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年人一有關節疼痛的癥狀,便懷疑自己得了類風濕關節炎,整日憂心忡忡。其實,可能引起關節疼痛的疾病非常多,而類風濕關節炎并不是最常見的病因。今天,我們就為大家來介紹一下。
骨關節炎,最常見的關節炎
其實,原發性骨關節炎才是最常見的關節炎,與人體的衰老密切相關。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關節的退行性病變進一步加劇,并伴有骨質增生,進而引發關節的疼痛。
因此,骨關節炎的發病年齡大多在40歲以后,又被稱為老年性關節炎,病變可累及手、髖、膝、踝、足和腰部關節各處。關節疼痛早晨較重,白天和夜晚較輕,疼痛在休息時緩解,勞累后加重。
除了衰老,骨關節炎還與肥胖、勞損、創傷、關節先天性異常、關節畸形等因素相關。因此,如果過度使用或不正確使用關節,比如重體力勞動、搬運重物、高強度運動、頻繁敲擊鍵盤、坐姿不當等,都有可能增加發病的幾率。
風濕性關節炎,與類風濕的“一字之差”
風濕性關節炎雖然與類風濕關節炎只有“一字之差”,但兩者卻是天差地別,完全不同的兩種疾病,它也可引發關節疼痛的癥狀。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未明確,可能與感染、遺傳等因素有關,而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與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相關的全身結締組織炎癥,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
風濕性關節炎往往有一些前驅感染和癥狀,比如咽喉炎、扁桃體炎等,伴有發熱、咽痛、咳嗽等癥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衛生條件的改善,風濕性關節炎愈發少見,而且它是可以治愈的。
痛風性關節炎,吃出來的“富貴病”
痛風性關節炎正如其名,就好像風一吹,就會感覺疼痛一樣,癥狀也如風吹一般,來得快去得也快,但易復發。
痛風的病因和發病機制雖然也尚不清楚,但是高尿酸血癥是它最重要的生化基礎,也就是因尿酸鹽結晶、沉積而引發了關節炎。
痛風的發病急,患者常會在夜晚出現突然性的關節疼,關節部位出現疼痛、水腫、紅腫和炎癥,痛時“痛不欲生”,疼痛感又會慢慢減輕直至消失。
痛風之所以被叫做“富貴病”,是因為它與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飲酒,好食肉類、海鮮、動物內臟等高嘌呤的食物,都可導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增加痛風性關節炎的發病幾率。
除了上述三種疾病之外,銀屑病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系統性紅斑狼瘡以及骨質疏松癥、創傷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均可表現出關節疼痛的癥狀,總之及時就醫,對癥治療,才能早日治愈或緩解病癥。
即便是確診為類風濕關節炎,也不要喪失信心,使用規范的藥物治療,比如抗風濕類藥物、非甾體抗炎藥、腰痛寧等中藥及中成藥、生物制劑等,配合適當的功能鍛煉,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該病的致殘率。
文中配圖部分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