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男人,就是不適合結婚過日子的。因為他根本不知道日子該怎么過,他也不知道結了婚之后他該處在一個什么樣的位置,完成怎樣的身份轉變。他永遠只想著做母親的好兒子,而不想著做妻子的好丈夫、孩子的好父親。
裴云是一個非常孝順的兒子,對母親幾乎言聽計從。
他和劉梅結婚后,自己也完全沒有意識到他的身份發生了變化。他們小兩口住得離父母不遠,裴云的母親每每做了好吃的飯菜,就叫裴云過去吃,而裴云連聲招呼都不跟劉梅打,自己就去了。劉梅在自己家做了飯,等著裴云回來,常常是等半天見不到人,打電話問一下裴云,才知道他在母親家吃了。
劉梅對裴云的做法心生不滿,也覺得他是沒把自己當一家人,但是她又覺得為了幾頓飯菜就爭吵,顯得太小家子氣,也就一直悶在心里,沒有說出口。可裴云卻變本加厲,他每次發了工資,會只給自己留下一些零花錢,剩下的,全都交給母親。
直到劉梅生孩子的時候,裴云拿不出住院費,劉梅才知道原來裴云的工資一直是交給婆婆的。滿月以后,劉梅跟裴云進行了一番溝通,主要就是想讓裴云把自己的工資拿回來,以后不要再交給婆婆。因為他現在有了妻子孩子,他不僅要做一個好兒子,還得做一個好父親。
可裴云卻覺得劉梅太物質了,就是想要貪圖他的錢。他還跟劉梅說:“我把錢給我媽,她永遠都是我媽,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把錢給你花了,你說不定哪天就跟我沒有任何關系了,我又不傻。”
劉梅問他:“你媽永遠是你媽,你兒子不也永遠是你兒子,難道你連你兒子都不撫養嗎?”裴云說:“你別試圖拿任何人跟我媽比,我媽是給了我生命的人,你們什么都不是。”
誠然,親情因血緣而濃厚。母親是給了自己生命的人,是偉大的,值得感恩的。可兒子又何嘗不是你給了他生命的人?連自己兒子都覺得什么都不是的人,他真的懂親情嗎?只能說,他不適合自己組建家庭。
劉梅眼見裴云就是塊捂不熱的石頭,也便放棄了繼續改造他的念頭,堅決跟他離了婚。
離婚的時候,裴云在母親的教唆下,選擇了要房子不要孩子。因為母親覺得,裴云有不錯的工作,只要不撫養孩子,還有房子,根本不愁再娶。劉梅臨走時對他說了一句話:“如果你的思想不改變,就算再婚也很難長久,還得離,你就適合單身一輩子。”
一年多后,裴云在別人介紹下認識了一位同樣離異的女子,因為條件合適,很快他們就結婚了。
但是男人們千萬要記住,但凡真心過日子的女人,都必定是要求男人以小家庭為重的。沒有哪個女人覺得結了婚跟自己母親一條心、把自己妻子當外人會是一種正常狀態,除非她壓根就沒打算跟你好好過日子。
裴云初婚的時候就把妻子當外人提防著,現在再婚了,半路夫妻,他更加不會信任對方。他不僅把工資都交給自己母親,還把家里所有值錢的東西都搬到了母親家。他妻子有什么需要他幫忙的地方,他會找各種借口推脫,而他母親有任何吩咐他都隨叫隨到。
這種明顯的對比,裴云的再婚妻子很快也就看出了端倪,人家發現裴云壓根就不是可以好好過日子的那種男人,便趁著還沒有孩子,趕緊止損了。
裴云的第二段婚姻持續了不到一年就結束了。這時候他想起了劉梅當初說過的話,他說:“我前妻說我再婚也難長久,當時覺得她太狠,都離婚了還不盼著我點好。現在才知道,她不是為了跟我賭氣,她說的是真的。”
她說的當然是真的。像裴云這種跟妻子隔著心的男人,是永遠過不好自己的日子的。哪個女人,愿意跟一個不把自己當家人,不承擔自己的家庭責任,甚至處處提防自己的男人一起過日子。他們離婚是注定的結局。
有一些男人,覺得自己很聰明,不肯在婚姻里有任何付出,生怕自己吃了半點兒虧。他覺得母親永遠是親人,而妻子卻跟自己沒有血緣關系,所以他凡事都聽母親的而不顧妻子的感受。
可你有沒有想過,正因為妻子跟你沒有血緣關系,她愿意跟你共同努力去建立一個家庭,撫育孩子,你才更需要去承擔起你的責任,更應該去感激她的付出。要不然,她憑什么會為你付出呢?
我真心覺得,那些不愿意為婚姻承擔責任的男人,你們沒必要結婚,一個人過一輩子,誰也不會占到你的便宜,多好?
可你一旦結了婚,你就該去為小家庭負責,為妻子孩子負責。你就該是跟妻子一條心的。你最親密的人,也只能是你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