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一:乾
乾為天。天之德是陽剛、強健、偉岸、創造。《周易集解》:“言天之體以健為用,運行不息,應化無窮,故圣人則之。欲使人法天之用,不法天之體,故名乾,不名天也。”所謂“法天之用,不法天之體”,就是說我們不用學習天的形象,天那么大,空空如也,怎么效法呢?而應當效法天的精神,天的精神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所以我們應當像天一樣強健,永遠自強不息。乾是十二消息卦之一,代表巳月,相當于農歷的四月,節氣為小滿,乾卦六爻代表立夏至芒種的三十余天。五天為一候,一爻代表一候。此時卦象上六爻純陽,天氣已經沒有一絲寒意,小麥已經灌漿,草籽已結,是一個草木茂盛的季節。
【爻辭】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卦二:坤
坤為地。地之德是陰柔、溫順、博大、包容。彖:“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象:“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清華大學的校訓,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坤是十二消息卦之一,代表亥月,即農歷的十月,節氣為小雪,坤卦六爻代表立冬至大雪的三十余天。此時卦象六爻純陰,為陰氣最盛的季節,天地閉塞成冬,冬眠的動物已經鉆進山洞和地下,進入睡眠狀態,蟄蟲也伏在洞中不再走動。冬即“終”,一年到了終點。由于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所以坤卦當令的時節也會有兩三天小陽春。而當陰氣達到極盛時,正是冬至來臨之日,那時一陽復生,新的一年又開始了。
乾坤代表天地,天地交合化生萬物,故稱乾父坤母。乾所生三子為:震為長男,坎為中男,艮為少男;坤所生三女為:巽為長女,離為中女,兌為少女。
卦三:屯
水雷屯。屯者,物之初生也,象征事物的初生與萌芽。古代“屯”是象形字,描繪的是幼苗破土而出的狀態,“屯”字的一折代表幼苗的根,表明幼苗正處在初生階段,根在地下生長,故“屯”也有成長艱難的意思。屯卦上卦為坎為水,下卦為震為雷,水在上,代表云,震在下,代表雷,有云有雷就有雨,有雨,地上植物才能生長。可見,“屯”的卦名與卦畫之間,可謂是珠聯璧合,用得十分巧妙。
卦四:蒙
山水蒙。有山有水,山重水復,必然蒙昧不明,象征事物發展的初級階段。“蒙”通“濛”,也有細雨蒙蒙的意思,它展現的是一幅天地初開的朦朧景象。如果說上面屯卦表示事物的萌芽時期,那么蒙卦則表示事物的進一步生長,于是它就有蒙昧初開的含義,也象征人類初期走出蒙昧的艱難歷程。
卦五:需
水天需。云氣上集于天,待時降雨,為需。《說文》:“需,須也,遇雨不進,止須也。”意思是下雨了,必須找個地方避雨,等雨過天晴后再趕路。所以需卦有等待的含義。需卦還有另外一個意思,就是講飲食之道。《序卦傳》:“物稚不可以不養,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這就是說,和上面兩卦相聯系,屯卦處于事物的萌芽時期,相對于人來說就是嬰兒期;蒙卦處于事物的蒙昧時期,相對于人來說就是兒童期;需卦則處于事物的生長期,相對于人來說就是少年時期。不管什么時期,最重要的都是飲食之道。雨水與陽光為植物提供飲食之需,植物為食草動物提供飲食之需,食草動物為食肉動物提供飲食之需,動植物又為人類提供飲食之需。而在這一系列的飲食鏈條中,水是最初的、也無疑是最重要的生命之源。所以“需卦”,表示了最初了生命需求。
卦六:訟
天水訟。天與水違行,天性向上,水性向下。前面的蒙處于事物的生長期,生長期需要飲食營養,萬物都想得到更多的飲食營養,于是便會爭斗,而解決爭斗的辦法就是訴訟。這也好比人們各懷私心,失去誠信,為了利益而爭斗不休,到頭來只有通過訴訟解決問題。
卦七:師
地水師。地中眾者,莫過于水。師為眾,意為兵士眾多,引申義為戰爭。前一訟卦是講人們為利益爭訟,如果不服裁決,便會引起械斗與戰爭,所以訟卦之后便是師卦。有水就有險,而戰爭必然帶來傷亡,發動戰爭就是引眾犯險,必然使人憂患,所以師卦也有憂患的含義。《雜卦傳》:“比樂師憂。”
卦八:比
水地比。比是親密的意思。地上有水,水得地而蓄而流,地得水而柔而潤,水與地親密無間。甲骨文中的“比”是會意字,像兩人步調一致、并肩而行,所以它的本義為并排、并列。前面師卦是戰爭的意思,那么戰爭之后呢?便應該萬眾一心治理國家。國君治理國家需要賢臣的輔佐,所以比卦也有輔佐的意思。
卦九:小畜
風天小蓄。甲骨文的“畜”是會意字,表示的是牛鼻被牽引并鼻孔出氣的樣子,說明是被人馴服并豢養的家畜。《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家養謂之畜,野生謂之獸。”所以畜的本義是馴養家畜。前面的比卦描繪的是一個君臣比親的社會,自然人民的生活水平會有所提高,私有財產也會增多,家家戶戶飼養家畜。風行天上,表明政令能夠迅速普及全國,畜養家畜,說明人們有了小小的積累。
卦十:履
天澤履。履為實踐、履行的意思。天在上,澤在下,為上下之正理。又乾為剛健,兌為和悅,有和悅應和剛健的意思。因此,天降恩澤、人民和悅便是履卦的卦象。
卦十一:泰
地天泰。泰為通,象征通泰、平安。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陰陽交合,萬物的生養之道暢通。《說文》:“泰,大也。”《禮記·曲禮上》疏:“泰者,大中之大也。”可見泰的意思是極其的博大。地大物博,人們自然就富裕,所以泰也有富裕、寬裕的意思。人們豐衣足食,社會就會和平安定,所以泰還有平安、穩定的含義。前面的小畜卦代表小的積蓄,履卦代表不斷實踐發展,接下來泰卦,就表達了人民生活富裕、社會繁榮昌盛的意思。反映在政治上,就是君臣相悅、團結一心的和樂氣象。泰是十二消息卦之一,代表寅月,相當于農歷一月,也稱正月,節氣為雨水,泰卦六爻代表立春至驚蟄的三十余天。此時卦象上已有三個陽,這是春的開始,生命就要出土,所以說“三陽開泰”,這是一個令人欣喜的時節,是一個吉祥的時節。
卦十二:否
天地否。否是閉塞、不通,與泰正好相反。天氣上升,地氣下降,陰陽二氣互不交合,萬物生養不得暢通。否閉之世,人道不通,天下無利,反映在政治上,就是君臣不合、爾虞我詐的混亂局面。正所謂泰往否來,前面亨通了,博大了,太平了,由于達到極點,所以物極必反。《周易》中的八卦次序,卦畫上非履即變,其含義也是相連有序,極其連貫地表達出事物的變化規律,這反映了中華祖先辯證而深邃的哲學思考。泰是十二消息卦之一,代表申月,相當于農歷七月,節氣為處暑,否卦六爻代表立秋至白露的三十余天。此時卦上已有三個陰爻,正所謂否極泰來,泰極否來,此時天氣雖然還很熱,可是人們卻容易得病,消化力也減弱,所以常會發生腹瀉一類的疾病。這也是人們常說的多事之秋,古人遇到困難時有祭祖的習俗,所以七月十五日為鬼節。
卦十三:同人
天火同人。火光上升,天火親和,有天下為公、和平、和睦之義。《說文》:“同,合會也。”同人,便是會合眾人的意思。此卦緊接上面的否卦,表示人們經歷了大的磨難之后,開始思考團結的道理,所以就攜起手來,齊心合力。人們在天底下生起一堆火,便是同人卦的卦象,這個場面,其實正是遠古時期人類的生活寫照,大家聚集在一堆堆篝火旁取暖,燒烤食物,載歌載舞,共享歡樂時光。這是一幅生動和諧的美好景象。
卦十四:大有
火天大有。火焰高懸天上,即太陽當空照耀,大地五谷豐登,故大有的意思是大的擁有,大的收獲,甲骨文的有是象形字,像一個人手中拿著肉。前面一卦為同人,大家同心同德,眾人拾柴火焰高,自然會有大的收獲。大有卦的卦象還有明日中天的含義,古代常以日中表示事物的鼎盛時期。
卦十五:謙
卦十六:豫
雷地豫。雷生于地,預示春天來臨,大地震動,故豫象征歡樂、喜悅、新生。《說文》:“豫,象之大也。”《爾雅》:“豫,樂也。”所以謙卦之后便是豫卦。《序卦傳》:“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雜卦傳》:“謙輕而豫怠也。”雷聲振動大地,草木在土地上生長,這就是豫卦的卦象。雷聲振動大地,大地上萬物復蘇,開始展示生命;草木在地上生長,順應四時而變,就是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
卦十七:隨
澤雷隨。隨象征隨從、隨和。雷震于澤,澤隨震而動,為隨之象。《說文》:“隨,從也。”《廣雅》:“隨,順也。”《序卦傳》:“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所以隨卦在豫卦之后。《雜卦》:“隨,無故也。”意思是沒有傷害,因而有人追隨。雷在澤中,欣喜而動便是豫卦的卦象。雷怎么會藏在沼澤里呢?原來,古人觀察到,每當春雷響過之后,大地就萬物復蘇,開始呈現出勃勃生機,而每當到了秋天的陰歷八月以后,便沒有雷聲了,一些動物開始為冬眠做準備。通過這個現象,古人認為這就是天道的善意,天氣轉暖,便用雷聲喚醒大地萬物;天氣轉涼,就把雷藏了起來,不再驚動大地萬物。由于打雷時沼澤地里會發出一種很大的聲音,所以人們認為到了秋天雷是藏到沼澤地里了。從此卦中還可以看出,隨卦還有隨時而動的含義。雷為震,震為動,澤為兌,兌為悅,所以隨卦又有隨喜悅而動的含義。
卦十八:蠱
山風蠱。山下有風,則萬物散亂,為迷惑之象。《說文》:“蠱,腹中蟲也。”遠古時代,有人會一種巫術,他們將一百種有劇毒的蟲子放到一個壇子里,然后把壇口封住埋在地下,讓毒蟲在壇中互相攻擊,若干年后,壇子里只剩下一條最毒的蟲子,這條蟲子便是蠱。據說它不單可以致人死亡,還可以迷亂人的心志,所以這個“蠱”字,不但有寄生、腐敗的含義,還有誘惑、迷亂、淫邪的意思。前面從同人卦開始,講的都是和平富足的社會現象,到了隨卦,眾望所歸,社會更加穩定繁榮。可是正是由于富足,人們逐漸喪失意志,開始追求享樂,危害因此產生。這種危害便是腐敗與淫邪。而這種現象往往是逐漸產生的,是在人們不知不覺的時候形成的,其危害也特別巨大。所以隨卦之后便是蠱卦,用以警示世人時刻保持清醒。另外,古文中的“風”兼有男女相合之意,包含男女偷歡、淫欲迷亂的意思,所以,“山下有風”可謂是一語雙關,十分巧妙。
卦十九:臨
地澤臨。金文中的“臨”是個會意字,右邊是人,左上角像人的眼睛,左下角像眾多的器物,整個字呈現出人在俯視器物的樣子。所以臨的本意是從高處往低處察看。前面是蠱卦,講的是人心志惑亂的危險,此卦就講君臨視察,防止這種惑亂的發生。臨卦的卦象是“澤上有地”,意思是說,沼澤之外,就是無邊的土地,而土地的位置是高于沼澤的,所以“臨”就有站在高處察看的意思。臨是十二消息卦之一,代表丑月,相當于農歷十二月,節氣為大寒,臨卦六爻代表小寒至立春的三十余天。此時卦象上已有兩個陽了,雖然天氣寒冷,但春天將要來臨。
卦二十:觀
風地觀。風行地上,萬物廣受感化,為觀。觀象征觀看、觀仰之意。《說文》:“觀,諦視也。”諦視就是仔細察看。此卦與前面的臨卦都有察看的意思,但有不同之處。《雜卦傳》:“臨觀之義,或與或求。”可見二者的出發點不同,臨卦的出發點是給予,觀的出發點是求取。亦即臨的巡視是為了掌握老百姓的真實情況,最終目的是制定出更優惠的政策,讓老百姓得到好處;觀卦則是仔細地觀察大自然的變化,觀察天地運轉及神靈的相關信息,最終目的是為了掌握這種變化與哲理。簡言之,臨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觀是探索未知并掌握知識。所以觀卦排在臨卦之后,主要是它與臨卦含義相反的緣故。“非覆即變”是《周易》排列八卦的特點,臨與觀在卦畫上也正好相反,其內涵是說明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從而讓人懂得從正反兩個方面換位思考的道理。觀是十二消息卦之一,代表酉月,相當于農歷八月,節氣為秋分,觀卦六爻代表白露至寒露的三十余天。此時卦象上已有四個陰爻。天氣漸冷,一片蕭瑟,農作物此時已經成熟,而莊稼在獲得收成、走向輝煌的同時,生命也走到盡頭。早晚能看到露水,一年的收成好壞也能看出來,仲秋的明月使人們合家團聚,共賞美景,所以這一節氣為觀卦。另外,由于古代有“二八之月,奔者不禁”的習俗,所以觀卦也有出門觀玩的意思。
卦二十一:噬嗑
火雷噬嗑。雷動而威,電動而明,用刑之道,威明相兼。雷電咬合而為噬嗑。噬,嚙也;嗑,合也。象征嚙合,含有刑罰的意思,所以此卦的引申義便是用刑罰、監獄治理國家。此卦形似口腔,口中有物,正可嚙合。前面臨與觀兩卦是觀察的意思,此卦是將發現的犯罪分子繩之以法。從卦象上分析,此卦上卦為離為火為電,下卦為震為木為雷,閃電雷鳴,一些建筑物遭受雷擊會倒塌,一些動物和人遭受雷擊會死亡,森林遭受雷擊會發生火災。古人看到這個自然現象,認為是天神在懲罰罪惡。
卦二十二:賁
山火賁。《說文》:“賁,飾也。”可見賁的本義是裝飾、打扮的意思。從結構上分析,賁由“卉”與“貝”兩部分組成,花草與貝殼都是古代人們的裝飾品,賁卦講的便是用斑斕的色彩修飾生活。此卦上卦為山,下卦為火,山下有火,山形光彩。通過對犯罪現象的打擊,社會于是平安興旺,人們于是開始了對生活色彩和生活藝術的追求,所以噬嗑卦過后是賁卦。同時,遠古人類居住在山洞里,晚上點燃篝火照明,人們圍著篝火載歌載舞,享受美好的夜生活。一座山上可能住著許多部落,篝火也就不止一處,漫山遍野篝火燃燒,組成光彩奪目的圖案,所以賁卦的寓意是光彩和歡樂。
卦二十三:剝
山地剝。山石風化,崩塌于地,為剝。剝是剝落,有侵蝕的含義。《說文》:“剝,裂也。”《廣雅》:“剝,離也。”可見剝的本義是指去掉物體表面的東西,也就是剝離、剝脫、剝落的意思。裝飾的東西不會長久,時間一長便會腐蝕剝落,所以賁卦后面是剝卦。《序卦傳》:“致飾,然后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雜卦傳》:“剝,爛也。”可見它們均是指社會變化而言的。欣逢盛世,人們講究裝飾,過度奢侈,就會逐漸剝蝕社會的繁榮,從而使盛世走向衰落。剝是十二消息卦之一,代表戌月,相當于農歷九月,節氣為霜降,剝卦六爻代表寒露至立冬的三十余天。此時卦象上已有五個陰爻,陰氣強盛,將要排擠掉一線余陽,萬物的生命活力大減,草木凋零,落葉紛飛,天地間的生氣被剝奪,所以稱這一節氣為剝卦。
卦二十四:復
地雷復。雷在地中微動,陽動上復而能順行。復為歸本,所以復象征返回、回歸的意思。泰卦九三爻說“無往不復”,意思是沒有一直往前走而不返回的事物,即事物都有一個循環往復、周而復始的運動規律,所以剝卦后面是復卦。《序卦傳》:“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也。”復卦上卦為坤為地,下卦為震為雷,意思是此時天上還不會出現雷聲,但驚雷已孕育在大地之中了,復卦最下面的一個陽爻就是象征陽氣的復生。復是十二消息卦之一,代表子月,相當于農歷十一月,節氣為冬至。復卦六爻代表大雪至小寒的三十余天。此時一陽復來,陽氣始升。古人云: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意思是要順應四時之變。此時天氣陽氣漸升,人們應當效法自然,開始補充自己體內的陽氣。人們通常說的冬令進補,指的就是冬至這一天。
卦二十五:無妄
天雷無妄。《說文》:“妄,亂也。”《廣韻》:“妄,虛妄。”無妄,即不虛妄,不妄為的意思。《序卦傳》:“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也就是說,陽氣的復生使陰氣不再妄為了,所以復卦之后是無妄卦。從卦象上分析,無妄卦上卦為乾為天,下卦為震為雷,天上響起驚雷,萬物就不敢妄為。從生活常識來講,雷雨天也不宜于出門,因為容易遭受雷擊。古人認為天上打雷是為了懲戒壞人,把雷聲視為法律的象征,所以古人認為在政局不穩、社會動蕩的時期,是不適宜到處走動的。
卦二十六:大畜
山天大畜。大畜意即大的積蓄。《序卦傳》:“有無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意思是人們都不妄想妄為,社會財富就可以有大的積累,所以無妄卦后面是大畜卦。大畜卦所表示的時代,比小畜的時代更加富裕。從卦象上分析,上卦為艮為山,下卦為乾為天,山包含天,足見積蓄之大。另外,人們都十分富足了,就容易安于現狀,停滯不前,所以大畜也有大的畜止的含義。
卦二十七:頤
山雷頤。頤本指兩腮的部位,此處象征飲食頤養。人們財物有了極大的積蓄之后,便開始注重飲食的養生之道了。按如今的話說,便是追求飲食文化。所以大畜卦之后便是頤卦。《序卦傳》:“物畜然后可養,故受之以頤。頤者,養也。”從卦象上分析,山止于上,雷動于下,下動上止,如口嚼食物。山中由于地殼變化會發出巨大的聲響,有時還會發生山崩或地震等自然現象,古人認為這是山在吃東西。人吃東西時嘴中也會發出響聲,故二者有相通之處。
卦二十八:大過
澤風大過。大過意為大的過度,也含有過失的意思。從卦象上看,大過卦上卦為兌為澤,下卦為巽為木,大澤淹沒了樹木,因而此卦就有滅頂之災的意思。《系辭傳·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卦不樹,喪期無數,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就是說上古時期的圣人根據大過卦的卦象,改變了人們喪葬的習慣,用棺材盛殮死人下葬,為的就是讓死去的人安息,不要因為掛在樹上反而被大澤淹沒,遭受滅頂之災。《序辭傳》:“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這是從另一個角度對頤的卦序進行解釋,意即人吃好了,便會有大的前進。
卦二十九:坎
坎為水。《說文》:“坎,陷也。”可見坎的本義是指坑與穴。但是這種地方也是水之所在,所以坎也代表水,《序卦傳》:“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事物不可能永遠順利,總會充滿坎坷,所以大過之后便是坎卦。坎卦也有艱難險阻的含義。
卦三十: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