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技術創新與應用能力快速提升,推動數字技術和博物館產生了越來越緊密的聯系,提升數字化服務水平、加快數字化建設已成為眾多博物館重要的戰略性舉措。值此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之際,十八數藏攜手貴州省博物館,聚焦新技術,開創新場景,圍繞貴州省博物館館藏的夜郎文化禮器、兵器以及精巧的飾品,推出《貴州夜郎尋蹤》系列數字藏品,通過數字化文創與技術相結合,塑造全新空間,賦予文物新活力。
2023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博物館、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貴州省博物館文化底蘊深厚,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區域性的綜合博物館,民族文物為貴博館藏亮點,在國內獨樹一幟,其中國苗族服飾庫和中國苗族銀飾庫位居全國第一,并集中收藏了與地球、生命和貴州歷史文化相關的重要實物,是了解該地區歷史文化最重要的窗口。《貴州夜郎尋蹤》系列數字藏品囊括了青銅立虎柲冒、辮索紋環耳銅釜、西漢鯢魚形銅帶鉤、苗族銀衣片等造型別致,藝術與歷史價值巨大的文物精品,利用先進的多維掃描、數字攝影、三維建模等技術,通過二次創作,以生動有趣的動態形象,呈現了文物圖形結構與紋理等信息,結合數字藏品這一新載體,傳播、保護、傳承歷史文化資源。
青銅立虎柲冒(左)、辮索紋環耳銅釜(右)
日常參觀、旅游打卡,游覽博物館已逐漸成為很多年輕人的一種興趣和生活方式,如何留存并吸引更多年輕人走進博物館,需要博物館不斷與時俱進,用更生動、更新潮的方式來講述歷史。而數字藏品賦予了傳統文化更為年輕化的樣態,以科技的手段與形式,呈現古老的物品,讓博物館里的文物可以成為年輕人追慕的潮流語言和社交符號,讓歷史文化跨越時間與空間與當下人們形成對話,更好地了解過去暢游歷史。
西漢鯢魚形銅帶鉤(左)、苗族銀衣片(右)
“讓文物活起來”是文物保護的核心,而數字化是為了讓文物走近更多人群,滿足人們精神文化生活,讓文化成果真正惠及每個人。以創新的數字技術手段,以潮流年輕的表達方式,讓文物本身以及歷史故事“躍然”屏幕,依托豐富多彩的形式,多角度、沉浸式可以為大眾帶來更真實、更親切的感官,讓具有代表性的古老器物在新時代“活起來、傳起來”,推動文物事業實現新發展,進一步探索文物保護與宣傳新形式。
數字技術在保護文化遺產、擴大文化遺產傳播途徑、文化遺產傳承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數字形式的呈現將吸引更多用戶關注,從而“反哺”線下,推進相關文創及IP開發,十八數藏先后與中國景泰藍藝術博物館、徐州博物館、李白紀念館、蘇寧藝術館、西安秦磚漢瓦博物館等機構合作,圍繞館藏文物創造聯動效應,貴州省博物館的合作,豐富了文化數字化品類與生態。未來,十八數藏將持續拓寬文化傳播路徑與新型文化發展空間,進一步發掘傳統文化歷史價值、藝術價值與美學價值,以數字形式為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