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追一檔綜藝節目《上班啦!媽媽》第二季,盡管知道多少
她們是一群“拔尖”的媽媽,不是學歷背景優秀,就是工作履歷高大上,再不然就是頗有名氣的網紅。
大部分的普通媽媽還是跟她們有一定
這是節目組暗藏的一個小心機,把寶媽這個主要受眾群體的痛點和爽點都拿捏住了。
幾期看下來,我對其中三個媽媽印象比較深刻,先來說說白雪吧,她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大的三歲,小的才三個月。
她碩士畢業,有海外留學背景,涉足高奢領域,有優秀的工作履歷,同時生活也充實精彩,是典型的精英女性。
在自我介紹時她說,她覺得獨立女性是有一部分價值要回歸到社會上的。
我想這是作為全職媽媽焦慮的根源,
心理學家馬斯洛的五個需求層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和愛、尊重需求、自我實現。
當然,女性不應該被輕易塑造,但不得不承認,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說,只要滿足了一個需求,必然就會延伸到下一個需求,這是必然的一種趨勢。
所以媽媽們在滿足了前四個需求后,她就必然要追求自我實現的需求,那么就得努力去獲取社會團體的認可,在獲取認可的這個過程不可避免就是要被塑造,要遵守游戲規則,要被競爭然后去改變升級自己。
這可能就是女權的核心思想,就是女性不要去競爭成為男性的獵物,而是去競爭社會資源,然后這條路就真的很艱難,很吃苦。
然而媽媽們面臨的還不僅僅是這個終極考驗,就是啟程上都布滿了荊棘。
當我看到她在培訓環節里因為兒子過敏去醫院而不停地發微信和打電話,甚至崩潰到哭的時候;
看到她女兒剛上幼兒園有嚴重的分離焦慮而粘著她,讓她上班又遲到時,竟然開始認同彈幕上那些讓她先去完成母親這個角色,然后再去社會上尋求價值的建議。
但其實,她已經離職五年了,作為媽媽她說自己這個角色完成得還不錯。你看,就是像白雪這樣全能型的媽媽,后頭還有家庭成員支撐著,面臨的困難跟那些單槍匹馬的媽媽們沒什么兩樣。
就
你就不得不發現,獲取社會價值就像千軍萬馬的高考生過一條獨木橋,這個過程對男性女性是同樣殘忍的,不管男性有沒有刻意去避免面臨這個殘忍,事實就是很少有全職奶爸。
節目中朱丹說,她出了月子就開始工作。然后馬麗就點出本質,
我的意思是,有這份幸運和機會,有后盾撐著,媽媽們在職場上才能有余力跟真正的對手比拼,也就是我上面說的終極考驗。
雖然這么說有點政治立場不正確,但男性就是喜歡打壓在職場上冒尖的女性,想方設法搶奪走她們手中的蛋糕。
所以說,對于預備結婚并且生育的女性來說,始終就是要面臨這個痛點,然后權衡并且做出選擇,隨時調整心態和狀態。
而男性呢,他們是真的避免了這個環節的內耗和撕扯,就他們在事業上冒尖,傾盡所能獲取社會認可,滿足自我價值的實現是理所當然和被高歌猛頌的。
這就是為什么說全職媽媽最終變成了一個社會問題。
當白雪身邊的很多人也建議她先去搞定孩子的事情時,白雪堅定地婉拒了。我很敬佩她的勇氣和抗壓力。
這就回到涂磊提出的那個問題,爸爸呢?家人呢?孩子和家庭不應該只是媽媽的事,不應該要媽媽一馬當先。
很多事情我們知道需要家人或外界對媽媽們的什么幫助,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就是指望不上的。所以,女性最終還是得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一味等待人類素質的提升,或是某項政策的清明。
這就是白雪打動我的地方,她是那么理性,沒有被感情和道德綁架,堅持了最初的想法。這是十分能證明一個人抗壓能力如何的體現。
最后用她的一句金句共勉,媽媽只是多了一重身份,女孩首先要成為最好的自己,才有可能扮演好其他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