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讀書一點不挑,
有什么就讀什么,
全無章法!
之后很長一段時間
信奉讀萬卷書的古訓。
每天一本新書,
如攻城掠地。
太快,太多,太雜,
像八戒吃人參果,
吞下去,卻沒覺出滋味。
近兩年,越來越明白,
人的精力有限,
能懂的書也都有限。
不再貪多,
這才慢慢的咂摸出些味道來!
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
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
每年也會選一些喜愛的書重讀。
人和書是有緣分的。
緣分未到時
只有眼的到場,沒有心的參與!
所以有少不讀紅樓,
老不讀三國之說。
少年沒有閱歷,
理解不了悲哀。
老年身體趨弱,
讀豪情壯志亦不生理了!
以前愛看小說里的心理描寫,
一到寫景,自動忽略。
以至《紅樓夢》就記得焦大罵人啦,
寶玉表白啦!黛玉生氣啦!……
全然不知道大觀園景色如何!
直到去年
走了一些地方,
看了很多美景,
真正明白
“亂花漸欲迷人眼,”
更驚嘆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數字,寫盡夕陽。
知道了作者寫的景都不是虛的。
再讀《瓦爾登湖》,
《濟南的春天》,
《徐霞客游記》,
就欲罷不能了!
以前愛看喜劇,
孤獨啦!郁悶啦!悲傷啦!
死亡啦!生病啦!統統屏蔽!
因為中學讀過尼采《悲劇的誕生》,
所以大學從來不讀尼采!
覺得他太悲觀了!世界觀有問題!
就喜歡讀羅素,
因為他寫了《幸福之路》。
近兩年,有些人離世,
想明白了,
既然人前半生在不停的擁有,
后半生必然得不停的失去。
所以,沒有誰的人生是完全的喜劇。
最終都會回到一無所有的原點!
悲劇只是重在寫后半生罷了!
也是人人必經之路!
然后重讀《尼采》,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
都是對人生的辜負!”
原來他那么熱愛生命!
以前在農村,
一點不理解,
何以陶淵明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這么“土”氣的句子,
說著種田這么小的事!
能夠千古流傳?
現在才知,
能把最平常的日子過成詩,
必是有極敏銳的心,
最深厚的功力與才氣!
否則那么多農民里,
只冒出來一個陶淵明!
讀與不讀,
懂與不懂,
書就在那里
等待著有緣人!
只有更豐富的閱歷,
更敏銳的覺察力,
更飽滿的共情力,
才能與偉大的心靈
有更多更深的共鳴,
也能有更多文中友人,作家戀人。
然后讀書,成為人生極樂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