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乃身之寶
知道嗎?我們被自己的想法欺騙了。
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渾然不覺。
1.
我們常聽到有人說,“自己睡眠不好,換個地方睡不著”,或者我們自己就是這樣的人,而這樣說的人,他們的睡眠確實存在問題,非常容易失眠。我們還會有這樣的經歷:當工作出現問題,我們就會覺得沒有前途,更無價值感可言,以致出現不安和不滿的情緒;當看到本該老老實實做作業的孩子在磨磨蹭蹭,我們馬上暴跳如雷,控制不住憤怒的情緒;我當親密關系中出現矛盾,甚至有爭吵后,我們內心的恐懼感就會增強。這些想法和情緒,讓我們產生痛苦。
而這些痛苦的出現,都是在我們無意識狀態下產生的。這種無意識源于我們的思維,思維在控制著我們。一旦我們認同了“換個地方睡不好就會失眠好”、“工作沒前途,就會焦慮不安”、“孩子不認真做作業,就會發脾氣”以及“親密關系中出現矛盾,就會害怕”這些想法,我們就會把它們當作真理,并且認同它們為“我”或“我的”,這樣就會對它們產生一種執著,不愿放下。
這就是向思維認同。
思維在利用我們,我們大腦里的思維是這些痛苦的創造者。
但是,我們,不等于我們的大腦。
因此,我們都被我們的大腦欺騙了。
2.
大腦是如何欺騙我們的呢?
我們的大腦創造一個虛假的自我,即小我,也就是自戀性的自我,它代替了真正的我們。這個小我由思維活動組成,為了存活,它必須不斷地思考,用思考讓自己有“真實感”。
當我們的大腦被這個小我掌控時,我們就被自己的想法欺騙著。
那么,這個小我都思考著什么呢?
過去和未來。
小我會盡力使過去發生過的事情復活,因為沒有過去,它不知道自己是誰;它還不斷把自己投射到未來,以確保自己繼續存活。
就像前面說的,“工作沒前途出現的焦慮”,小我的思考就是讓過去事情復活(以前工作不好,沒前途,收入會減少,影響著家庭生活開支,就會焦慮);“孩子做作業不認真,會憤怒”,小我的思考就是把自己投射到未來(學習不認真,以后考不上好大學,進而找不到好工作,未來沒前途)。這就是小我思考的過程,而我們正是在小我的控制下思考的,進而由它控制著我們的生活。
3.
小我對過去和未來的認同,把我們帶入時間陷阱。
對于時間,可分為鐘表時間和心理時間。鐘表時間指我們生活中處理實際事務利用的時間,比如安排約會,制定計劃等用的時間;心理時間,埃克哈特·托利認為,是“認同過去,并且持續地、強迫地投射到未來”。
比如,我們犯過的錯誤,讓自己非常自責,悔恨,以致一想到那件事就會懊悔不已,這就是我們的心理時間認同過去,小我會不由自主地讓我們完全生活在對過去的回憶中,痛苦就會產生;再比如,我們總是期待未來會更好,為自己設定了目標,但當我們過于注重目標,注重未來,我們的心理時間就在對未來的期待中。
你可能會想,正因為現狀不理想,我們才會期待未來會更好,這有什么不對嗎?
問題是我們的未來大多是過去的復制品,如果我們的思維一直背負著過去的負擔,未來也會體驗更多的相同負擔。就像一直抱怨過去的人,將來還是會繼續抱怨。
因此,我們要從心理時間擺脫出來。
4.
那么,我們如何擺脫心理時間呢?
首先,擺脫心理時間,我們要認識到,這個時間是個幻象。
說時間是個幻象,即過去已經過去,不會再回來,而未來還沒有到來,我們也不可能去掌控它。同時,過去也是由過去的那個“當下”形成的,未來也是由未來的那個“當下”構成的。因此,這個心理時間就是我們大腦思維創造出來的幻象。我們真正擁有的就是“當下”這一刻。也就是說,我們生命的每一刻都是在“當下”的。
其次,擺脫心理時間,我們要區分“生活情境”和“生命”。
生活情境,存在于時間中,是我們思維創造出來的。過去發生的事情沒有按照我們的意愿發生,我們抗拒過去發生的事情,當下我們又不接受,也在抗拒,未來是我們的希望,但對未來的關注促使我們否認當下,所以我們會痛苦,不快樂。
生命,即是在當下,是真實的。當我們的大腦不再被“問題”充斥著,我們就會發現在生活情境之下的生命。
再次,擺脫心理時間,我們需要正視“問題”。
有人會說,我們生活中就是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無法逃避的,即使“遠離”它們,但問題依然存在啊?
要知道,問題,是我們思維創造的。如果我們在心理上一直想著一件事,而沒有在當下采取行動,那就說明我們被生活情境所累,無法感覺生命的存在。比如,面對孩子不認真做作業的行為,要么接受,要么采取行動,而不是憤怒。因為憤怒會產生痛苦。
最后,擺脫心理時間,我們需要自己“意識”的覺醒。
我們之所以被我們的思維欺騙著,是因為那些都是在無意識狀態下發生的。當我們的“意識”逐漸覺醒時,并最后轉變,我們就會從過去尋找認同感和對未來尋找滿足的心理需求中解放出來。
讓意識覺醒,我們需要自我覺察,感受身體,觀察情緒,做出選擇,這是一個慢慢領悟,逐漸感悟的過程。
那時,我們就是“活在當下”、“活出生命”、“活出自我”。
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