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曳
教會孩子正確地面對輸贏,對孩子的一生都有著巨大的幫助。那些無論輸贏,都能坦然去面對的人,才能稱得上真正的人生贏家!
最近,有一則新聞引發(fā)了網(wǎng)友熱議:
在河南鄭州的一個平衡車比賽現(xiàn)場,一名2歲的小女孩哭得很傷心。
原來,她在這場比賽中,跑了個倒數(shù),媽媽“恨鐵不成鋼”,狠狠地訓斥了她一通。
視頻中,媽媽一邊毫不留情地拍打和推搡女孩,一邊大聲質(zhì)問:你有什么臉好哭?全程都在遛彎,最后居然讓人超了……
媽媽越說越激動,最后還大聲地呵斥女孩:你想什么呢?
才2歲的女孩在媽媽面前瑟瑟發(fā)抖,被嚇得哭個不停,只能顫抖著聲音向媽媽保證:我下次好好跑。
但媽媽卻毫不心軟,反而自顧自走到一邊,留女兒一個人委屈地站在角落里哭泣。
才2歲的孩子,她可能不懂媽媽這是希望她進步,但訓斥和拍打帶來的恐懼卻會長久地記在心里。
心理咨詢師 程桂英:家長如何面對失敗,孩子就會如何面對失敗,2歲孩子更重要的是好奇心和探索世界的自主性,輸贏并不重要。
父母面對輸贏的心態(tài)會直接影響孩子。
如果過分強調(diào)結(jié)果,看不到孩子的努力,那么孩子長大以后也會有著強烈的得失心。
教會孩子正確地面對輸贏,對孩子的一生都有著巨大的幫助。
一、輸不起的孩子,一生都很痛苦
前段時間,霍頓和孫楊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
在一場男子400米自由泳的頒獎現(xiàn)場,霍頓作為第二名,竟然拒絕登上領獎臺和冠軍孫楊合影。
因為這件事,他還丟掉了可口可樂6位數(shù)的代言機會,可以說損失慘重。
體育比賽是很殘酷的,想要贏,必須自己有實力,如果實力不夠輸了比賽,卻拒絕接受結(jié)果,無法坦然面對別人的成功,這樣的心態(tài)其實就是一種輸不起的心態(tài)。
輸不起的孩子,做不到以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自己的失敗和別人的成功,自然無法總結(jié)經(jīng)驗和向別人學習,這樣的人,以后也很難成功。
其實,孩子輸不起的心態(tài),很多時候都源于父母。
在杭州,就有一位輸不起的媽媽,她在兒子5歲時,就把他送去上了小學,平時對孩子的要求也永遠都是100分。
因為這位媽媽本身的職業(yè)是重點小學的教師,班里一半的孩子都考了100分,而兒子卻只考了98分,她完全接受不了自己的兒子不如別人的現(xiàn)實,認為兒子考不到100分就是愚鈍,久而久之,便患上了抑郁癥。
這位媽媽對孩子的要求只有100分,這不僅對她自己,對兒子更是一種巨大的壓力。
有人說,輸不起的人,往往也很難贏。
如果父母過分在意成績,過分看重結(jié)果,忽視孩子的努力,那么孩子一旦失敗,第一時間想的不是下次再來,而是如何去面對父母。
長此以往,孩子就對失敗有了一種本能的恐懼,他們甚至不敢去嘗試,因為不去試就不會失敗。
二、學會輸,孩子才能擁有健康的心態(tài)
學會用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輸,對于孩子來說,真的很重要。
今年的脫口秀大會,有一位人氣超高的黑馬選手,名叫呼蘭。
他的創(chuàng)作能力、表達能力都屬一流,讓評委和其他選手都贊嘆不已。
而他最有魅力的地方,就在于他有一種非常健康的心態(tài):熱愛競爭,且尊重每一位選手,輸了就下次再來,贏也要贏得光明正大。
這樣健康的心態(tài)源于他小時候的經(jīng)歷。
呼蘭從小是乒乓球運動員出身,基本沒拿過冠軍,體會最多的就是輸,多年的競技生涯已經(jīng)教會了他如何去面對輸。
而呼蘭有這樣的心態(tài)也得益于他的父親,因為父親從來不會因為輸球責備他,卻會因為他找借口而責罰他。
所以現(xiàn)在,他完全不會害怕失敗,也絕不會為失敗找借口,而是及時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下次再來。
菲里浦斯說:什么叫失敗?失敗是到達較佳境地的第一步。
教育孩子,正確的心態(tài)是:坦然面對,學會總結(jié),不因為一次失敗就否定自己,而是相信自己的努力,下次再來。
三、正確面對失敗,才能走向成功
俗話說,心態(tài)崩了,誰都扶不起,所以面對輸贏,幫助孩子培養(yǎng)良好的心態(tài),是父母最應該做的。
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愛是無條件的
曾經(jīng)有兩位以色列的學者做過一項研究,他們采訪了100位大學生,讓他們說出童年接收到的父母的愛是否帶有附加條件。
結(jié)果,認為“父母之愛有條件”的孩子,他們的行為更多的是受到強大內(nèi)部壓力的驅(qū)使,而非自主選擇,他們長大以后自卑感更強,即便成功幸福感也很短暫,而且經(jīng)常感到自責、羞愧。
而從小就明白父母無條件愛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后更自信,也更有方向感。
孩子害怕輸,很多時候是下意識覺得輸了父母就不會那么愛自己。
所以,輸了以后,他們會傷心、甚至恐懼,如果這時候父母對孩子的這些情緒表達理解,他們就會體會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很快走出來。
心理學家 阿德勒:孩子失敗時,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用一顆同理心,來接納和理解孩子的情緒。
所以,我們要讓孩子明白,不管你輸贏如何,我們都同樣愛你,孩子就會更有安全感,面對挑戰(zhàn)也會更勇敢。
要想孩子輸?shù)闷穑改妇鸵诺孟?/strong>
尹建莉老師在書中分享過自己的育兒經(jīng)驗:
她的女兒小時候,幾乎沒有拿過100分,但她從不過分強調(diào)考試成績的重要性。
女兒考好了,她也只是正常高興,女兒考得不好,她就會告訴女兒,沒考好,正好可以發(fā)現(xiàn)哪些地方學得還不夠好,要是卷子上都是你會的,雖然考了高分但不能發(fā)現(xiàn)問題,也很遺憾呀。
這樣,女兒就被引導得踏實下來,把注意力全都放到了學習上。
同時,她還會用自己的方式激勵女兒,比如,女兒考了85分,她就會陪著女兒把那些錯誤的地方改正過來,然后在原分數(shù)旁邊寫上改正后的分數(shù)。
慢慢地,女兒就知道,只要解決一個錯題,就能得到更好的成績,最重要的是,她看到了得高分的過程,明白得到100分的主動權是在自己手里的。
與其為分數(shù)焦慮,不如放下對成績的執(zhí)念,引導孩子關注學習過程。
教孩子體面地輸
李希貴校長曾經(jīng)分享過自己和兒子的一段經(jīng)歷:
他的兒子在小的時候,特別喜歡和爺爺下棋,圍棋、軍旗、象棋什么都行,因為每次都是爺爺輸,他可以從中獲得極大的滿足感。
后來,李校長看不下去了,自己親自和兒子下,而且每次都會讓兒子輸,所以兒子很不愿意和爸爸下,但李校長還是每次都拉著他跟自己下。
慢慢地,兒子也不再一味地追求贏,反而越挫越勇,心態(tài)越來越好。
李希貴校長說,教會孩子從追求贏到學會輸,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
教會孩子體面地輸,是要告訴孩子,不能一味地追求贏,要學著在失敗時坦然面對,及時調(diào)整自己,不往心里去。甚至,還能從失敗中學習,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
畢竟,比賽和成績都不是人生的全部,關鍵是要在過程中有所收獲。
輸贏本就平常,失敗更是占據(jù)了人生的大多數(shù),我們要讓孩子明白,只要努力就能一步步靠近目標。
學會輸,孩子才能接納自己,才能更好地和自己相處,不會鉆牛角尖。
傅園慧說:人生中,大部分都是失敗。所以,失敗并不可怕,關鍵是如何去面對。
沒有人是永遠贏的,關鍵是輸了之后該怎樣去面對。
而那些無論輸贏,都能坦然去面對的人,才能稱得上真正的人生贏家!
但愿我們的孩子都能坦然面對失敗,擁有傅園慧般的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