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動物到上帝,一步步登上食物鏈的頂端,《人類簡史》以超宏觀的視角講述了我們從哪里來,那么《未來簡史》就是預測未被強化的智人是如何消亡的,也就是說關于我們人類的未來命運。
尤瓦爾·赫拉利
1976年生,牛津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歷史系教授,青年怪才,全球矚目的新銳歷史學家
秦秀珍
工商管理碩士
國有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
國家一級人力資源管理師
國家一級企業文化師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律師、禮儀培訓師
智人征服世界
上帝、國家、金錢、公司、價值觀,這些都是我們想象出來的互聯主觀。人比動物強在人能通過某種假象出來的意義,把眾多的人高效地組織起來。單個人的力量很有限,集體合作才是關鍵。
你要想發動個什么革命,不要問有多少人贊同你的觀點,要問有多少人能夠進行有效的合作。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也說人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自卑感,他覺得是自卑感促使了人的進步,因為它會催生人制定發展自我的“優越感”。唯一超越的方法就是把個人的價值和社會的價值聯系在一起。在與他人的合作中,實現自己價值的增長,從而降低內心的自卑感,完成超越。赫拉利說,歷史學家最關心的,就是在每一個時期,人們共同想象,而且還要用這個虛構的意義去改造世界甚至改造自己。
七萬年前的第一次認知革命,弱化了嗅覺、視覺、聽覺甚至注意力等能力,提升了智力,讓人類征服了地球。以科技人文主義推動的第二次認知革命,可能對人類造成類似的效果,會讓社會大機器里面的“人類小齒輪”溝通和處理數據效率更高,但幾乎不會去注意其他事情。過去幾百萬年,人類是升級版的黑猩猩,到了未來,人類可能變成放大版的“螞蟻”,集體社會活動才更有價值。
21世紀人類的新目標
追求永生。面對死亡問題,在科學家眼中其實就是一個技術問題,心跳不跳了,能用電刺激,再不行就換一個...通過基因定制與修復,讓人呈現理想的狀態——跑得快、長得好,這些已從試驗到了實踐階段。醫學一開始都是要拯救那些在常態下限的病人,同樣的工具和知識也可以用來超越常態的上限。例如整容術,本來是為了幫助一戰的傷患,現在成為人的常規選項。醫學的突破無法保證只用于治療,不用于進化升級。納米機器人全身流動調理身體異常,無機化采集腦部信號備份讓祖祖輩輩生活在一個電腦里。
幸??鞓?。《心流》告訴我們,幸福并非瞬間發生;它與運氣或概率無關,用錢買不到,也不能仗恃權勢巧取豪奪;它不受外在事物的操縱,而是取決于我們對外界事物的闡釋。實際上,幸福要靠個人的修持,事先充分準備、刻意培養與維護。只有學會掌控心靈的人,才能決定自己的生活品質;具備了這種能力,也就相當于接近幸福的境界了。《未來簡史》告訴我們,這一切都是電化學反應。一見鐘情的本質就是生物算法,所以你不能預測你會對誰一見鐘情;甚至當你遇到一見鐘情的人之后,你會發現Ta跟你的很多所謂的愛情觀并不完全吻合。當你跟一個戀人走到了盡頭而分手以后,回看當初,你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鬼迷心竅愛上Ta。這里的鬼迷心竅所提到的“鬼”就是“算法”。
化身成神。通過生物工程、仿生工程、無機生命工程、生化人,人化身成神,這些在大片中的虛構,都會成為未來的現實。
自由意識是一個幻覺
科學家說的自由意志,是人能不能“選擇”自己的欲望。答案是不能。有很多實驗證明,人的欲望并不受自由意識控制,意識是受欲望控制。比如一項實驗中,科學家給受試者一個開關,受試者可以隨意選擇開還是關。以此同時,科學家用功能性核磁共振,實時觀察受試者的大腦。結果發現,在受試者按下開關的幾百毫秒甚至幾秒之前,在他還沒有意識到自己要怎么選擇之前,科學家看著大腦成像圖,就已經提前知道了他會怎么選擇。
科學儀器可以先一步知道“想”干什么。不但如此,科學家還可以控制你“想”干什么。這個試驗當然不能拿人做。不過老鼠試驗非常成功,叫robo-rats(機器人老鼠)。科學家在老鼠大腦中插入三個電極,然后可以遙控指揮。讓它直行、爬樓梯、繞著垃圾轉圈,怎么都行,跟遙控玩具機器人一樣。動物保護主義者可能會說,這對老鼠是不是太殘忍了?不是??茖W家控制的其實是老鼠的“意愿”,老鼠覺得想去哪就去哪很快樂。
人跟老鼠沒有本質區別。以色列科學家在抑郁癥患者大腦中植入一個芯片,就可以讓患者快樂起來。有一次患者說怎么我這幾天反而更抑郁了?科學家打開他的大腦一看,原來是芯片沒電了。
人的意識就是各種想法,感覺和欲望的集合,每時每刻都有各種欲望在我們大腦中升起又消滅。你的決策可能是各種不同欲望談判的結果,但是到底有哪些欲望會出席這個談判,你根本控制不了。但是科學家可以控制。美軍研發了一種叫作“經顱直流電刺激器”的頭盔,帶上這個頭盔可以讓人集中注意力,也就是說它能把你不想要的各種想法全都去除,讓你專注于一件事。女孩游戲,冷靜的殺手,一個普通人成了王陽明,懷念戴的感覺。
人是可以分割的
在一些腦裂病人的試驗中,科學家剪開了胼胝體,左腦右腦完全獨立決策的時候,我們發現它們經常做出矛盾的行為,左手開窗右手關窗。當我們讓右腦看到雪景(只給左眼看),左腦看到雞爪(只給右眼看)的時候,左腦控制的嘴巴的回答是看到了雞爪,右腦控制的左手的回答(通過拼字)看到了雪景。然后讓他們繼續選擇跟前面的圖相關的圖片的時候,左手選擇鐵鏟因為右腦(左眼)之前看到的是雪景,右手選擇雞因為左腦(右眼)之前看到雞爪;這個時候問左腦(問題寫在板子上只給右眼看)為什么左手拿著鐵鏟,從來沒見過雪景,只見到雞爪和雞的左腦控制在嘴巴回答說:因為要給雞舍清理垃圾。
人有“體驗自我”和“敘事自我”,體驗自我沒有記憶,敘事自我有記憶功能,但在意的只是體驗的峰值和谷值,而不在意時長,最后再平均作為整個體驗的價值。(如兒科醫生會在痛苦的治療后給孩子一塊糖,人類的分娩體驗也是如此)。人們認同的是自己的“敘事自我”,可以編出有意義的故事。
峰終效應:給患者做直腸鏡檢查,你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臨近結尾的時候盡可能給他一個好的體驗。
科學說:人工智能做得更好
人變得沒用。當人工智能強大后,戰爭會越來越依賴高科技,網絡戰也就是幾分鐘的事;機器能夠取代許多人的工作,股市交易、普通律師、醫療診斷等都會慢慢被機器取代,而且準確率和效率更高。人作為社會運行因素的經濟價值和軍事價值都沒有了,那么政治經濟系統就會認為人沒有價值。也許人類整體可能還是有價值的,但每個人作為個體是沒有價值的。臉部識別系統已升級得讓人驚異,就象阿爾法狗可以贏象棋冠軍,EMI模仿巴赫最像,計算機不僅僅是編好的程序,自己在學習,算法超過了人類的大腦,今后寫作,繪畫,書法,人工智能都將一一展現給人類看。
人類將喪失自主權。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人會慢慢放棄決策權。我們以GPS導航為例,乍看之下,Waze算法只是先知的等級,你問問題,先知給你答復,但最后由你決定。當先知贏得你的信任,他會在沒有你監督的情況下,自行達成目標,成為你的代理人。假如好用,所有駕車人都開始使用,也都相信這位先知的時候,他就搖身一變成為君主。
變成神人。也許有種人不受算法控制,他們就是控制算法的人,站在算法系統背后,做最重要的決策。他們不是普通的“智人”,而是利用生物技術主動升級了的人,成了“神人”。20世紀的醫療技術以治病為主,21世紀的醫療技術可能以給人升級為主要目的。
新宗教:科技人文主義
科技人文主義認為,我們所知的智人已經成為歷史,我們應該運用科技創造出神人,保有一些基本人類的特征,但同時擁有升級后的身體和心理能力,能夠對抗最復雜無意識的算法。所以有可能到頭來,我們成功地讓大腦和身體都升級了,但是不會做夢,不會懷疑,變成了放大版的螞蟻。
新宗教:數據主義
數據主義認為,宇宙由數據流組成,任何現象或實體的價值就在于對數據處理的貢獻。所有生物也都是算法,不管是長頸鹿、番茄或人類,都只是不同的數據處理方式。算法指的是進行計算、解決問題、做出決策的一套有條理的步驟。不是單指某一次運算,而是運算時反復采用的方法。生物行為也是算法控制的,生物算法是通過感覺、情感和思想來運作的。
根據數據主義觀點,可以把全人類看做單一的數據處理系統,而每個個人都是里面的一個芯片,“萬物互聯網”,讓數據流最大化,連接到一切系統。人文主義認為體驗發生在我們心中,而數據主義認為經驗不分享就沒有價值,我們該做的,就是記錄自己的體驗,再連接到大數據流中,算法會找出這些體驗的意義并告訴我們怎么做。數據主義對人類造成的威脅,正如人類對其他動物造成的威脅。一旦人類不再發揮重要功能,成為宇宙數據流里一片小小漣漪。
我們生于一個最好的時代,我們代表智人基本告別了饑荒、瘟疫與戰爭的人類三大難題!但也許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我們會在追求長生不老、長久幸福、獲得神性方面越走越遠,我們會失去自由意志,我們的生命將會無機化,有可能會自由穿梭太空,但那不會包括我們的肉體!我們的意志和欲望,都是算法和生物化學系統的產品,我們將面臨“無用”而被淘汰的窘境!
你且不必為本書的預測結論而震驚失措,也不必覺得荒謬不經而扔進廢紙堆,更不必陷入對人類未來無助的虛無感。本質上這是一本開啟視野的鴻篇佳作,啟迪你用更宏觀的視角來理解人類、科技、宗教、社會及它們的關系!
歡迎加入外灘讀書會
Q1:什么是外灘讀書會?
一個人讀書容易被自己固有的知識結構所禁錮,如果能聽聽更多人的看法,顯然有利于自己更全面地去掌握這本書以及對現實的啟示。
外灘讀書會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各領域的從業者們進行互動、知識的交互,在不菲薄自己知識量與表達能力的高地主動下,與大家分享各自的觀點。
Q2:如何加入外灘讀書會?
外灘讀書會每隔兩周發布一篇書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