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張力斌
◆ ◆ ◆
每日清晨
文|亦文
-書報文摘簽約作者-
“真正得到幸福的人,不是因為他們經歷了許多轟轟烈烈的事,而是他們懂得發現隱藏在日常瑣碎中的美好。”
熱愛生活的瑣事,用平凡超越不凡
一位作家說:“為使人生幸福,必須熱愛日常瑣事。云的光彩,竹的搖曳,雀群的鳴聲,行人的臉孔——需從所有日常瑣事中體味無上的甘露。”
能在日常瑣碎中發現美,是熱愛生活的體現,也是對人生幸福的體味。
汪曾祺在自己的書中寫過一件生活的小事:
有一年冬天北京特別冷,他吃到了一個美味的大餅。
在吃大餅的時候,汪曾祺不僅覺得那天的大餅很好吃,關鍵是他吃出了難以言表的暖意。
那是家鄉的味道,讓他想起了外婆的廚房,溫暖且安詳。
回味無窮的大餅,原本是一張普通的餅;那個寒冷的冬天,也是普通的一天。
這樣瑣碎的事情里,涌出了一種浪漫的回憶,讓人愉悅無比。
生活的點點滴滴,積攢成河,流淌在我們的生命中,滋潤出我們的人生。
汪曾祺熱愛生活,熱愛這個世界,他說:“世界先愛了我,我不能不愛它。”
假若我們都能用愛填滿生活,那么就是在平凡中去超越,超越生活的瑣事,發現生活大美。
有時候,我們害怕平凡,不甘愿平凡,可是到頭來任你是誰,都要從不平凡的大事件中走回到平凡的生活,去能領略生活的美好。
不平凡的人生,意味著跌宕、起伏;平凡的人生蘊含著平安、順利,有一種風暴過后的安靜和鎮定。
就像周國平說的:“人世間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歸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來衡量其價值。”
接受生活的無常,借意外打破困局
接受無常,借力意外,不讓自己困在任一局中,追求自己的熱愛。
國學大師葉嘉瑩早年喪母,婚后跟著丈夫遠走他鄉。
沒承想,丈夫受到工作的影響,一連幾年都沒有和家里互通消息。
后來,葉嘉瑩有了女兒,居無定所,有一段時間只能借住在親戚家。
好不容易等來了夫妻團聚,日子也逐漸恢復正常,誰知道臨近暮年時,又遭遇了女兒和女婿一起車禍身亡。
白發人送黑發人,葉嘉瑩無比難過,料理完女兒的身后事,她忽然想到,既然老天讓自己遭遇了這么大的變故,索性去做一回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罷!
從此,她回國傳業授教,推動詩詞教育,宣揚傳統文化。
葉嘉瑩紀錄片的導演陳傳興這樣說:“她以弱德之美,以風中蘆葦而不是一棵大樹的態度去面對暴風雨。”
記得《牡丹亭》里講:風無定,人無常。
生活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變化無窮,變化無常。
當我們懂得生活的善變,也就能做好應對的準備。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沒有什么過不去,也沒有什么困住你。
提升生活的品質,主動打破舒適圈
生活中看到過:
有的人35歲去讀書,為了提升自己的世界認知;
有的人退休后在新的領域創業,為了提升自己對人生的追求。
他們身上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原本的生活都不差,為了保持提升自己,他們從未向生活妥協,一路都在按照自己的節奏生活,不斷打破原有的舒適圈。
有人說,如果你一直待在舒適圈里生活,你的日子將會越過越難。
暫時的舒適只會阻礙你的認知,要拓寬人生的邊界,就要打破自己,不斷延展生活的圈子。
人活著不是為了達到某一種狀態,而是在達到了某種狀態后,繼續前進。
未來和未知,永遠值得去探索。
對人生保持好奇,對生活保持好奇,是一個人保有活力的秘訣。
一個活力滿滿的人,更容易得到生活的尊重。
來源 / 書報文摘
作者 / 亦文
總監制 / 王瑋
執行主編 / 張燕
副主編 / 躍升
責編 / 躍升
光明日報 · 閱讀公社工作室
把時間交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