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如果常感到疲勞乏力、食欲差、厭油膩、皮膚黏膜發黃等情況,就要提高警惕了,人體的物質能量代謝加工廠“肝臟”可能出現了問題。
而最常見的肝臟問題往往與肝炎(乙肝、甲肝等)、脂肪肝、肝硬化、肝癌有關。乙肝與脂肪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時常會聽說身邊的某一位朋友就檢查出了“大三陽”,某某20多歲的年輕小伙子就被診斷為了脂肪肝。
2020全球腫瘤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癌癥病例1929萬例,其中中國新發癌癥 457萬例。其中,全球2020年新發肝癌91萬例,其中中國新發肝癌41萬例,占全球新發肝癌比例超過45%。
倘若肝炎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任其自由發展,百分之八九十都會發展成肝硬化。肝硬化病理組織表現為大面積的肝細胞壞死,肝臟逐漸變硬,變形萎縮。
肝臟損傷的過程
如果病情控制得當,可以長期處于代償階段,如若控制不當進入失代償期(晚期),將進一步發展成肝衰竭。肝硬化與肝衰竭(下稱重度肝病)患者常見的治療思路為基于病因延緩病情的進展、對癥治療(并發癥)、肝移植以及肝臟再生治療。
其中肝移植其實是治療重度肝病患者最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最高的治療方法。然而,不管是從生活中、新聞中還是影視作品中大家都能深刻的意識到肝臟移植其實是受到很大限制的,比如供體緊缺、費用昂貴以及患者病情太重無法承受如此大的手術等等。因此,肝臟移植治療手段無法廣泛使用。
干細胞是一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和自我復制能力的原始的未分化細胞。能分泌多種細胞活性因子,其中肝細胞生長因子能修復并減少肝臟細胞的損傷,抑制肝細胞凋亡,并能調節肝細胞生活的微環境,改善肝細胞的生存狀態。
旁分泌作用:通過旁分泌功能發揮局部效應,為肝臟提供營養和有利于增生修復的環境,促進受損肝臟增生及肝臟血管再生,抑制免疫細胞增殖及向肝臟遷移,調節肝臟及全身免疫炎癥反應,從而減輕肝臟的損傷。通過分泌IL-10、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前列腺素E2等誘導調節性T細胞(Treg)的產生,抑制過度的炎癥反應,減輕肝臟炎癥,改善肝臟微環境。
調節免疫功能:有臨床研究表明, 應用MSCs治療HBV相關終末期肝病,患者肝功能明顯改善的同時,外周血中Treg、Th17細胞以及細胞因子TGF-β、 IL-17、TNF-α、IL-6水平發生明顯改變,這一結果提示了MSCs具有調節免疫改善肝臟炎癥環境的能力。
抑制肝星狀細胞:通過抑制肝星狀細胞內的某些特定的信號通路,如通過抑制Hedgehog-Smoothened(Hh-SMO)信號通路中SMO的表達來抑制Hh信號的激活,從而抑制肝星狀細胞的增殖和激活,以限制和減輕肝纖維化的形成。
目前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重度肝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經獲得了學術界的普遍認可,尤其是在失代償期肝硬化、肝衰竭和預后不良的遺傳代謝性肝病等。
截止到2021年10月,僅在我國就有9個與重度肝病相關的干細胞臨床研究項目通過備案,且其中6個項目均是采用間充質干細胞。由此可知目前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重癥肝病已經成為了一種較為有效的新型干預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