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覺得自己越來越焦慮了?
有人說,這是一個焦慮的時代。
在生活的滾滾洪流里,我們似乎已經被各種各樣的焦慮和煩惱所裹挾,越來越不快樂了。生活中許多事都會觸及我們敏感的神經,讓我們焦慮不已,不論是工作、家庭、人際關系,還是各種各樣的挑戰和困難,都會令我們感覺焦灼不安,甚至有很多年輕人覺得自己很“喪”。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識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
在日本奈良的一家醫院,有一位工作了70年的心理醫生,身髙只有1米48,體重40千克的她,今年已經90歲了,但這位耄耋老人仍舊堅持每周連續工作4天,無論是工作不快樂的年輕人、婚姻不和諧的中年人,還是人人仰慕的企業家,都喜歡向她敞開心扉。她溫暖、慈愛的話語,總能讓人們重新點燃對生活的勇氣,她就是中村恒子。
恒子奶奶的一生可謂跌宕起伏、命運多舛,經歷過戰爭,經濟大蕭條,無論面對何種困境,恒子奶奶都能淡定坦然、從容以對,可以說,她是一位睿智、通透的“寶藏奶奶”,再大的煩惱,她也能“以四兩撥千斤”輕松化解。
她凝聚一生的智慧寫就了這本《人間值得》,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地接受每一天!
為了錢而工作,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如果有人問你,人究竟是為了什么而工作?你會如何回答?;蛟S有人會給出“為了理想而工作”,“為了實現自我價值而工作”這樣冠冕堂皇、看似高大上的回答,可是恒子老師卻在書中非常坦率直白地告訴我們,人是為了生活而工作,說白了就是“為了錢而工作”。
是不是有些率性得可愛?
在我看來,為了錢而工作,并不是可恥的事情,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我認為是非常了不起的。
當你面對“為了什么而工作”感到迷茫時,你就干脆而果斷地告訴自己“工作只是為了賺錢養活自己而已”。這就是人為何要工作的根本。
有人時常抱怨,“現在的工作沒有發展”,“我的工作沒有什么意義”,“這份工作不適合我”,其實,這些煩惱往往是由于你“想得太多”??纯春阕永蠋熢趺凑f。
沒必要把工作當作非常嚴肅的事情對待,這樣你就能享受工作。
不要把自我價值全部建立在工作上,帶著“為身邊的人略盡綿力”的想法去工作,或許會更好。
飲食足以溫飽,有工作需要自己,其實這樣的生活剛剛好。
很多人工作干久了都難免浮躁、焦慮,希望自己在職場上能有更好的發展機會。這個一方面要看自身能力能否勝任更高的職位,另一方面也要看機遇。與其為未來患得患失、止步不前,不如卸下包袱,專注做好眼前的工作。
如果對工作期待過高,就容易被權力、地位、名譽之類的東西緊緊束縛住,在工作中一味地在意別人的眼光,很快就會疲于應對。
還有很多人常會煩惱,如果工作不喜歡怎么辦?恒子老師則認為,工作本沒有喜歡和討厭之分,只是養家糊口的手段,完全沒有必要思考這種庸人自擾的問題,盡力去做即是排除雜念的良方。
如果你能遇到自己理想的工作,那再好不過。但這種情況就像買彩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斷工作著,或許哪一天就會遇到一份讓你喜歡的工作……帶著這樣的心態,工作中莫名的壓力和煩惱就會煙消云散。
家庭和睦比什么都重要,只要守護它,其他都會慢慢變好。
俗話說得好:家和萬事興。恒子奶奶也深諳其中的道理,因此她強調:“家庭和睦比什么都重要,只要守護它,其他都會慢慢變好?!?/strong>
可是在現實生活里,很多夫妻總是想方設法地試圖去改變對方,但結果總是不盡如人意,有的甚至因此影響了夫妻感情,婚姻亮起了紅燈。俗話說的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改變一個人很難,就連馬云也說過:“調整好自己,不要去改變別人”。
恒子奶奶坦言,自己在婚姻中也學習了不少東西?;楹笏l現丈夫很喜歡喝酒,她還別愛請客吃飯,完全不考慮家里的事情,花錢大手大腳,根本無法指望他養家。恒子奶奶想設法改變他,甚至拿離婚威脅老公,可是安分一段時間以后,還是會打回原型。
于是,恒子奶奶開始思索如何不改變對方,而讓家庭幸福。既然無法改變別人,就專注地做好自己,她決定努力工作,不再指望丈夫的收入。
不要試圖通過改變他人來獲得快樂,而是想“自己如何做才會快樂”或“怎么努力讓自己在這里心情愉快地度過”,我覺得這才是應該考慮的關鍵。
后來,恒子奶奶的丈夫上了年紀以后性格變得溫和,酒量也減少了,變得更加成熟,夫妻倆的婚姻也和諧溫馨了很多。
從恒子奶奶的身上我們不難發現,工作也好、婚姻也罷,其實面對生活里的一地雞毛,我們要做的不是抱怨、不是逃避,更不是盯著問題無限放大。
在任何情況下,千萬不要覺得生活這么多煩惱和困難,就活得很消極,甚至很“喪”,覺得“人間不值得”。一定要抱著積極的態度,看到自身的能量所能帶來的改變。
美國著名人際關系學大師卡耐基曾說:“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專業技術,而85%則要靠人際關系和他做人處事的能力。”
恒子奶奶坦言,“工作中的人際關系比工作內容重要得多。從我的經驗來看,不喜歡工作的大多數是人際關系出了問題。對有些人而言,不管他們做什么工作,他們都討厭工作,這也許是與人交往上出現了問題。”
一句話戳中了很多職場人的痛點。
秘訣一:保持距離。
很多人或許都有類似經歷,跟上司難以相處,或者跟某位同事因為性格不合、氣場不合等原因合不來,彼此之間都很反感,甚至很討厭對方,這種情緒積壓久了,彼此的關系會鬧得很僵,甚至一言不合就會吵起來。
恒子老師工作多年來,一直和身邊的人保持著和諧穩定的關系,在《人間值得》一書當中,她多次提到了她自己把握人際關系的方法和原則。
她處理人際關系的秘密就在于保持“距離感”。她認為,“人和人不能走得太近”,“人與人之間,要學會放手,保持適度的距離”,“在我看來,人生的本質就是一個人活著”。
距離產生美,人與人之間如果走的太近,就容易暴露更多缺點,產生更多摩擦,保持適當距離反而更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即使是對于兒子兒媳,恒子奶奶也會將“保持距離”法則進行到底,即使長子家就在隔壁,但沒有特殊情況,作為母親,恒子奶奶也不會貿然闖入孩子的空間,因此,恒子老師與兒媳之間,從來沒有發生過婆媳矛盾。
秘訣二:心懷感恩
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其中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保持一顆感恩之心。要降低心理期望值,不要認為別人幫忙都是理所應當的,對別人給予的東西或幫助,要學會感恩。
無論在職場還是家庭,“只要是別人給予的東西,自己就應該感謝對方”。如果以這樣的心態和別人相處,人際關系就不可能出現大的問題。
相反,如果覺得別人為你做什么并非理應當然,我們反而會對生活中的小事心存感激。
秘訣三:真誠交友
在交友的問題上,大家或許都有同感,就是交朋友越來越“急功近利”了,很多時候,結交朋友首先考慮的不是這個人跟自己合不合得來,這個人人品、口碑怎么樣,而是這個人有什么人脈、資源,對自己的發展能不能有幫助,遇到一些問題能不能用得上。
簡而言之,就是現在的人交朋友更具功利性了。有些人覺得,現在很多人都是這樣啊,很正常啊。
其實,就是因為在交朋友的問題上越來越多的人如此“現實”,才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疏遠了,很多人際關系問題也正是由于交友原則不正確,才埋下的隱患。試想一下,你的朋友里有幾個是能推心置腹的,有多少是能說知心話的,對于很多人而言,真的沒幾個。
真正的朋友,一定應該是志同道合的,是同頻共振的,是有共同語言的,是“三觀一致”的,不然,定不能算作真朋友。
所以,恒子奶奶奉勸大家:
交朋友要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通過權衡得失來交往是不可取的。
當你想要“遵從內心而活”,你就會發現自己不會被外在多余事情所困擾。
人為什么會感到不安?大多數情況下,這種不安是因為對未來考慮太多。
現代人,最大的現狀就是焦慮。年輕人擔心考不上好大學,找不到好對象,找不著好工作;中年人擔心還不上房貸車貸,擔心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擔心老人生病,擔心婚姻感情危機,上了年紀的人擔心子女不孝順,擔心自己身體不好……
1、活在當下
充滿智慧的恒子奶奶告訴我們:
對未來擔心也沒用,你有忽略眼前的事嗎?我只關心眼前的事。
無論如何,不要忽視你面前的事情,這是最重要的事情。自己的工作也好,孩子也好,家務也好,不管怎樣都不能讓眼前的生活過得凌亂落魄。
恒子奶奶說,我的丈夫是酒鬼,孩子體弱多病,還有很多事讓我煩惱不已。即便如此,我還是該吃就吃,該睡就睡,好好對待生活,這樣大多數讓我煩惱的事情都會消失。
別笑奶奶心大,其實這才是“活在當下”的人生大智慧。
生活里的煩惱、困難,不會因為你的焦慮不安減少一絲一毫,與其陷入煩惱不能自拔,不如先不去理會,該吃就吃,該睡就睡,告訴自己“等明天醒來再考慮”。今天再大的事,過一陣子也不算事兒了。
2、不要和別人比較
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不自覺的拿自己和比較,工作有沒有別人好,薪水有沒有別人多,房子有沒有別人的大,孩子有沒有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好。好像我們一輩子,一直在努力,就是為了比別人過的更好。
所以,當我們看到別人更優秀,別人的條件更優越,別人活的更瀟灑時,就不淡定了。
比如,很多人不愿意參加同學會,原因就是,不如同學發展的好,日子沒人家過的紅火,去了也覺得尷尬沒自信。所以,很多時候,身上的壓力不是別人給的,而是我們自己給的。
于是,煩惱就來了,壓力就大了,心情就不美麗了。
其實再風光的人,條件再優越的人,也有自己的煩惱。他們承受的壓力更大,責任也更大。如果你和對方角色互換,你可能發現讓你痛苦的事情更多。
作家書海拾貝說過: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念過多;心本無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軌跡,不要追隨別人的腳步,那樣不只徒增煩惱,還會活得很累。其實盡力做到我們自己的心中的最好,開心健康地活著,就是生活的贏家。學會知足常樂,也不失為一種人生智慧。
恒子奶奶告誡我們:
和別人比較讓自己陷入失落、嫉妒中,實在毫無意義,這只會消耗你的精力。
如果你沒有認識到“某些問題原本就是與生俱來的,是沒有辦法解決的”,那么你的煩惱會接連不斷;如果能客觀地處理好“眼前的問題”,那么花在煩惱上的精力就會向其他方面轉移。
無論是家庭還是職場,追根究底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因此,眼光向前看,盡可能保持樂觀!
3、對自己不要太苛刻,人生不必太用力。
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經歷,被要求完成一些很困難的任務。面對這種情況,大部分人可能都會不好意思向對方表示拒絕,于是強迫自己硬著頭皮向前沖,結果給自己很大的壓力,甚至犧牲休息時間,造成身心俱疲。
有70年心理醫生經驗的恒子奶奶告訴我們,對自己不要太過苛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與其追求完美而挫折不斷,不如以笨拙的方式堅持下去”。
不要事事都想咬緊牙關挺過去,只要抱著“今天這樣做基本就可以了”的態度,日復一日地堅持積累。
為了面子,或者想比別人掙更多錢,讓自己做出各種犧牲又有什么意義?
沒有健康,一切都等于零。
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身體,因為身體第一,工作其次。
世界本就不完美,所以,我們要學會接受生活的不完美。沒有必要非逼著自己去達到“理想狀態”。當你學會轉換思維,專注于當下怎樣努力推進事情順利發展,而不是過分關注事情的結果時,你會輕松很多。
曾國藩曾說:“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下不雜,既過不戀。”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和苦難,與其焦慮擔心,不如順其自然,專注于過好當下的每一天。希望恒子奶奶的人生智慧,能給你以啟迪,讓你放下焦慮,從容以對,看到人間的美好與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