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產業升級混合型基金基金經理,華商價值精選混合型基金基金經理,理學碩士,10年證券從業經歷。
Q
主持人
您的選股邏輯或理念是什么?更傾向于價值投資還是成長投資,還是趨勢投資?更愿意買行業龍頭公司,還是二線公司或者成長性較高的股票?成長性和估值,哪個更重要?
華商基金彭欣楊:每人都有自己的投資理念和風格,我本人則更傾向于成長投資,因為成長是沖破經濟迷霧的利器,依靠成長能夠穿越周期。
中國目前正處于成長型社會,也就意味具有非常多的成長型機會,留給成長股選手發揮的余地也會相對比較大。
在所選中的行業中,我更愿意買入行業龍頭公司,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處于成長期,龍頭企業往往具備馬太效應,能夠更充分的享受到成長紅利,具備更高的成長性;二是作為行業龍頭,可以說是生活在聚光燈下,其相對透明度較高,公司治理較為領先,不易出現意料之外的風險。二分法來看成長性和估值其實是偽命題,兩者實際上是一致的,所以我們要買成長性較高的股票,也就是要買估值較低的股票。
Q
主持人
市場風格切換、行業輪動的時候,您怎么辦?比如,A股從的 “漂亮50”轉變為創業板、科技股行情的時候如何應對?
華商基金彭欣楊:大到市場風格切換,小到行業輪動乃至公司輪動,都離不開底層的基本面的運行邏輯,對于市場風格來說,往往是宏觀基本面,對于行業輪動而言,則是行業中觀基本面,對于公司輪動而言,就是公司微觀基本面了。
舉個例子,2017年的“漂亮50”讓人記憶猶新,當時的背景是2016年開始的棚改貨幣化拉動了整個地產鏈條,2017年這些漂亮50實質大多是地產產業鏈各個環節的龍頭,他們是基本面最受益的品種,因此演繹出了上證50走勢。而從2019年開始,經濟驅動應交由科技而不是地產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由此我們也看到科技股成為市場主線。所以說我們需要的是把握底層基本面的邏輯變化,從而把握住市場主線行情。
Q
主持人
您如何控制回撤?
華商基金彭欣楊:我認為凈值漲跌是“果”,而不是“因”;我所做的不是刻意去增加漲幅或者控制回撤,我所做的是去研究和跟蹤基本面,做出判斷,最后買入基本面向上的品種,賣出基本面向下的品種;前者的結果就是增加漲幅,后者的結果就是規避回撤。所以我們需要做得更好的地方在于把基本面研究得更清楚,對于持倉品種的把握需要更強。
Q
主持人
您對哪些行業板塊比較熟悉,了解比較透徹?后市看好哪些板塊、投資方向?
華商基金彭欣楊:醫藥行業是我比較鐘愛的行業,它具有必需消費的剛性,還具有科技領域的創新性。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優質行業。近年醫藥行業基金表現不錯,很大程度得益于這個板塊的屬性。
細化來看,醫藥行業子領域眾多,我更較為看好疫苗和創新醫療器械兩個領域。這兩個方向都具備廣大的需求基礎。目前國內的公司剛好逐步完成了前期的投入階段,正逐步進入到創新產品不斷推出的時代,因此我們更加看好其未來基本面表現。
華商產業升級混合
(6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