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老年的時候非常喜歡易經,為易經作了“彖辭”“系辭”“象”“說卦”以及文言等,在研讀易經的時候,編經書的書牛皮被翻斷了好幾次,他說“要是我能再多活幾年來研究易經,那么我就能完全了解和掌握它了”。
孔夫子一代圣人,萬世師表,極具智慧,對易經如此愛不釋手,說明了易經包含的道理絕非淺顯,而圣人覺得研究易經的時間還不夠,就更顯得易經深奧了。
孔子
孔夫子晚年研究易,傳《易傳》給商瞿,夫子另一個弟子子夏講學河西,也給弟子們講《易經》。
從商瞿和子夏開始,易經便逐漸演變成歷史上有名的象數派和易理派。
而從象數派和易理派又演變出各種起卦算卦的方法,到了漢朝就有了京房十六卦,火珠林法等,自象數派和易理派分家后,幾千年來,各派之間分歧挺大,誰也不服誰。
到了宋朝便由邵夫子邵雍發展出了梅花易數。梅花易數有多偉大呢?
它將象數派和易理派合二為一,讓分裂了幾千年的易經回到了本源,回到了伏羲創立先天八卦,文王創立后天八卦,圣人創彖辭卦辭的時代。
換句話說,邵雍將八卦進行了普世化,足以和前面的幾位偉人相提并論。
所以,梅花易數準不準?
先講個邵夫子自己起卦的故事。
邵雍
話說,有一天,邵雍先生看見客廳桌上有個花瓶,心里一動就占了一卦,卦象顯示,這個花瓶將于當日午時破碎。
邵先生非常驚奇,因為當時已近正午,家中既沒有小孩子,又沒有貓貓狗狗,花瓶放在桌子中間,如果沒有地動山搖那這個花瓶怎么說都不可能破碎。
于是邵先生決定守著花瓶,不讓花瓶碎了。這時候,邵雍先生的夫人正好準備好了午飯,喚邵雍先生去吃飯。
邵雍不理不睬,望著花瓶一動也不敢動。邵夫人呼喚再三,不由得火起,一把推倒花瓶,花瓶掉到地上一下就摔碎了。
邵先生頓時大悟,原來他算來算去沒有把自己算進去。
所以從這個故事來看,梅花易數準不準?
準!太準了!
梅花易數難不難?
難!太難了!
伏羲創立八卦至今五千年來,真正通曉陰陽,知曉萬物的人屈指可數。
可是梅花易數為什么那么準?
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