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鏈接:
最新視頻
關注和轉發本視頻號都是對楹聯文化的重視和支持!
全國聯友熱烈祝賀
天津市楹聯學會與三門峽市楹聯學會結為友好學會
主評:王家祥
主審:方留聚
相關鏈接:快訊:天津市楹聯學會與三門峽市楹聯學會結為友好學會
天津、三門峽兩市同屬歷史文化名城,特別是近年來兩市在楹聯文化等領域精誠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為共同弘揚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發揮地域優勢,促進兩市楹聯事業的蓬勃發展,互惠互利,共贏共榮。經雙方協商,天津市楹聯學會與河南省三門峽市楹聯學會締結為友好學會。
友情征集賀聯,短短一天就收到156副作品。全國聯友這一熱情的祝賀給了天津和三門峽兩個學會會員們以極大地激勵。兩會的結為友好,目的就是為了取長補短,互相促進,更好的發展我們鐘愛的楹聯事業。
作品評出優秀作品8副,錄入主評作品1副,入選作品143副副,有瑕疵作品4副。
優秀作品8副
宋捍東 黑龍江哈爾濱
陜州鼓響,沽上鑼鳴,欣聞兩域唱金聲,平柔仄美楹符翠;
渤海濤歡,黃河浪笑,喜看一秋鋪彩錦,鵝舞鹽歌愿景紅。
簡評:作者熱情洋溢,令人感動。上比以三門峽起,鼓響;以天津接,鑼鳴。高興聽聞了兩地唱起金聲,結句“平柔仄美楹符翠;”對聯的音韻色彩美不勝收。下比以天津起,濤歡;以三門峽接,浪笑。歡欣看到了一秋斑斕彩錦,結句“鵝舞鹽歌愿景紅。”天鵝舞,鹽工歌,把兩市楹聯結為友好的喜訊和美好愿景形象表現出來。
吳金城 天津河北
雙門對敞,賞黃河激浪,沽水流霞,雙城厚誼堅如砥柱;
兩會相攜,將聯韻傳承,詩情蕩漾,兩面大旗燦遍神州。
簡評:上比起句寫津門、三門,雙門對敞,互看對方好景,結句擷取了黃河的中流砥柱比喻兩地結為友好的厚誼;下比以“兩會相攜”起,搞好詩聯文化,結句“兩面大旗燦遍神州。”對今后的繁榮發展提出了很高的目標和深切的期望。聯中采用規則重字、一字領和當句對等手法,使得行文不死板。
廖顯斌 河南南陽
同道兩門書對子;
一帆雙槳弄潮兒。
簡評:此聯把大事說小,輕松活潑,看之不忍放棄。上比“同道兩門書對子;”
小則對戶比鄰,大則三門、津門兩個城市。下比“一帆雙槳弄潮兒。”更是形象把兩個學會放到一個可大可小的船中。尾字“兒”對“子”更是天衣無縫,極為工巧。
吳立新 青海西寧
莫道海河深,看遠流上下,二城綱舉,風云此會經綸大;
何妨天地隔,許長路往來,千載薪傳,旌旆相從事業寬。
簡評:此聯頗有味道,上比寫兩城所居濱海、黃河,遠流上下,一朝結盟,遙相舉綱,結句“風云此會經綸大;”肯定了兩會結為友好的重大意義,其中“海河”“綱”“經綸”都是有聯系的;下比延續上比之意境,多相往來,做好傳承,結句“旌旆相從事業寬。”互相尊重,共同把事業做大做強。
劉 楓
打開兩道門,丕振風騷,精誠合作;
綰結一條帶,弘揚國粹,心手相牽。
簡評:此聯簡單明了,上比起句“打開兩道門”形象,二三分句寫出結為友好后的方向方法;下比“綰結一條帶”,結為友好就把兩會連接在一起,干什么?“弘揚國粹,心手相牽。”
丁武成 云南曲靖
尋道者,問津人,多少情懷國粹里;
大河風,渤海浪,萬千意象地緣中。
簡評:起句“尋道者,問津人”,極具佳妙含量。把締結友好的雙方都放在問道取經的謙恭有禮的位置上,結句“多少情懷國粹里;”更是總結到位;下比應對得體即可,超越上比就是強人所難了。
方留聚 河南三門峽
攜聯友走出三門,步入津門,觀沽水風流,海河氣象;
秉赤忱學人要領,練吾本領,教崤山起鳳,函谷騰蛟。
簡評:這應該是是訪津團代表所做。上比寫造訪天津的所見所感;下比寫懷著誠摯的心態,學習對方好的地方,以期提高自身的本領,“教崤山起鳳,函谷騰蛟。”使三門峽的楹聯文化事業更上一層樓。聯文可見三門峽楹聯學會的大作為來自高修養。讀之讓人敬仰。
安萬紅 貴州思南
三門攜手津門,舉纛齊天,揚帆向海,賢俊新交才詠絮;0
兩會結緣聯會,咸登大雅,共砥中流,層樓更上筆生花。
簡評:上比起句直指兩會結為友好之主題,舉纛之高,揚帆之遠,結句“賢俊新交才詠絮”經過交流,新知賢俊多有詠絮之才;下比寫兩會因聯結緣,信心滿滿,共登大雅之堂,同做中流砥柱,為聯壇的興盛多做貢獻。結句“層樓更上筆生花。”期待創作上的明顯提高。
主評作品1副
王家祥 天津南開
喜逢圣地傳經,峽壯三門,津門十月迎佳客;
歡唱騷壇聚雅,聯騰九水,同好三秋蕩激情。
入選作品143副
孫汝瑛 吉林扶余
攜手黃河畔,互惠共榮,兩市精誠弘國粹;
連心渤海灣,共贏互利,千年雅韻領風騷。
鄭志剛 黑龍江五常
宏揚國粹,津門連接三門,強強聯手;
續寫華章,對韻傳承雅韻,默默傾情。
遆哲鋒 北京豐臺
津門牽手三門,雅韻做媒,聯花添彩,寄情四季歌春色;
河水并肩海水,翰箋競秀,襟袂烈風,蓄勢多為展魅姿。
楊興滿 貴州遵義
天津楹聯學會和三門峽楹聯學會結為友好學會
河海傾情,平仄飛歌,兩市兩行呈大美;
東西聯袂,古今對韻,萬言萬眾贊新風。
王西川 河南三門峽
津門結密三門,門通雅道;
盛會興強兩會,會壯聯旗。
注:兩會,指兩家學會。
郭新華 河南三門峽
雙喜蒞雙門,黃河入海峽沽近
兩行聯兩會,國粹為媒韻律長
黃保權 云南玉溪
津門結盟,薪火相傳,打造千峰新氣象;
藝苑投契,笙歌共作,吟哦一帶漢文章。
趙寶成 遼寧建平
黃河涌浪,渤海揚帆,強強聯手騰龍舞;
對韻春秋,歡歌山水,赫赫佳聲乘夢飛。
馮玉彥 遼寧大連
雙門攜手,河海開新路;
對韻比肩,丹青同映輝。
李顯增 山東臨清
強強攜手,互利共榮,聯墨比香花月季;
水水連波,同舟向遠,楹壇對韻曲協音。
注 天津三門峽的市花均為月季花。
10
彭小峰 重慶開州
聯幟早飄,誼幟方揚,幟正旗平丹桂笑;
禹門已啟,津門正敞,門當戶對雅吟香。
李小杰 江西石城
津沽結三門,強強攜手開新路;
聯花揚兩地,每每披襟展遠情。
鐘建冬 天津
九水思源追德水;
三門獻藝耀津門。
注:古黃河曾被奏始皇改為德水。
劉奎禮 黑龍江蘭西
黃河渤海知心,同輝墨筆;
峽市津門握手,共燦聯花。
曹叢林 河南三門峽
聯心同海闊;
友誼比河長。
袁茂新 江蘇南通
門當互對;
珠恰同聯。
注:門指津門、三門;珠指黃河渤海之珠。
路 輝 河南三門峽
崤山云動,旗獵獵,鼓鏘鏘,喜對津門,比肩共唱煙霞韻,
渤海帆高,志昂昂,情切切,欣牽峽市,聯袂同揚翰墨風。
龐曉洲 河南駐馬店
秋明津市,海河約請黃河,溟澥同擊水,卷聯花、涌詩濤,直追滄漭千層浪;
風艷陜州,崤嶺招邀盤嶺,崗巒共采石,奠楹礎、起旃廈,媲美崢嶸萬仞峰。(新韻)
(溟澥,即大海;盤嶺,即盤山,位于天津市薊州區)
衛 國 河北邯鄲
直沽縱筆,虢國鋪宣,聯手繪鴻圖,友好往來成好友;
津塔拿云,天鵝奮翼,比肩呈愿景,風流你我衍流風。
劉素麗 河南三門峽
兩城攜手,千里舉杯,賀聯壇盛事;
渤海傳書,黃河題韻,奏文苑歡歌。
20
周 鈞 江西余干
長河鼓浪,渤海涌潮,丹桂飄香,繽紛十月聯花燦;
峽市放歌,津門溢彩,赤心攜手,浪漫兩家雅韻飛。
李振學 河南三門峽
浪千重菽稻飄香,長河磅礴,渤海雄渾,攜手同行心有夢;
霞萬里鯤鵬振翮,激水競帆,揮鞭策馬,合聲共奏韻常春。
蔡 哲 陜西寶雞
舉國粹赤旗,渤海揚帆,大河激浪,兩苑齊心追遠夢;
結聯壇勁旅,崤山鋪棧,港口濡毫,雙門共韻唱新聲。
石安輝 河南三門峽
喜峽門酣對津門,潑墨揮毫,播友誼長青榮學苑;
慶河韻疊聯海韻,弄潮駕浪,乘國風猶勁壯文瀾。
洪善寬 江蘇
黃河入海聯帆遠;
紫氣來門雅韻悠。
胡向陽 浙江永康
喜門當聯對;
看津衛峽雄。
王希運 河南三門峽
砥柱津門,攜手同襄聯幟燦;
河聲海韻,知音共譜國風清。
楊學敏 天津津南
國粹共襄,雄關函谷聯承古;
文明同享,渤海津門句出新。
田興隆 湖南岳陽
函谷津沽接泗洙,一條文脈;
鵬程驥路樹楹棟,萬里聯風。
顏秋生 湖南衡陽
黃河之畔,渤海之濱,詩流雙向國潮匯;
友好者聯,文明者對,雅韻兩行學會新。
30
孫福奎 黑龍江雙鴨山
攜手文壇,看渤海黃河,潤美聯花萬朵;
傾情國粹,聽平聲仄調,唱新椽筆兩行。
呂鵬飛 新疆烏魯木齊
看和睦津門,文明函谷,兩地今聯手,最喜楹花同燦爛;
許志承國粹,心契賢才,雙方共并肩,從教對苑更清新。
李家橋 湖北武漢
促友好交流,兩地傾情,渤海黃河同逐韻;
襄文明發展,百花疊彩,津門函谷共吟春。
王永祝 廣東五華
板栗揚花萬里歡,雙市結千載;
天鵝振翅滿湖樂,兩行耀九州。
鄭燕標 廣東河源
大河喝彩,勃海飛歌,雙龍攜手前程暢;
逐夢兩行,描春萬里,八駿爭先喜氣騰。
傅士文 河北石家莊
三門手挽津門,開門見喜;
筆友心連市友,締友同歌。
呂龍霞 黑龍江大慶
海河牽手黃河,同翻波浪;
醰粹共情國粹,齊舉聯旗。
吳長發 上海楊浦
津門牽手三門,強強揚雅韻,疊加出彩;
聯朵并頭兩朵,艷艷笑春風,眾賀成功。
張項學 河三門峽
楹有高低,聯無遠近,黃河沽水波同起;
人緣相合,文脈互連,大雅新聲韻共生。
邢少華 海南樂東
振昌時,群賢欣結友;
敲雅韻,兩市永傾情。
40
吳 比 黑龍江伊春
友結雙門,詩心動筆揚新幟;
情填對句,韻律推舟弄大潮。
辛良銳 湖北武漢
兩城結誼扛旗,欣榮聯苑飛花燦;
九曲偕津匯海,浩蕩心潮逐浪高。
李彥民 黑龍江哈爾濱
月季飄香,牽沽上紅聯盈九曲;
天鵝展翼,引崤函墨韻綻三津。
吳岱寶 陜西寶雞
三門共津門攜手,任對韻繽紛,聯花綻放;
兩比同鄰比賞心,教大河卷浪,沽上爭春。
林國斌 黑龍江肇源
函古升平,聯聲卷佛大河浪
津門有慶,韻雨催開燕趙花
賀正明 江西萍鄉
聯壇結友軍,喜一幟擎天,渤海黃河齊涌浪;
藝苑開新面,看兩行拔地,津門函谷共飛歌。
范 榮 山西偏關
聯手兩門,兩行添翼騰飛遠;
鐘情萬丈,萬里追風氣勢雄。
扈金海 山東臨清
三門牽手津門,兩市鐘情揚國粹;
峽口聯姻港口,雙城友好振楹壇。
柯惠南 福建漳州
肩并肩,渤海浪騰騰墨韻;
手牽手,黃河潮涌涌聯聲。
郭牧苑 山東臨清
花燦三門,函谷開關弘國粹;
香縈兩地,海河流韻振聯聲。
50
周水江 湖南
愛結同心,兩行對舞聯家愛;
情融永念,百姓歡歌赤子情。
張立國 黑龍江巴彥
強強攜手,花綻兩行,海河好客風捎酒;
脈脈并肩,心燃一夢,函谷多情雁載書。
李正林 湖南岳陽
騷壇攜手,舉巨筆,字字斬釘截鐵,
翰墨同心,撰長聯,行行蕩氣回腸。
鄭翠娟 河北邢臺
津門摛翰,三門振藻,聞琴瑟和鳴,古韻兩行迎盛事;
鼓浪衛河,震耳黃河,看鳳鸞共舞,新輝萬道展雄風。
李存固 北京東城
秋色燦楹壇,欣崤嶺津門協手,犁雨耕云,教心護聯花,雙城同錦繡;
古風傳國粹,喜瑤琴寶瑟合弦,敲金戛玉,助波揚對韻,兩水共嚶鳴。
注:崤嶺,指崤山,代三門峽市。兩水,指黃河、海河。
孫傳友 貴州湄潭
山海寄情,雙門攜手聯章賦;
音書遣興,兩地同心國粹傳。
劉巷業 河南三門峽
鵝影臨津,情起一聯同砥柱;
潮音現峽,花開兩處共塘沽。
毛利民 河南洛陽
函谷對花繁,津門聯幟艷,兩家攜手兩行闊;
黃河掀巨浪,渤海弄新潮,一脈融情一業昌。
譚 彈 湖南株洲
楹聯結友好;
學會共興達。
聶 丹 黑龍江大慶
五千年砥柱揮毫,天鵝傳訊,看渤海迎賓,一苑花開風帶笑;
八百里津門振藻,薊雨流詩,樂崤山擺酒,兩城手挽水飛歌。
60
江深根 安徽池州
放眼津沽,攜手陜州,欣逢雅韻雙行交友好;
增輝函谷,揚帆渤海,喜看新風兩市蔚文明。
黃已力 廣西岑溪
漕運津門,文化名城,精誠合作聯花燦;
天鵝函谷,藝壇都市,雅意雙贏會友傳。
張修廣 山東沂水
兩市連姻,文壇幸事,雅韻和音,攜手同心追綺夢;
一聯共力,藝苑欣行,高情結友,并頭比翼踏新程。
董永峽 河南三門峽
攜手津門,文化街頭聯韻彩;
倚歌峽市,天鵝湖畔柳風清。
葉勁榕 福建南安
撰對連輝扛九鼎;
憑聯作友締雙城。
陳 霞 貴州
天津執手三門峽,共起一帆風,任水闊山長,毫端吐盡千般味;
筆友傾樽十里亭,同驅雙向軌,憑情豪志遠,日后開香四季花。
周道云 北京
二地雄才,將大筆長揮,書兩句成妙句,爍今曠古,國學壇中,穩坐風云榜;
一條紐帶,把初心牢系,令三門接津門,攜手并肩,人文苑里,新開姊妹花。
馬志成 山西
門對門門開利市;
會聯會會唱紅盤。
李家孟 江西九江
傳揚國粹,你我同心,對接兩行風景線;
引領文潮,始終攜手,共夯一座里程碑。
嚴席文 廣東梅州
三門聯手共津門,同收碩果;
兩句傾情吟雅句,不負初心。
70
易永樹 浙江平陽
兩句楹聯,聯姻兩地千秋業;
九天同樂,樂頌九州萬古名。
孔令斌 廣東肇慶
平仄架心橋,兩地傾情酬一愿;
詩聯成紐帶,八方寄語話雙贏。
賴家福 福建德化
兩行文化興,兩地英才同給力;
藝苑陣容展,藝人壯志正拿云。
劉秋生 江西宜春
雙方攜手,文海同游,共育聯花開盛景;
兩地齊心,墨池相伴,頻敲韻句樹新風。
朱子基 廣東紫金
攜手情深,詩書會萃;
同心意厚,翰墨聯芳。
魏 飛 陜西咸陽
揮毫遣興,聯壇合唱同心曲;
把酒忘憂,藝苑齊飛共勉詩。
李 宏 甘肅甘南
聯花開兩市,齊驅并駕;
詩草滿三門,攜手同行。
黃根榮 山西
兩地兩門,心心相印奏同曲;
同平同仄,韻韻貫通書兩行。
龍南行 湖南懷化
精益求精,兩地賢才齊聚首;
好上加好,一心固志共同聯。
注:共同聯,即共同的楹聯事業。
趙曉生 河北邢臺
千里架橋梁,傾情弘國粹,高誼連枝求卓越;
兩行成紐帶,攜手踐初心,聯花并蒂競風流。
80
孫淑英 山東臨清
津門函谷連珠合璧,筆舞墨飛揚國粹;
詩賦楹聯談古論今,鶼雙鰈對樹新風。
劉行善 江西宜春
兩地聯誼鋪錦繡;
雙城論道創輝煌。
張民江 河南三門峽盧氏
津崤作伴,能交握手金蘭友;
墨客連枝,又見論心骨肉情。
關勝斌 黑龍江綏化
文采飛揚,聯苑雙城爭艷麗
英才薈萃,楹花萬朵競風流
李傳春 河南通許
楹耀雙門彩,
聯出四海情。
(新韻)
雙門,指津門和三門。
楊來征 河南三門峽
津門友對三門,美若彩虹,對句一門承國粹;
崤路好聯海路,壯如陣鵠,聯軍兩路頌詩香。
龍江林 廣東德慶
兩地騷人歡聚首,
雙行聯語樂開花。
余根長 安徽黃山
兩河同向齊奔海,
雙會璧聯若對鄰。
韓進卿 河北廊坊
雙河文化同輝禹甸;
兩市楹聯共譜華章。
郭來俊 天津河西
兩對欣連兩地情,喜看楹壇襄盛舉;
三津幸會三門客,靜聽聯苑奏強音。
90
楊學印 山東臨清
同舉旗,雙強聯手燦楹柱;
共相會,兩地締緣結友朋。
陳守廣 山東臨清
彩云易散,友好互通爭上進;
霽月難逢,共贏合作秀先鋒。
趙春恩 青海西寧
兩地同心,文星友好,聯華流世美;
雙城握手,紫氣春光,筆彩出天香。
王綿民 河南三門峽
千里并肩,國粹園中收碩果;
兩城結對,楹聯路上現瑤光。
劉芍禳 廣東
通津并轡文風,逸情云際;
過峽泛舟聯海,契誼潮頭。
楊淑英 河北
兩地同心結對子;
千帆逐夢育聯花。
劉邦輝 河南盧氏
兩會為朋,千里共煙云,試看津門連線、砥柱投屏,仄平相送,而教白羽排空、海河拍岸;
三秋振翼,雙方同激蕩,可知是日崢嶸、聯花次第,談笑歸來,且使燈前醉月、筆底乘風。
徐斌恒 天津河東
兩市并肩,聯壇齊奮進;
雙城攜手,國粹共傳揚。
王興平 河南濟源
一幟引航文卉艷;
雙城牽手國學榮。
張淑梅 三門峽
潮聲豪放,鵝曲悠揚,對韻楹前秋色美;
千幅盈門,百花集錦,尋芳沽上墨香濃。
100
鄭玉橋 天津
兩地同心,國粹喜揚瑞氣;
雙城攜手,聯壇欣綻奇葩。
劉復琳 江西遂川
兩會同心弘國粹;
雙方攜手育英才。
郭永和 河南三門峽
兩城結誼弘楹幟;
千里和聲歌偉業。
梁 光 海南儋州
千里并肩弘國粹,
兩城戮力譜新章。
張杰安 河南濟源
大河與渤海結緣,肩使命鋪春圓夢;
津門同砥柱連理,秉初心筑廈為基。
趙式立 黑龍江蘭西
壩對同輝出海景;
津聯共美閃峽光。
黃振業 黑龍江哈爾濱
千里風情,津通三峽;
兩行文韻,聯掛四門。
注:“四門”指三門和津門。
張宏鵬 甘肅舟曲
兩強攜手,豫津文苑聯花燦;
一幟領航,華夏藝壇國粹揚。
周田太 福建寧德
唯德稱鄰,津豫締交齊奮進;
以聯會友,認真研討共傳承。
付志穩 湖南瀏陽
楹幟飄揚,兩行弘國粹;
聯花競放,千里結文緣。
110
池國庭 福建福州
韻振二行,楹花連二市;
筆驚三峽,情誼匯三津。
吳會學 山西運城
千里優緣,萬人詠贊,鑼鼓喧天征鼓震;
兩條福水,一種精神,三門涌浪薊門歡。
梅慶龍 陜西西安
三門友津門,雙百兼收并蓄,履仄履平追夢想;
虢口聯沽口,兩強奔放出新,一湖一港寫風騷。
梅慶龍 陜西西安
三門友好津門,雙百兼收并蓄,履仄履平追夢想;
虢口聯盟沽口,兩強奔放出新,一湖一港寫風騷。
李秀珍 遼寧
喜慶盈門,和風一路,翰墨飄香歌盛世;
光輝耀市,雅韻兩行,文章煥彩頌中華。
張利彩 甘肅會寧
精誠合作弘揚國粹;
友好協調締造聯珠。
何 君 湖北鄂州
二會結緣,欣攜手弘揚國粹,三門一港聯花綻;
萬人詠贊,看爭輝承繼精神,千里兩行翰墨香。
葛淼新 湖北鄂州
大河舒彩袖,笑擁津門,燕薊鵝城同挽手;
兩比結良緣,情怡翰苑,聯花墨韻共爭輝。
張清泉 福建廈門
炫彩三門,同鑲錦繡;
結緣沽上,共筑輝煌。
任廣民 陜西寶雞
兄弟東西,聯壇一對擎天柱;
同舟并轡,文苑千秋建屋瓴。
120
吳靜榮 黑龍江哈爾濱
南北遙呼綻墨香,詩詞唱和,風雅追隨,文壇煥彩時增秀;
弟兄俯瞰吟聯韻,情意潺湲,光陰舒卷,藝苑流輝歲擷芳。
張金豹 山東樂陵
崤函藏智慧,津薊出英雄,補短取長,萬丈豪情爭砥柱;
齊對兩行文,同聯千古典,談經論道,雙城椽筆挽狂瀾。
楊明星 山西絳縣
津城締鵝城,煌煌一對擎天柱;
虢口盟沽口,赫赫雙雄扛鼎群。
陳業秀 海南海口
攜手譜新篇,聯壇齊筑夢,
同心題錦句,國粹共抒情。
黎炳財 湖北孝感
對酒津門,硯田喜看雙飛燕;
陜州結彩,聯苑新開并蒂蓮。
胡寶華 天津河北區
三津聲和三門韻;
九曲浪連九水潮。
申衍斌 山西絳縣
兩會拓征程,信息遞傳擎大纛;
三門交筆友,人才薈萃撰新聯。
王飛鴻 河南三門峽
枕河以夢,望海而歌,揚葩振藻同聲氣;
浪涌津門,風行峽市,并駕齊驅結厚誠。
彭哲輝 湖南岳陽
兩會結盟,兩行平仄吟天下,兩行長耀彩;
群英逐夢,群墨春秋頌九州,群墨共流芳。
馬永平 河北唐山
三門牽手津門,平仄生輝,國粹弘揚齊逐夢;
聯韻同心墨韻,俊賢奮筆,楹花燦爛共傳薪。
130
謝守忠 湖南岳陽
雙門結義,津門,三門,門門出色;
兩比投緣,上比,下比,比比飄香。
陳同斌 河北滄州
盛世花,文雅枝,兩行對韻春秋茂;
天津衛,三門峽,千里聯緣心志牽。
張金國 湖南瀘溪
津門騰彩鳳,楹花競放輝千柱;
函谷隱蛟龍,聯脈相承燦兩行。
侯燕新 江蘇揚州
弦歌不輟,木鐸長鳴,沽上頻傳函谷韻;
酌句斟詞,推平敲仄,陜州總伴海門情。
張 濤 陜西寶雞
兩城學會且結友好;
一幅楹聯更注吉祥。
張樹松 山東濟南
津門攜手三門,傳承國粹;
虢口同心沽口,詠贊中華。
余振東 湖南岳陽
盛舉感聯壇,看蓮開并蒂,義結同心,兩強聚力擎天宇;
清風蘇國粹,贊胸納大沽,襟藏函谷,千里歸宗入海河。
謝衛明 湖南長沙
浩瀚豐秋,黃河起浪,渤海回潮,雅韻兩行歌大有;
鏗鏘國粹,函谷千年,津門百幟,中華一脈振金聲。
熊 虎 湖北荊門
千里振聯聲,聽星吟渤海,月詠鵝湖,清風盈詩苑對苑:
兩行揚國粹,望墨綠燕山,帖紅函谷,春色賦津門三門。
陳天雄 湖南岳陽
津門三門,門當戶對,強強聯手開新局;
楹寶墨寶,寶氣珠光,處處飛聲奪錦標。
140
趙良培 安徽合肥
黃河渤海同風,情結楹書飛異彩;
沽上崤函聯袂,香生國粹出靈葩。
陳晚圭 湖南岳陽
名社結緣,翰墨交流,戛玉敲金長煥彩;
清秋聚會,詩聯探討,揚葩振藻總生輝。
何耀民 江西修水
聯心結誼;
夢筆生花。
143
有瑕疵作品4副
張彩虹 三門峽盧氏
共赴津沽,同心磋藝聯花艷;
相約峽市,協力研技雅韻新。
失對失替。
翟玉喜 河南開封
河海牽手揚國粹,
學會并肩振聯壇。
失對失替。
秦清華 山東臨清
花開兩地豐丹果;
韻雅雙門潤楹壇。
失對失替。
老海軍 程文友
兩市楹聯交友會;
千年文化相宜傳。
后三字對仗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