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帶娃閑暇時,斷斷續續將熱播劇《都挺好》追完了。原本以為,蘇明玉活出了脫離糟糕原生家庭的傳奇,沒想到結局還是回到了起點——被她的原生家庭吃得死死的。
我大概還是血氣方剛之時,無法體恤悲憫的力量吧,因而整部劇看下來,對女主角并沒有多大的觸動感。反而是對劇中幺蛾子百出,最后洗白的蘇大強有話想說。
先說個題外話,不少女孩抱有一個思想——待歷盡千帆后,找個老實人結婚。蘇大強算是個老實人吧,安安分分地工作,服服帖帖地妻管嚴,老老實實地上交工資卡,路邊的野花別說采,連看都不看。
他三百六十度毫無死角地滿足趙美蘭的控制,讓趙美蘭在蘇家隨心所欲地分配資源,成為一個誰敢忤逆就放棄誰的一家之霸。和蘇大強四十幾年的婚姻,哪怕她完全瞧不起這個丈夫,但不可否認,她過得要多爽有多爽。
可是,老實人對他的后代卻造成了不可彌補的創傷,一個家固然毀于妻子的強勢蠻橫,卻也絕對少不了一個推波助瀾的丈夫。
02
身為父母,做到趙美蘭和蘇大強這個份上,那也是絕無僅有的悲哀了。自從《歡樂頌》里出現了樊勝美父母的形象,大眾又被植入一個新的觀念——父母對孩子的愛并不是無私無怨的,而是帶著得到回饋的期待啊。
比如趙美蘭,看似無怨無悔肝腦涂地地為兩個兒子傾盡所能,可實際上不過是為了滿足她的需求。既然自己的人生拼不過別人,那么就拼孩子啊。
她砸鍋賣鐵地供老大出國念書,不是因為多愛兒子,而是為了光耀門楣,為了面子好看。她對于經濟壓力跟不上面子需求的矛盾,第一反應是:大兒子清華畢業后都在家待業兩年考美國學校了,這個時候要是不出國,還不被人笑掉大牙。
所以,她問都不問女兒一聲,槍指過來,第一個把蘇明玉推出去擋子彈。
然后是小兒子,嘴甜的大剪子,光靠一張嘴就把父母的積蓄減去了大半。管他啃老不啃老,爭氣不爭氣,反正他只要滿足她晚年取暖的需求,她就愛他啊。
大兒子和小兒子都給了趙美蘭回饋,然后小女兒呢?如果殺人不犯法,她簡直想掐死蘇明玉啊。要不是因為自己不小心把拖油瓶帶在子宮里,她的人生從此就是另一番天地了。
蘇明玉就是她麻雀飛上枝頭路上的一塊絆腳石啊,偏偏這塊絆腳石還硬得很,不會低聲下氣地討好她,也不會心甘情愿地跟她一心一意地為兩個哥哥犧牲。
如果說蘇明玉是“損害”了母親的利益,那么就是成全蘇大強的利益。如果趙美蘭沒有懷上蘇明玉,她就要拋棄蘇家父子三人去上海找初戀的。按理說,蘇明玉還在娘胎的時候就應該是蘇家最大的功臣啊,更別說她之后出錢出力鞍前馬后地替蘇家上下收拾爛攤子了。
就算蘇明哲和蘇明成不曉得母親的私欲,但蘇大強那可是清清楚楚,他就是被趙美蘭罵死也該護著小女兒啊。可是,他從頭到尾打著身不由己的幌子,眼睜睜地看著成全他自尊和世俗圓滿生活的女兒在水深火熱中掙扎。
這是蘇大強身為父親,做到這個份上的悲哀之一。然而,他最大的悲哀就是,忍到晚年,他已然對所謂的親情完全失去了信任。
03
趙美蘭去世后,蘇大強被壓抑的人性得到了大爆發。先是把三個孩子從小到大花費的每一筆賬都記得清清楚楚,小到連蘇明成買一支糖葫蘆都羅列進去。
從人情上講,一個父親做到這個地步那也是找不到形容詞了。當然,全天下的父母在心里都有一本關于投資孩子的賬本,但如蘇大強這樣一絲不茍的也是少見。
然后就是在金錢上處處防著蘇明成,又寸步不讓地逼著大兒子給他買房,還就不依不饒地要買市中心的三室一廳,再理所當然地要標配個保姆。
三個孩子之間的矛盾,他充耳不聞,就是被逼到臺面上解決,他也是再三推脫。更別說兩個兒子的難處和婚姻危機。
而他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打心眼里認定,這是兩個兒子欠他的,他就是變著法子討債。到這個地步,他已然是擺到明面上來報復他們。
趙美蘭在世的時候,盡管他是被迫,但也實實在在地為了兩個兒子的前程幸福做出犧牲。可是,兩個兒子心里眼里只有他們的母親,他們連看他一眼都懶得看。
終于熬到兩個兒子成家立業,他本以為熬出頭了。可是沒有想到,他的退休金全被妻子拿去補貼老二的生活。他著急啊,可是窩囊成疾,無藥可救,只能干著急。
老兩口的棺材本補貼光了,妻子好歹還有兩個兒子養著。可是,他卻根本不被兩個兒子放在心里啊,他對于兩個兒子的信任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在日復一日的埋怨和忍耐中磨光了。
所以,趙美蘭一死,對于他來說不是悲傷的事情,反而還是個翻盤的機會。電視劇開頭,蘇明玉解釋說,是蘇大強沒有叫救護車反而自己打出租車去醫院才耽誤了醫治時間。彈幕上甚至不少人揣測,也許那一刻是蘇大強有意為之呢?
這也是蘇大強在趙美蘭去世后,沒有沉浸在悲痛中,反而是生龍活虎地朝著他的新生活奔跑而去。這一點,其實換做任何一個人都是能理解的,那些沒有善待他的人,也不值得他用余生去懷想。
原本以為,他毀掉的是孩子們的幸福,可是他自己的心靈也早就被毀滅了。所以,人到晚年,他對于兒女之間的感情不抱念想,他寧愿去娶那個不懷好意的保姆。就如他立遺囑時的坦白:他要在心里割斷與孩子的感情,他只為自己而活。
04
《都挺好》是一部家庭倫理劇,而家庭倫理劇通常又能延伸出不同的主觀感悟和借鑒。單從情感文學方面入手,或者說雞湯方面而言,首當其沖就是關于夫妻關系的探討,關于親子關系的解剖,也關于自我成長的探索。
我祝愿天下,每一對年輕的父母也好,年老的父母也罷,都該在其位成其樣。丈夫該有丈夫的擔當,妻子該有妻子的通情達理。
這一世無論是結為夫妻,還是成為孩子的父母,都是深厚的緣分。我敲下這些字眼的時候,女兒正在我身邊安靜地看著課程上的英文視頻。
腦海里有一個聲音緩聲跟我說:“你看,她還那么小,不會自己穿衣服,也不會自己吃飯,還經常搗亂,她的一切自理都需要靠媽媽來,所以你要善待她。這是珍貴的緣分。”
同時,父母渴望孩子的回饋無可厚非,我們作為孩子享受父母的付出,那也要正視父母的私心,力所能及地回饋父母的養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