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癌癥,人們發自內心恐懼不安。可怕之處在于,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貧窮貴賤,整個治療過程異常痛苦,需要面對干預無效的后果,同時還要承受巨大經濟壓力,身心雙重受創。
正是如此,很多人患上癌癥后,尤其到達晚期,喪失求生欲,想要順其自然,快樂度過所剩無幾的時光。但“棋圣”聶衛平卻不甘向病魔示弱,通過努力創造了屬于自己的奇跡,成功戰勝病魔,成為晚期直腸癌幸存者。
我心態很好,為啥會得癌癥?
2013年61歲的聶衛平突然間便血,體重下降,本以為是痔瘡,沒有過度治療,也將此事暫時擱置。后來在親朋好友勸說下才去醫院檢查,最終醫生告知聶衛平確診直腸癌并且到達晚期。
當年直腸癌治療效果并不明顯,尤其晚期,生存率低至0.5%,對于聶衛平來說,絕對是險境求生。剛開始他非常疑惑,對周邊同事問道,我一直認為得癌癥的人相對心態不好,小心眼,像我平時不愛生氣,心態很好,從不與他人計較,為何會得癌癥呢?
醫生表示很可能與自身惡習有關。眾所周知,聶衛平絕對是老煙民,抽煙酗酒兩樣都沾,只要一有閑工夫就抽兩口,甚至與好友拼酒,痛飲過4斤白酒,兩種習慣疊加對于身體毫無益處。
而且由于職業需求,聶衛平需要長期坐著,久坐不動,缺乏運動鍛煉,非常傷害身體,導致下肢靜脈血液受阻,淤積。種種不良習慣使得聶衛平被腸癌找上門。剛開始他不愿意接受事實,痛不欲生。
可作為棋圣,勝敗乃兵家常事,他努力調整心態,積極與癌癥對抗。最終在醫生針對性有效治療方案,外加自身努力對生活的期盼下,戰勝病魔,獲得重生。兒童查出癌癥,至今已過去8年之久。
在這段時間里他堅持復查積極隨訪身體并未出現異常,同時癌細胞處于休眠狀態,未存在轉移,擴散浸潤。而他也總結了很多抗癌秘訣,與病友分享。
從腸癌晚期到腫瘤消失,聶衛平患癌8年未復發,這4件事是關鍵
1、拒絕保守治療
因為當年醫療技術受限,直腸癌晚期事后干預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醫生全面建議聶衛平保守治療,雖然治療率低,但風險相對降低,同時提高生存質量。畢竟手術整體切除直腸風險大,很有可能隨時發生意外。如此抉擇很多人選擇前者,但聶衛平卻偏偏不走這條路,選擇手術切除。
他知道病情嚴重,但絲毫不害怕不畏懼,不想做出退步,不想無故等待死亡,還不如拼盡全力與死亡斗爭。雖然整體風險高,但好在他堅持了過來,隨后進行9次化療,親朋好友為其捏一把汗。不過棋圣的意志相當堅強,熬過最艱難時期。
2、改掉惡習
聶衛平患腸癌與日常不良飲食習慣掛鉤,進行完手術后,他意識到問題所在,積極調整飲食結構,戒煙戒酒,同時遠離他最愛吃的大閘蟹。除此外他還養成了健康飲食習慣,經常吃當季,新鮮蔬菜水果,粗制食品,這些食物富含豐富營養元素,微量物質膳食纖維能,能加快腸胃蠕動,分解胃酸,保護腸道健康。
3、保持樂觀心態,積極治療
情緒心態對人的健康影響頗大,有些人查出癌癥感覺晴天霹靂,寢食難安,一蹶不振,負面情緒會加速癌細胞擴散,增殖浸潤對健康無益。而聶衛平查出癌癥早期非常困惑,但由于治療深入他調整心態,保持良好情緒,甚至手術期間未注射麻醉就已經睡著,化療時一根頭發沒掉,就連當時護工也非常驚訝,太過于神奇。而聶衛平以平常心面對,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所下達方案,對于癌癥治愈提供了很大幫助。
4、定期復查
出院后他并沒有恢復以往生活,而是嚴格遵循醫囑定期復查隨訪,即便身體未出現任何異常,也選擇去醫院檢查,評估各項指標是否保持在合理范圍內。他給其他腸癌患者做了很好的榜樣,只有定期體檢才能了解身體變化,避免癌細胞再次復發,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預防大于治療。
綜合上述所言,癌癥固然可怕,但可防可治,若不幸確診,切勿自我悲觀,失去求生欲,一定要積極對抗癌癥,保持好心態。#夏方養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