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風范,于平凡中偉大
張文麗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感謝今天有這么一個寶貴的機會與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讀書感受,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是我對齊桓公成就霸業中關鍵的三個人物——齊桓公、管仲和鮑叔牙中的鮑叔牙的個人看法。
為什么在這三個人當中我對鮑叔牙感觸最深呢?如果論這三個人在齊桓公稱霸中做出的貢獻來看,管仲無疑是貢獻最大的那個,沒有管仲改革,齊國不可能富強起來,根本就沒有號召諸侯的資本,而如果沒有齊桓公,管仲這些人就不會有一展雄才的平臺,也只能悲守窮廬而不為世人知了??梢?,齊桓公和管仲,是齊國霸業的基石和核心。
但如果沒有鮑叔牙,管仲將會空有才智而屈辱下獄,齊桓公也會空有抱負卻無人可用。如果沒有鮑叔牙,一個曠世奇才,一個驚世雄主,這兩個人生在了同一時代卻不能彼此了解反倒因誤會和互相怨恨,那可真就成了千古遺憾了。因此,鮑叔牙,正是他,一舉成全了兩個時代主角。什么叫“君子成人之美”?這就叫“君子成人之美”,他知道齊桓公的志向,他知道管仲的才干,因此他竭力促成了這兩個人的攜手,這一攜手可不要緊,直接催生出了一個“尊王攘夷”的霸主,使得華夏民族在第一次大分裂大動蕩時期,還存在著“藕斷絲連”的那個“絲”。
所以,齊桓難遇,管子難求,鮑叔牙更是難得。
在《史記·管晏列傳》中,我們能清晰的感受到鮑叔牙的仁者風范。
管仲曾這樣說道:“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這段話是說管仲當初貧困的時候,曾經和鮑叔經商,分財利時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鮑叔不認為他貪財,知道他生活貧困。他曾經為鮑叔牙辦事,結果使他更加窮困,但鮑叔不認為他愚笨,知道時機有利和不利。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鮑叔牙在利益面前表現出的仁者風范,不為財動。
齊襄公時,鮑叔侍奉齊國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爭奪軍君位,小白得勝即位,立為齊桓公,桓公任命鮑叔牙為相,叔牙辭謝,保舉管仲。他勸齊桓公別記一劍之仇,請回管仲委以重任。齊桓公采納了他的建議。后來齊國經過管仲的改革,日漸強富,稱霸諸侯。管仲相齊時,鮑叔牙甘居其下,一起治理國政。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鮑叔牙面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國之位時,他為了國家,寧愿放棄這權高位重的相國地位。推薦有曠世之才的管仲。鮑叔牙有知人之明,為國為民的仁者風范。這種以國為重、犧牲小我的高風亮節,更是自古難得。
“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遇時。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這是說管仲曾經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職,但鮑叔不認為他沒有才干,知道他沒有遇到好時機。管仲曾多次作戰,多次戰敗逃跑,但鮑叔不認為他膽小,知道他還有老母的緣故。公子糾失敗,管仲被關在深牢中受屈辱,但鮑叔不認為他無恥,知道他不會為小節而羞,卻會因為功名不曾顯耀于天下而恥。從這一段話,我們看到了鮑叔牙知人善用方面的仁者風范。面對鮑叔牙為自己做的一切,管仲感動的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叔牙啊。鮑叔牙能夠知人善用,為世人稱道。齊桓公在“管鮑之交”最強搭檔的輔助下奪得霸主之位。
在座的你我都是和平年代的一介學生,雖說社會寄予我們“國之棟梁”的殷切期望,但是我們之中的相當一部分人,終歸還是要守在平凡的崗位和事業上,但這并不代表我們就不想成為或不能成為各自領域內的發光體,只要我們努力奮斗,都會在社會中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位置。
不是每個人都像管仲那般有著百年一遇的天賦,也不是每個人都像齊桓公那樣有著得天獨厚的出身,鮑叔牙是最接近我們平凡人的那個,我們應該在他的身上學到:好好做一個平凡人,做一個有胸襟,樂于成就別人的平凡人,如此,就是平凡中的不凡,平凡中的偉大。(1588)
謝謝大家!
張文麗,涉縣第一中學18實驗2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