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a good life
meet slowly
引子
過生日幾天,還沒有老了一歲的覺悟,突然在今天,看到劉潤寫給自己的文章,發現自己也應該做文以記之。
我可以叫國慶的,雖然和國慶日只差了一天,這是那個時代最時髦的名字,盡管那時的人們還不知道什么叫蹭熱點。母親放棄了一個隨大流的名字,但是卻一樣保留了和國家一起慶生的可能,我沾了祖國的光,是的。
看到一個群里有這樣一段兒話,說“生命之美,在于它的必然流逝,而心若不老,則是對生命最好的回應”
我一開始看到是抗拒的,我抗拒的是什么呢,是“不老”這個詞,對于時間,我一直認為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只有流速快慢沒有絕對長短,當你在思考老與不老的問題的時候,你已經老了。
直到今天,我和一個朋友聊完天,我決意追隨他和他的道,而他比我整整小3歲。
他這么有才華,有仁愛,看待事物,為人處事,老練而又真誠。而我似乎真的不再年輕,那做為標志性的老,就總想說點兒什么,在今天這個有感而發的日子里,就遵從我心,寫下感悟吧。
Live a good life
meet slowly
學習是為了什么
現代人的焦慮已經到了一個很強烈的程度,以至于如果每天不學點兒什么,不感受到自己在進步 ,就有一種火車開走了,自己還在車站的感覺。
然而學習是為了什么呢?有人說這不廢話么,當然是為了讓自己更好啊,真的是這樣么?
自己又是哪個自己,好是一種感受,更好是一種比較,這些都有背后的注釋,你形成你的注釋了么?
于是不同的注釋形成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匯聚成這個社會,我們思考存在的意義,所以存在才有意義,而學習似乎就是為了更好的存在感服務,有了好的學習,有了更好的被認可,于是我們的存在感得以強化,強化的存在感讓我們感受更多的愉悅。
這個循環似乎很難被打破,于是會看到比較》好》我,這樣一個鏈條,最后還是要回到“我”身上,可“我”是誰,你搞清楚了么,嗯,有人在意比較,有人在意感受,而最終在意的都是那個“我”
學習能得智慧么,這個問題好回答,只有一定經歷的人們都知道知識是知識,智慧是智慧,智慧是從自己身上長出來的,知識是從別人那里見聞的。
系統論是唯一的方法論,沒有人能計算到每一個具體的細節如何應對,于是只能有一個算法 ,然后在具體事情發生的時候,用這個算法去應對,這就是思維系統。思維系統是從后天到先天的過程,從淺層的分析思考到不加思索的反應的過程。那個不加思考的“我”更接近真實的“我”
學習的過程 ,是內化的過程,只有進去了,才有用,所謂“致良知”不是知識的知,是心到神知的知啊。
前面拆解“為了讓自己更好”是有含義的,這個含義就在于學習的次第,也即是人生追逐含義的次第,從不斷比較,回歸真實感受,從真實感受回歸真實自我,這是一個定、靜、安的過程。不要停留在中間的階段啊,要提醒自己繼續向前走,至少要到真我這一步才能喘一口氣。
真我清晰了,世界也清晰了,世界清晰了,目標也清晰了,目標清晰了,事情就清晰了,事情清晰了,方法就清晰了,方法清晰了,行為就清晰了,行為清晰了,也就落地了。
迷戀其中的任何一個階段,都會迷失在其中的一個階段里。我們看到過螃蟹,也聽過這個說法,把一堆螃蟹放在一個盆里,哪一個爬不出去,因為你要爬出去,要踩在另外的螃蟹上面,而哪個螃蟹都想出去,誰也不會幫誰。于是大家都爬不出去。
這就是大部分生命的實相,盡管生物里不只有人類產生了集體的智慧,螞蟻,蜜蜂,甚至狼群都在運用這個。但人類是唯一更多的思考如何改進和傳承下去的生物。
不想輪回成被踩在下面,就應該明白沒人能時時都在上面,那怎么辦。
學習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學習只是一個入口。如果學習讓自己停在了比較的階段,或者學習讓自己停在了感受的階段,而不去完善和成就那個“真我”就只會成為一個精致的利已主義者,盡管有很多人包裝成有“”大愛“實際上的行為離題太遠。就像舞臺上的演員,覺得臺上的觀眾好傻,我只是演戲,你就信了,于是自鳴得意,然而如果你的人生都是演戲給自己看,這又是何必呢。你不必為任何人演戲啊,你就是你。
總結,學習就是為了有智慧,為了能發揮長處,為了更好的和別人合作,不做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從”大我“成就”真我“
September
Live a good life
meet slowly
財富是為了什么
蕓蕓眾生,每天都很忙,前面說了學習是為了更好的自己的時候,就一定不會忘卻更好里面包含著財富,來自物質世界的饋贈,所有的短暫的擁有,都讓人類覺得非常有價值,這本質上還是一種比較吧。和動物性的領地沒有區別。
我并不反對擁有財富,正如最近很喜歡的一句話,不要試圖去理解,而是試著去感受。擁有,失去都是非常寶貴的人生體驗。承擔相應多的物質,需要相應多的能量,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在這個領域也是成立的,因為承載所以收獲。
通過學習,我琢磨明白一個事情,并且深信不疑,就是你是賺不到你認知之外的錢的,除非靠運氣,而靠運氣賺來的錢,會憑實力虧回去。
有時我會對我稀爛的表達發笑,這也不怪別人誤會,她們會認為我說我不太在乎錢,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從她們的角度來說,第一你應該在乎錢,第二你這么對別人說,別人也不信會覺得你虛偽。
實際上我這個懶人要表達的東西就是上面的關于認知的東西。我曾經在一個人面前拿出兩張鈔票,說,來你給我分辨一下,哪一張高尚,哪一張卑鄙?他愣住了。然后我又給他說了幾句,我說這一張是我剛收的錢,是我賣XXX賺的,這一張是我從老婆那里要來的。于是他就給我選出了一張,并長出了一口氣。
我對他說,恭喜你做出了選擇,這總比不選擇要好一些,我相信你是因為心里做了一個價值判斷,所以才有這個選擇,我們不討論這個判斷的對錯,你是對的。我也相信你在選擇的時候,也明白了我的用意,為什么錢有了分別,是心里有了分別,這和我把兩張錢放在桌子上,一張很新,一張是老舊破損的,如果沒有附加條件,人人都想拿新的一樣。沒有本質的區別。
我要證明的是你先有一個意識,才有一個物質上對應的行動,意識引領了你對于物質的價值取向。我說我不愛錢的含義并不是不愛錢,而是我更關注錢的成因,我更想往那個源頭走上一點兒。了解更多,感受更多,我當然不排斥有錢,我沒有那么多是認知還有不足,能量還不夠大啊。
說完了精神引領物質的問題,回到財富的問題上來,上面第一個問題說了學習的目的是找到”真我“與財富無關,第二個問題說了精神引領物質。那么財富呢?財富包括精神和物質。那它又是一個什么鬼,和你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我停下幾秒,掃視了一下桌子,沒有咖啡,不能裝一下風度,也沒有香煙,我沒有碼字什么抽煙的習慣,對,我也沒有抽煙的習慣,要么喝一杯?這大早上的,喝什么酒了,算了其實只是為了轉折一下,再說出下面的話。
馬克思說貨幣是交換里的一般等價物,充當了一個中介。交換是純物質交接么,也不全是,也有虛擬物品,比如服務。
財富呢,也是一個中介。在你和眾人之間,在認知和世界之間,在精神和物質之間。完成一種轉換,這種轉換也是一種展現。可以被人們看見的展現。
能量不可見,認知不可見,財富是可見的,是它們的另外一個面。
所以財富是什么,不管你有沒有把它當成一個追求,它都是一個度量衡里的一個重要的維度。不可或缺的人生體驗,可以盡力去抓住,也不用過于擔心失去,人在,認知在,能量高,總有機會。
人是動態變化的,所以財富也是一個動態變化的多維體,而我更喜歡的即不是財富的認知形態,也不是財富的能量形態,而是它的變化。陰陽轉換最美妙的是那一個轉的瞬間,最美,無限可能,轉完了,固定了,也就沒有那么有趣了。
”轉“意味著無限,怎么轉往哪里轉轉哪里去,有沒有可能按我的想法發生變化,我能做到多少的影響,參與到多少的變化里,把握住多少的變化,這是我最咸興趣也最愿意做了。財富始終都是這個大的轉換過程中的一個附加產品。
所以,財富是認知變現的附加值,也是追逐”真我“過程里的一個成的“器”,本質上還是你在踐行良知。
Live a good life
meet slowly
生命是什么
對于我現在的認識體系來說,生命就是一個綜合的現象,用最廣泛的定義來理解,就是現代人講的”身心靈“佛家會講"體相用”而道家會講“精氣神”定義不完全相同,有相似與不同,但是不約而同的用了三位一體的概念,而跳出了二元對立的思維。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轉”,生命從無中來,無機到有機,沒有能解釋清如何發生的,也許就是一個隨機的可能性。我不是要說這個,而是在說演化,從無到有,是從0到1,而生命為了延續生命,需要做很多事,這時需要有所判斷,有所取舍,有判斷就有分別,于是有了從1到2,這就是二元對立思維的出現。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世界。
我要說的不是哲學的問題,就是我們每個人會面對的問題,你肯定知道你自己其實是有很多面兒的,你其實也不希望被一劃兒就有那么大的分別 ,你小時候肯定質疑過會什么五十九分和六十分就有那么大的差別,同樣是差一分。到老了你還是會質疑,為什么一個檢測指標差那么一點兒,就是病與不病?我倒底是不是真有病。
二元對立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迅速判斷,因為沒有第三條路可走,于是判斷之后就是選擇。可很多時候我們不想這樣的選擇。人類有思考之后,最重要的進步就是產生了兩個變化 ,一個是好奇,一個是質疑,這是一切發現的源頭,還不了解,自然談不上好壞的判斷。
二元對立最大的危險就在于其實很多事情根本沒有明顯的界線,那個界線就是人為劃出來的,我們也不想輕易的就被別人劃了線。
人類的智慧在于總是能用未來的因素來解決現在的問題,這是三維世界里生物的最高智慧了吧。物理學家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會引入新的變量,即使當時并不能證明變量的存在,但是不影響后來被證明,而在當時新變量的引入就已經可以解決公式相等的問題了。就像微積分,就像熱力學定律里面的熵。
人們把一分為二,變成了一分為三,引入一個新的變量,這時選擇變得更加容易,一陰一陽是平衡的,難以選擇,而三,就總能分出一個多和少了。三再回到二,判斷吧,別猶豫。
而因為引入的是一個變量,于是這個得出的結論一,也是一個變量,變化的一。
生命就是這個變化的一,我們一分為二(陰陽)也好,一分為三(身心靈)也好,一分為五(金木水火土)一分為八(乾坎艮震巽離坤兌)也好,一分為元素周期表也好,都是讓我們更好的來理解這個世界以及這個世界的運轉規律的。
而生命不是用來理解的,而是來感受的。
生命是一種交匯,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和這個世界交互,你的呼吸,你的飲食在和世界交換元素,你的思考是和世界交互信息。
和萬物動態的交匯關系,就是生命本身,生命用“一”來載道,萬物一即是生命。
不朽存在于永恒變化之中,有意義的是過程,不是結果,一個趨向完成的過程,不是完成本身。一旦如此,直面自然,生命也不再是消遣,而是自我實現的一種方式。
Live a good life
meet slowly
最后
上面是三件事,也可能它們就是一件事兒。42歲也可以是全新的開始。
二爺,寫于2020年,十一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