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出海企業超過6000家,產品超1萬款,涉及游戲、應用、電商等多個業務領域,用“風口下的豬”來形容出海熱潮一點也不假。
但并非所有風口之下的豬都能飛起來,事實上,不乏大批像BellaBuy這樣的品牌在海外遭遇困境,而能夠在跨境出海大浪淘沙中幸存下來的品牌,自然有亮眼之處。
作為同一批跨境出海的品牌,猿人創新如今每年把來自中國的400萬臺智能終端硬件產品賣向了海外市場,不僅在歐美六個國家的亞馬遜平臺做到了同類產品銷量的NO.1,且每年業績以幾何倍數增長。
這個在國內鮮為人知,國外卻備受青睞的品牌,究竟做對了什么?
以卵擊石,無人能及GoPro?
2016年4月,羅元覺在深圳成立猿人創新,而后在海外造了一個奇跡。
彼時,跨境電商瘋狂生長,不少中國賣家借助國內供應鏈優勢,將產品出口到歐美等海外市場。猿人創新也不例外,不僅在創業初期盯準了海外市場,還選擇了當時最受歡迎的出口產品—3C電子產品。
從智研咨詢發布的《2016年跨境電商出口產品分類占比》來看,當年國內3C電子產品出口占比超40%。
圖源:智研咨詢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3C電子產品種類眾多,但很少有中國賣家敢直接切入運動相機這一細分市場。
這無外乎兩個原因:第一,盡管歐美極限運動盛行,運動相機產品需求較大,但對于多數國內賣家而言,運動相機屬未知領域,且投入成本較高,很難快速切入市場;其次,GoPro長期占據海外運動相機市場,出海品牌想要分一杯羹實屬不易。
2004年,GoPro推出首款適用于沖浪的相機,因防水和抗震,吸引無數沖浪愛好者的注意力。第二年,僅GoPro相機就實現了35萬美元銷售額。2007年,GoPro又推出可錄制視頻的攝像機,并于第二年推出配備廣角鏡頭的攝像機。后來,GoPro又陸續推出可拍攝1080P視頻的產品,當年銷售額達6400萬美元……
圖源:網絡
后來,不乏有索尼、佳明和到TomTom等大公司嘗試推出運動相機類產品,搶奪市場,但仍舊難以撼動GoPro的地位,而這時候以運動相機進攻海外市場的猿人創新,看起來有些不自量力。誰也沒有想到,正是這個看起來毫無希望的品牌,在大浪淘沙的跨境電商中走到了今天,且成績還不錯。
猿人創新一開始就知道,盡管GoPro獨具影響力,但其主攻高端市場,其產品價格較高,讓不少中端和入門玩家望而止步;其次,GoPro主要聚焦線下渠道,而線上市場的空白給猿人創新留有機會。
基于此,猿人創新直接對標GoPro最受歡迎的1080P產品,推出首款運動相機Apeman ,且售價遠遠低于GoPro。這和多數跨境大賣家類似,依靠國內供應鏈體系,其產品價格相對更低,因此,猿人創新很快成為高性價比運動相機代表,在市場上廣受歡迎。
不到三年時間,猿人創新單月銷售額就已經超過1億元,2019年主品牌apeman 更是進入美國沃爾瑪商超渠道,全年海外銷售額超過20億。
踩中拐點,尋求第二增長曲線
銷售額高,并不代表運動相機好做。
早在2018年4月,猿人創新就以智能插座和智能燈具為起點,將原本的發展重點運動相機轉移至智能家居領域。盡管具體銷售金額尚未可知,但難掩20億銷售額中部分源于智能家居這一事實。
圖源:網絡
而從GoPro當時的財報來看,運動相機這一細分市場已經出現明顯收窄。
從2015年第四季度開始,GoPro就出現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股價也一路走低,隨后不得不多次裁剪員工以應對危機,但仍效果有限。2016-2020年,GoPro營業收入除在2019年出現小額增長外,均呈現負增長。
這并非偶然,這一細分市場存在過快抵達天花板的危機。
盡管運動相機在國外廣受歡迎,但相較于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運動相機屬小眾消費市場,只有那些喜歡運動、旅行并樂意分享記錄的人才可能成為主要消費群體。
與此同時,隨著智能手機和相機在拍攝成像效果、防抖防震防潮等功能上升級改革,目前部分手機等智能設備已能滿足運動相機相似需求,成為可替代產品,這就導致運動相機的生存空間一再被壓縮,發展受限。
頭部企業尚且如此,更何況猿人創新。
而企業在拒絕品類受限,過快觸達天花板問題上,多數公司將品類延展看作公司增長的途徑,比如lululemon從瑜伽服擴展到全運動領域;ffit8將產品從蛋白棒代餐擴展至生活零食等……對于猿人創新來說,公司第二增長曲線可能在智能家居。
值得一提的是,這并非猿人創新挑戰未知領域。
早在2016年以前,羅元覺第一次創業就選擇了智能投影儀和掃地機器人研發,只是受限于當時市場容量小,需要花費時間培養消費認知,羅元覺才將創業重點轉向海外運動相機。
對羅元覺來說,猿人創新是一家擅長抓住市場拐點,信奉長期發展主義的公司。而在當時,智能家居市場被視作拐點機遇。
在ID發布的《IDC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中顯示,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累計出貨近1.5億臺,同比增長36.7%。其中第四季度出貨4610萬臺,同比增長45.4%。預計未來五年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將持續快速增長,2023年市場規模將接近5億臺。
這意味著,抓住智能家居,猿人創新很可能迎來風口。
智能家居出海難
與運動相機市場小不同,智能家居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潛力,行業內魚龍混雜,當然也不乏許多大品牌大公司。這意味著入局智能家居,猿人創新將面對比挑戰GoPro更大的難度。
第一,在智能家居出海領域,將面對更多的競爭對手。
盡管智能家居被視作可發展潛力對象,但事實上,國內智能家居市場始終處于碎片化、滲透率低的狀況。據statista統計,在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位列全球第二的時候,滲透率僅為5.63%,遠低于美國的22.68%。
當國內市場難以挖掘的時候,不少智能家居品牌選擇了出海“淘金”,比如跨境電商第一股的大賣樂歌、去年躋身百億級別賣家行列的科沃斯,以及專注出海的Vesync、致歐科技、追覓科技等,都在智能家居出海行業取得佳績。
圖源:網絡
對猿人創新來說,這些品牌都可能成為競爭對手。
這些品牌同樣具備國內供應鏈優勢,因此在同等情況下,速度和品質成為制勝關鍵。早在2017年,猿人創新就與涂鴉智能合作,后者覆蓋超過10萬名開發者、超過3萬個品牌的全球化AI+IoT生態系,并陸續推出智能家居用品,在2個月內實現出貨量從幾十萬個增長到接近100萬個。目前,在涂鴉智能的賦能之下,猿人創新的產品已經擴充到智能燈泡和IPC等品類。
第二,跨境電商賣家可能面臨線上市場困境。
去年亞馬遜封號事件中,大批跨境電商賣家也因此遭受史無前例的打擊。遺憾的是,猿人創新也沒能逃過。界面新聞曾報道,在亞馬遜網站搜索猿人創新旗下品牌“Apeman”時,不僅無法顯示該品牌產品,且從Apeman官網跳轉到亞馬遜網站的購買鏈接也已經失效,點擊后頁面均變成狗狗圖,意味著該產品鏈接被暫時/永久刪除。
這似乎是我們在談論跨境電商時不可避免的問題,然后將自有品牌和獨立站看作過度依賴亞馬遜的出路,但事實上,即使是亞馬遜大賣家,轉型做獨立站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業內資深人士鄧琦檉就曾表示,“從亞馬遜封號潮后,直接轉型獨立站且發展特別成功的亞馬遜賣家,行業內目前還未有特別冒尖的企業/品牌方?!?/span>
這和獨立站與亞馬遜完全不同的運營模式相關,亞馬遜平臺的邏輯是弱店鋪、弱品牌的,大部分賣家也是以單品打爆款的模式在追逐,而獨立站需要考慮引進流量,以及ROI 的轉化高低不確定的問題。
在企業沒有能力搭建獨立站時,盲目嘗試獨立站無疑是燒錢又沒結果的事情,因此,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多平臺分散經營可能是分散危機的方式。去年10月,猿人創新入駐了速賣通,后者為阿里巴巴旗下電商業務之一,中國最大的跨境出口B2C平臺,覆蓋全球 220 個國家和地區。借助速賣通,猿人創新的產品賣到更遠的地方去。
第三,消費市場偏好差異。
目前,猿人創新的產品已銷往1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其中不乏用戶喜好差異,比如巴西市場比較下沉,偏向于性價比,而歐美國家則重視顏值和設計;其次可能還存在產品的地域差異,以智能插座為例,因為各個國家插頭結構不同,所以一款符合歐洲標準的智能插座,可能不能賣到美國巴西去。因此,在不同的市場,品牌應該因地制宜,將產品本地化。
不可否認,智能家居出海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但一直踩著行業拐點的猿人創新能跑多遠,一切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