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德行是其成就事業,成就人生的根本。如果德行不厚,或者有很大的缺失,就如同一座樓房的地基不穩,隨時都有坍塌的可能。
因此,站在一般人的角度,人生應該不斷地進取,錢財要越來越多,地位要越來越高,名氣也要越來越大,這樣自己的人生才是光輝燦爛的,才沒有白來這世上走一遭。
可是,求進取當然沒錯,比這更關鍵的是我們要把自己的德行修養一步步跟進,這樣才足以承載更多的財富,地位與名望。如果外在擁有的這些東西越來越多,自己的德行修養卻止步不前,甚至還越來越敗壞,那么,這就是明顯的“德不配位”,將來是必然會給自己帶來禍端的。
人生之路,應該首要以修身修德為先。身心不完善,德行不寬厚,想要取得一番成就,無異于癡人說夢,很難達到目的。而就算是僥幸達到了目的,恐怕也維持不了多久。
而且無德之人的內心注定不會安穩,時刻都會患得患失,總是擔心自己會失去。而結果就真的如他所愿,真的過不了多久就失去了。
如孔子所言:“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痹跊]有得到之前,他們特別想得到,而一旦得到了,又特別害怕失去,如果是這種心態的話,他們就會不擇手段的想方設法去得到,并費盡心思的去守住,那么什么原則和底線都不會顧及了。
上天是公平的,當你得到一件事物的時候,一定會讓你失去某件東西。一樣東西,如果你本不應該得到,卻得到了,將來一定會失去,甚至還會“賠了夫人又折兵”。“德不配位”的人,最終會吃天道的虧!因為天道的規律就是因果循環,善惡有報。
不要看沒有立竿見影的“報應”,就認為自己可以躲過一劫,這是多么幼稚的想法。還有的人通過不良的手段獲得了錢財和地位,心有不安,于是將功補過,又去做一些“好事”,企圖可以挽回自己虧損的德行,這也是缺乏智慧的表現。
因為功歸功,過歸過,因果是不會錯亂的。你做了什么善事,應該得到什么善報,一樣都不會少,你做的惡事,應該得到什么懲罰,時候一到,也必受其果報。
只有深入地明白了這個道理,你才知道古人修身時的“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是什么含義,也才知道“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的深刻意思。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完善自我,即是修行歡迎隨喜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