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線》中有兩對夫妻的離婚案讓人印象非常深刻:一是唐薇和陳濤,二是符祥和吳華。
為什么說他們的離婚讓人印象深刻呢?因為首先這兩個離婚案是同時進行的,其次它們具有鮮明的對比性。
唐薇是事業(yè)女性,吳華是家庭主婦。可她們最終都離婚了。這就不禁讓人去想,到底什么樣的女人才能經(jīng)營好自己的婚姻?到底什么樣的婚姻才值得女人去犧牲?女人在婚姻中的底線到底又在哪里?
唐薇和陳濤離婚,是因為他們誰都不肯妥協(xié)。唐薇是一個把工作看得非常重要的人,他們夫妻兩個長期兩地分居,丈夫一心想讓唐薇放棄事業(yè)追隨他,可是唐薇做不到。女兒生病,丈夫想讓唐薇放下工作回去照顧孩子,唐薇也做不到。
所以最終,唐薇同意了陳濤所有的離婚請求,包括放棄孩子的撫養(yǎng)權(quán)。這在很多人看來,可能覺得唐薇的確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甚至不是一個適合走進婚姻的女人。因為在我們傳統(tǒng)的觀念中,認為女人結(jié)了婚就應(yīng)該是為家庭和孩子犧牲的。
可事實上,婚姻是兩個人的,孩子也是兩個人的,如果陳濤肯做出妥協(xié),他們的婚姻一樣可以維持下去。他們走到這一步,看似是唐薇不顧家造成的,實際上,兩個人都應(yīng)該負有同等責任。
我們之所以把目光聚集在唐薇身上,是因為唐薇是女人,是孩子的母親,我們本能地覺得女人應(yīng)該追隨丈夫,母親應(yīng)該以孩子為中心。可我們忽略了,女人也有自己的人生和想法,母親也有自己的追求和感受。
在他們的這場婚姻里,唐薇為什么決定離婚?因為她是被要求放棄自己的事業(yè)和追求的人。而陳濤為什么決定離婚?因為妻子不答應(yīng)他的要求。這才是方遠決定放棄為他們調(diào)解的關(guān)鍵之所在。
吳華和符祥,曾經(jīng)有著很甜蜜的過往,也有著很深的感情。當初他們夫妻二人一起打拼,共同創(chuàng)辦公司,后因為家庭需要,吳華做了家庭主婦,把公司交給符祥來打理,這也本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然而多年以后,吳華想要重回公司,符祥卻堅決不肯,他寧愿拿出錢讓妻子跟其他人合伙開店,都要堅決反對妻子回到他們一手創(chuàng)辦的公司。當妻子提出離婚后,他更是動了太多歪心思,不想讓妻子跟公司產(chǎn)生任何關(guān)系。
這,也成了吳華堅決離婚的最重要因素。
符祥為什么那么抵觸妻子回到公司?光是從他嘴里,我們就聽到了好幾個不同的答案。他說過只想讓妻子做個輕松的家庭主婦,說過懷疑妻子外面有人,后來又說過妻子不具備經(jīng)營公司的能力。
他說的到底哪句是真的?其實都不是。他的真實想法就是想獨自占有公司。可這恰恰也是妻子最不能接受的,因為這不僅意味著他對她過去參與的否定,也意味著對她這么多年為家庭付出的否定。
吳華若想繼續(xù)留住這場婚姻,就只能接受丈夫?qū)λ倪@種否定,接受丈夫把她排除在他們的事業(yè)之外,接受自己一直做丈夫的附屬品。她不想因此妥協(xié),所以只能選擇離婚。
你可能在想這樣一個問題:唐薇和吳華,一個因為選擇做事業(yè)女性失去了婚姻,一個因為做了家庭主婦而失去了婚姻,所以她們到底誰是對的呢?
事實上,她們都沒有錯。
我曾聽過很多人這樣勸說女性:你一定要堅持工作,無論如何不能做家庭主婦,這是你應(yīng)該守住的底線。
我知道,說這話的人,肯定是好意。但其實結(jié)了婚的人都明白,任何一個女人結(jié)婚之前,都從未想過自己要成為家庭主婦。后來之所以選擇了回歸家庭,往往都是迫于無奈,是家庭的實際需求。
我不認為這樣的女性是突破了底線,相反地,我覺得她們是很有擔當,很有責任感的。當然了,這個前提必須是她們自己的選擇。
也就是說,無論是唐薇,還是吳華,她們的選擇都是無可厚非的。我們不能因為唐薇沒有遵從丈夫的要求就認為她不是個合格的妻子和母親,也不能因為吳華沒有守住婚姻就指責她不該做家庭主婦。
她們離婚的關(guān)鍵點從來就不在這里,而在于,她們?nèi)绻^續(xù)挽留婚姻,那就只能向丈夫妥協(xié),放棄自己看重的東西,甚至放棄自我,這才是讓她們突破底線的地方。
所以婚姻中女性的底線到底在哪里呢?就是不因為對方的要求而放棄自我。
你可以成為一個事業(yè)女性,只要你承擔了該承擔的家庭責任,至于你有沒有額外的犧牲,這不該是評價你是否合格的標準。你也可以成為一個家庭主婦,只要你不是好吃懶做,而是為了家庭利益,誰都沒資格指責你輕視你。
不管你怎樣選擇,你都必須要遵循一點:這選擇是你心甘情愿的,你并沒有因此推卸自己的責任,也沒有因此放棄自己的人生。
堅持做自己,不因婚姻放棄自我,這才應(yīng)該是女性在婚姻中的“底線”。
作者簡介:相見相思,一個喜歡讀書和寫字的女子,專注于情感領(lǐng)域的文章創(chuàng)作以及情感問題分析和解答,希望我的文字能夠伴你溫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