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高盛正式啟動收購合資公司高盛高華100%股權的程序。這意味著高盛高華將成為中國首家外資獨資券商。而在收購前,高盛持有高盛高華51%的股權,是高盛高華的控股股東。
高盛收購高盛高華100%股權,這是外資獨資券商在中國市場上實現從無到有發展的一個標志。而對于中國證券業來說,這是一起對外開放的標志性事件,也是一起里程碑性事件。雖然中國證券業發展的時間不長,目前只有30年的時間,但由于中國證券業本身就是改革的產物,同時又恰逢中國處在一個改革開放的時代,所以對外開改一直是中國證券業發展壯大的一項重要舉措。而且隨著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證券業的開放也經歷了由引進外資發展到引進外資券商(投行)的階段。
從引進外資券商的進程來看,國內證券業經歷了從外資參股到外資控股再到外資獨資三個階段。比如,允許外資獨資的政策是今年3月13日宣布并自4月1日起實行的,相關政策規定,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根據法律法規、證監會有關規定和相關服務指南的要求,依法提交設立證券公司或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的申請。
高盛是中國證券業對外開放的親身經歷者。高盛此次收購100%股權的高盛高華,是2004年成立的,它是高盛與在同年成立的北京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合資企業。2018年4月28日,證監會正式發布《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規定外資可由參股轉為控股。于是隨后高盛高華又變成了高盛的控股公司,今年3月,證監會正式核準高盛集團控股高盛高華證券(占股權51%)。而在今年4月1日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政策出臺后,又有了12月8日,高盛收購高盛高華100%股權之舉。
高盛不僅親歷了近20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歷程,而且還是一家國際領先的投資銀行,高盛集團成立于1869年,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總部位于紐約,并在東京、倫敦和香港設有分部,在23個國家擁有41個辦事處。
正是基于高盛在行業乃至全球的影響力,高盛收購高盛高華之舉,會在業內起到表率帶頭作用,相信在高盛之后,會有更多的外資投行、外資券商來到中國市場收購或開設屬于自己的獨資券商或控股券商。截至目前,國內外資控股券商數量為8家,其中4家為新設立合資券商,另外4家則是外資股東通過提升持股比例獲得控股權。
高盛收購高盛高華100%股權之舉對于中國證券業的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外資券商的進入有利于加劇中國證券業的競爭格局,實際上,也只有在競爭中才能提高證券業整體水平,真正讓中國證券業做大做強,從而真正誕生中國的航母級券商。畢竟只有與強手交鋒,才會發現自身的不足,才能進一步提高自己。
目前國內證券業基本表現為一種“窩里橫”的格局。表面上看,證券業做得還挺大,甚至還挺能賺錢的,但國內證券業的發展始終都沒有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面。一方面是靠行情吃飯,另一方面是靠政策吃飯。比如,今年股市行情還不錯,IPO更是牛氣沖天,于是券商的日子過得也紅紅火火,表現出一派繁榮景象。但就競爭力來說,根本就談不上。以投行為例,今年IPO大豐收,但有幾家券商保薦過一單或幾單赴美上市的?就是赴香港上市的項目也都為數不多吧?所以,國內券商要做強,迫切需要有更多高盛這樣的競爭對手來幫國內券商“練練手”,哪怕是在高盛這樣的競爭對手面前被撞得頭破血流,那也總比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丟了性命要好。
皮海洲(財經評論人)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