙,那些正努力達到世界級水平的公司及個人更應該持續進步。持續進步被豐田汽車公司發揮到了極至,它在各方面更進一步的不懈努力:尋找開發新的高品質產品的更快、更有效、更節約的方法。哪就應該做好員工新入職的培訓﹐將公司的企業文化不斷傳于員工意識當中﹐讓他成為企業人和社會人。
總之,現在的企業要想取得成功,關鍵是人才的利用,企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要想企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需做好人才的儲備和發展計劃。而企業文化作為企業員工共同遵守的價值觀更是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對員工的培訓,更應該注重對其進行企業文化的認同培訓,并且企業文化應該與時代的要求相結合,使員工從企業要求的被動培訓變為自己自覺要求的主動培訓發展,這才是企業成功的基本保證。哪幺企業員工的培訓就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