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嘗試了R90式睡眠,晚上11點入睡,早上6點半起床,睡夠5個睡眠周期,7個半小時,自然蘇醒。
但上午還是犯困,為什么?我想到了3個可能的原因。
第一,大概率是前一天沒有睡好。疲勞已經累積了,還想用相同的睡眠周期換回精神飽滿的上午,恐怕沒那么容易。
第二,血糖高,導致犯困。這點很值得深入探究。
據科普中國解釋,血中的葡萄糖稱為血糖(Glu)。
為什么血糖高容易犯困?
據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三級甲等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劉小溪解釋:
很多糖尿病患者會出現日間犯困,或者午后犯困這樣的情況。因為血糖高,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對于體內血粘度是有很大的貢獻率的。
血糖高部分患者往往合并了血脂高,所以高血糖加上高血脂,這樣增加血黏度的多重因素,就會使患者容易犯困,或者出現日間睡不醒的狀態。
并且從中醫的角度來考慮,很多糖尿病患者,體型肥胖、多吃少動,往往濕氣較重,也會出現脾虛濕盛,容易犯困的情況。
血糖多高算是糖尿病?
空腹血糖的正常值是3.3-6.0mmol/L,當空腹血糖>7.0mmol/L時,且具有糖尿病的典型癥狀,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據百科)
也就是說,犯困有可能因為血糖高,但血糖高不代表一定是糖尿病。
為什么吃飯后會犯困?
有一個東西叫做食欲肽。
食欲肽,又叫下丘腦泌素,顧名思義,它會讓人產生食欲,而血中葡萄糖的高水平會抑制食欲肽的生產。
食欲肽被認為跟睡眠有密切關系。
食欲肽在參與睡眠的調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老鼠身內,食欲肽的調節障礙將會繼而導致嗜眠癥(一種睡眠失調癥)。嗜眠發作會導致早上過多的想睡感覺、無法集中精神以及猝倒。在犬只中,缺乏正常的食欲肽受體將會導致嗜眠發作,另一方面,動物及人缺乏食欲肽亦會導致嗜眠發作。——據百度百科
這個因果關系就是,
吃飯→血糖升高→食欲肽減少→犯困。
另外還有兩種激素,被認為與睡眠關系密切。
一是膽囊收縮素。
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人體中分泌的膽囊收縮素一般在飯后兩個小時之內會明顯升高,之后則會逐漸減少。對于身體而言,膽囊收縮素含量越高就越容易困倦。——某知乎用戶
對“飯后膽囊收縮素含量越高就越容易犯困”這件事我深表懷疑,因為沒有找到權威資料證明。
二是褪黑素,由松果體分泌,作用是調節晝夜節律,據說可改善失眠。推薦大家看這篇文章,有理有據,有參考文獻。《關于褪黑素,你想知道的都在這里!》
飯后食物中的葡萄糖被人體吸收,胰島素就會分泌出來,幫助控制血糖;胰島素會間接促進體內褪黑素的形成,從而讓人體產生睡意。——某知乎用戶
對“胰島素會間接促進體內褪黑素的形成”我也深表懷疑,同樣沒有找到權威資料證明。
(互聯網時代,很多網文參考資料不夠嚴謹,甚至不會標注參考資料。筆者在醫學領域涉獵不深,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嚴謹,不是非常確定的我都會表達為“可能”,剩下的研究就留給好奇心爆表的讀者了。)
第三,筆者在閱讀相關文章時,發現很多人認為是壓力大導致失眠。
我有些面對壓力的經驗與你分享,歡迎大家閱讀我的下篇文章。(又給自己挖坑了……)
最后,看到某人在寫失眠的文章下方評論:沒有解決方案。
我的想法是:等著別人給解決方案說明問題還不嚴重,不然自己早就想辦法了。而且,別人的干貨總是別人的,想變成適合自己的,就要自己去嘗試實踐,做一些適合自己的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