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隨著體檢項目的普及,很多人在血脂檢查中發現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大家都知道低密度脂蛋白是壞膽固醇,高了以后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好多人想要將低密度脂蛋白,控制的更低一些。
為什么要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到多少對身體有利?
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檢查的重要指標。
為什么低密度脂蛋白,在血脂檢查中這么重要?是因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我們通常稱它為“壞膽固醇”,它是動脈斑塊的組成部分。
也就是當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后,會向血管內皮下沉積,連同其他物質形成動脈粥樣斑塊,進一步發展會造成血管狹窄,阻塞血流,導致身體的組織器官出現缺血、缺氧的癥狀,
如果血管內皮破損,斑塊破裂,進入到血液中,形成血栓,會引起腦梗、心梗等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能夠穩定斑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所以,低密度脂蛋白控制是關鍵。
那么,控制多少能夠穩定住斑塊?
首先要充分的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高低。
根據心血管疾病風險水平,來確定低密度脂蛋白控制目標。
一般通過綜合評估,屬于心血管疾病中低危風險的人群,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3.4mmol/L以下就可以;
如果通過評估,屬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也就是在未來十年內,發生心腦血管的疾病風險幾乎超過了10%,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就應該控制在2.6mmol/L以下;
如果是已經確診為冠心病,心絞痛,或者已經發生過急性心梗,或者是心臟搭橋術后,支架術后,或者是腦卒中的患者,這類人群就屬于極高危人群,這種情況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就應該控制在1.8mmol/L以下,甚至需要控制在1.4mmol/L以下。
其中,風險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吸煙,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肥胖,年齡,家族遺傳因素等,這些因素都是需要通過綜合評估的因素。
穩定斑塊,要進行綜合的管理。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穩定斑塊的關鍵,也是能夠減少心腦血管的發病風險的。甚至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到1.4mmol/L以下,就有可能使斑塊發生明顯縮小,甚至逆轉。
但并不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的越低越好,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或者慢性貧血,甚至增加腦出血的風險。
所以,一般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0.4mmol/L以上是相對安全的。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通常需要在生活調理干預的基礎上,服用降血脂藥物,比如,他汀類藥物來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通過綜合干預的方法,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達標。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