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大結局了。電視劇中的明玉終于樊勝美附體,從一個頭腦清醒的獨立女性,變成了一個和稀泥的乖女兒。
中國家庭的大多數悲劇,都來源于一句話:“家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家講的是愛?!?/span>
到最后你會發現,奇葩父母們被這句話縱容的既不講理、也不愛你。這句話堪稱文學史上最混賬的一句話。
蘇家的悲劇,就從不講理開始。很多觀眾看到最后,把鍋甩給了趙美蘭。殊不知,趙美蘭只是“中國家庭不講理”這個觀念的受害者而已。
在小說中,趙美蘭原本就不想嫁給蘇大強。趙美蘭的媽媽,為了她弟弟能夠轉成城市戶口,以死相逼,要求她嫁給慫貨蘇大強。
趙美蘭的媽媽不講理,重男輕女,一直給趙美蘭洗腦,告訴她,她弟弟才是家里最重要的,她必須幫扶弟弟。趙美蘭生的孩子是外孫,她弟弟的孩子才是趙家獨苗。
所以趙美蘭放著自己的親女兒不好好養,反而要提供外甥所有的學費,把親兒子給的錢,借給親弟弟買房。
而所有重男輕女家庭的既得利益者——男孩,從來不會覺得自己的媽媽虧待了自己的姐姐,他們覺得媽媽很平等,自己是家中獨苗,姐姐的付出是應該的。這樣的男孩,最后都長成了弱雞。他們也不會講理。
比如蘇明成小時候一直侵占著蘇明玉成長的資源,一直欺負她,到了出錢的時候,又理所應當地讓蘇明玉出。給親愛的媽媽趙美蘭辦葬禮,他一分沒出。買房時,蘇明玉借給他二十萬。
他說:“這錢我不還她。她十八歲之后是沒有花過家里錢,那她十八歲之前呢?還不是靠爸媽養的?買房子的錢就應該讓她全出,大哥也別出?!?/span>
再比如趙美蘭,被弟弟吸血吸習慣了,弟弟在她死后,還理直氣壯地問蘇家要二十萬,說:“我姐答應要養我兒子的,答應了要供我兒子上學的。我兒子是我們家唯一的男孩兒?!?/span>
在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里,講了中國家庭的輪回鏈條:
強勢婆婆和媽寶男的關系是家中第一位,媳婦也被逼成強勢怨婦來和婆婆對抗,公公在家里沒有存在感,就躲得遠遠的保平安。
媳婦兒在家里得不到丈夫的關愛,就把愛轉移到孩子身上,母子相依為命,把孩子培養成第二個媽寶男。等媳婦熬成婆之后,丈夫成了原來的慫貨公公。
媽寶男最后找的媳婦兒也會像他媽一樣,出生在這樣家庭的女兒又會被性格溫柔甚至懦弱的男人吸引。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所以我們看《都挺好》里,明玉像她媽趙美蘭,趙美蘭像她婆婆。而蘇家三個男人怕老婆跪老婆的傳統也被良好沿襲下來。
明哲和明成娶的老婆,看著長得溫柔,本質卻都是強勢的。吳非碰到核心利益馬上據理力爭,堅決不降低小家生活質量。遇到問題處理手法也是雷厲風行,和蘇明玉一樣干脆利落。
朱麗雖然從小嬌慣,但是家里一直都是她說了算,蘇明成全劇唯一一次不聽話,就是非要賣車去投資。
好在明字輩的人,開始講道理了。所以明哲明誠的婚姻還沒有那么糟糕,明玉找了個性格溫和的石天冬,有點小矛盾,但能溝通。
明玉性格缺陷明顯,可她不重男輕女,從小就懂得為自己爭取正當的權益。石天冬雖然溫和,但也會堅持講道理,否則就是另一個蘇明哲。
蘇家所有的矛盾,從趙美蘭去世之后爆發。
電視劇中對趙美蘭的筆墨寥寥無幾,小說中倒寫得明明白白。趙美蘭是維系整個家族的紐帶。
她扮演這個角色的最終原因,也是操蛋的“家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家講的是愛”。
小說中的趙美蘭很能干,又當爹又當媽,蘇大強在家里除了交一點微薄的工資,起不到任何作用。家中所有的重大決策,都是趙美蘭一人做主。
她在世的時候,要照顧兩個兒子衣食住行,供他們讀書,管住作精蘇大強,控制女兒蘇明玉,還要反哺那個無底洞似的親弟弟。不僅如此,為了讓蘇明誠能順利娶到嬌滴滴的朱麗,她還一手掌握了婆媳以及與親家的關系。
她在家里成了孝莊或者慈禧一般的人物,因為沒有人跟她講道理,她也就不愿意和別人講道理,于是蘇家成了趙美蘭的一言堂,她一個人掌控著大局,統領著戰場。
所以蘇家有一句經常出現的臺詞:“自從媽死后”。
趙美蘭死后,作精蘇大強就好像孫悟空蹦出了五指山。開始作天作地,要出國,要買房,要錢,要娶蔡根花寶貝,要喝手磨咖啡。
趙美蘭死后,沒有人去調和蘇明成和朱麗的關系,所以兩個人頻頻吵架,蘇明成開始犯渾,后來作離婚了。
趙美蘭死后,明哲孝心爆發,把對她的遺憾轉移到了蘇大強身上,一味放縱蘇大強的無理要求,差點毀了自己的婚姻。
趙美蘭死后,蘇明玉成了家里唯一一個能主持大局的人,所以她又被攪進了那個一直想遠離的家。
我們都學過大禹治水的故事,治水在疏,不在堵。趙美蘭就是那塊堵住蘇家千瘡百孔的真相的那塊大石頭,她沒了,蘇家的問題就如同洪水泛濫,全部溢出來了。
維持表面的和平,靠“不講理”來維系的家庭,終于暴露了每個人的真面孔。
沒擔當的蘇大強,沒斷奶的蘇明成,沒底線的蘇明哲,冷漠的蘇明玉。
馬東說:“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終究會原諒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span>
蔡康永說:“那不是原諒,是算了?!?/span>
《都挺好》的小說結局是非常合理的,蘇明玉沒有原諒任何人。她從頭到尾都在躲避蘇家,不想幫任何忙,但是一直被攪進去。歷經種種矛盾,她依然沒能原諒。
沒能原諒母親的不公平,沒能原諒父親的沉默,沒能原諒蘇明成的家暴。她選擇的是“算了”。息事寧人,遠離是非。
電視劇的結局,童年時的明玉,被趙美蘭抱在懷里。
現實是,重男輕女的家庭里長大的女人,很容易把自己身上遭受過的痛苦,投射到自己女兒身上。在潛意識里,把女兒當成自己內心的小女孩兒,否定她,責罵她,甚至虐待她。
受過教育的女人還好,沒受過什么教育的,在生活的摧殘中,會把不幸施加在女兒身上,把重男輕女的觀念烙印在女兒的童年記憶里。她未必是自愿,但是本能就會這樣。
所以趙美蘭對蘇明玉的敵視,是對自己的敵視,是對女性這個身份的敵視,她自己受過了苦,要女兒再受一遍,她才能平衡。
趙美蘭這樣的女人是見不得自己女兒過得好的,甚至她們會主動摧毀女兒的幸福,看到她快樂,自己就不開心。她們只愛兒子。
趙美蘭的悲劇原本不是無藥可救,毀就毀在她嫁給了蘇大強。
一個沉默而無用的男人,無法與她分擔生活的重擔。如果趙美蘭嫁給的是朱麗的爸爸,人生就會截然不同。
蘇大強是碰到家里吵架,就躲到一邊假裝看報紙,或者假裝看天,把自己撇得干干凈凈。不會安慰妻子,也不會為女兒辯解一句。他沉默地把自己縮在龜殼里,只顧自己舒坦。
而朱麗的爸爸卻非常有擔當。出了問題會第一個站出來,負擔起自己的責任。要么調和關系,要么主持大局。從來不會袖手旁觀。該發火的時候,也不會憋著,非常有男人的威嚴。
如果嫁給朱麗的爸爸,趙美蘭凡事有人商量,有人分擔,身上的戾氣會滿滿消減。
嫁給蘇大強,就像嫁給了一堵墻。幾十年得不到任何情感和生活上的回應。就連蔡根花小寶貝,恐怕也難以長期忍受蘇大強。
在一個健康的家庭里,每個人都應該參與,都不該缺席。
夫妻關系本該是第一位,兩個人互相平衡,彼此依賴,共同分擔壓力。這樣母親就不會把過多的關注投射到孩子身上,把孩子養成巨嬰。
孩子就該好好當個孩子,媽媽就該好好當個媽媽,爸爸就該好好當個爸爸。有些媽媽把兒子當成丈夫,把丈夫當成孫子。有些爸爸,把家庭當成客棧,覺得只要交錢就足夠了。
有句話說娶妻不賢毀三代,我也想說一句話,嫁給蘇大強這樣的男人,同樣毀三代。
男人和女人對家庭的影響,是對等的。孩子需要一個健康的媽媽,更需要一個有存在感的爸爸。媽媽提供情感關懷,爸爸給孩子立規矩教道理。
吳非在最絕望的時候給蘇明哲打電話說:”我們已經習慣這個家沒有你了,在別人眼里我和單親媽媽沒有區別。“
這句話的震懾力無疑是強大的。吳非說話總是一針見血。
失衡的夫妻關系,必然造成病態的家庭。哪怕維持著表面的和平,也總有一天,問題會爆發出來。
我不喜歡電視劇版的結尾。
世界上沒有任何父母可以不盡到父母的義務,僅僅像養狗似的養大孩子的軀殼,成年后把孩子趕出家門,等到老了,招一招手,說:”孩子,爸爸(媽媽)錯了“,就可以馬上得到原諒。
不是每個人都能以德報怨,不計前嫌,愿意斥巨資贍養那個要和自己斷絕關系的虛假父母。
不是一句”我老了“”我病了“,孩子就會對你曾經的傷害不計前嫌。雖說人心都是肉長的,但肉沒有那么賤。
我喜歡講理的地方,更喜歡講理的人。家庭尤其應該講理。不光要講愛,更要講理,不是稀里糊涂攪和成一團,就能和和氣氣了。
我很討厭抖音上的求生欲測試,也很討厭網上雞湯里的“老婆說的都是對的”“你媽說的都是對的”類似的話。沒有一個人會“永遠都是對的”。
把一個家庭的走向,全交給女人,女人如果講理,倒還好,如果不講理,則會帶壞一窩。
有時候,講理比講愛更重要。如果可以和和睦睦,人人明事理,那么沒有誰愿意當個演員,湊合過下去。如果可以心平氣和談一談對錯是非,也不會有人選擇逃避,更不會有人選擇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