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普遍皇太后主政,不過在漢武帝執政期間,給大家留下的印象是一個有實權的皇帝,而且雄韜偉略,在漢武帝執政期間漢朝才戰勝了匈奴,對外的態度強硬了起來。漢武帝劉徹確實是一位雄主。
只不過,因為漢朝以孝治天下,在漢武帝執政早期,朝政也是很長時間被操縱在竇太皇太后和王太后手中的。
竇太皇太后掌管朝政是意料之中的,劉徹七歲做太子,竇太皇太后和館陶公主在其中功不可沒。劉徹做了九年太子,繼承皇位后,朝政依然掌控在竇太皇太后手中,理由是皇帝年少,主少國疑。
當時劉徹都已經十六歲了啊,在古代這個年紀很多男子都已經有孩子了。
劉徹深受竇太皇太后的栽培和教導,但不得不說,竇太皇太后的存在也阻礙了劉徹的親政。當時劉徹這個皇位做的其實并不穩固,對竇太皇太后來說,他只是一個孫子,而竇太皇太后不只有他這一個孫子。
盡管后來竇太皇太后去世,劉徹正式掌管大權后,他的皇位依舊不穩固。他的親舅舅田蚡和淮南王劉安密謀謀反,田蚡正是對劉安說:“方今上無太子,大王親高皇帝孫,行仁義,天下莫不聞。即宮車一日晏駕,非大王當誰立者!”
這就是在說,劉徹至今無任何子嗣,劉安是高祖皇孫,天下人皆知他仁義之名,如果有一天劉徹死了,自然只能是劉安繼位。
劉徹在自己親政后皇位還是坐不穩的原因就在這里,他一直沒有子嗣,這會讓天下人只有皇帝的生育能力。如果皇帝不能生育,那皇位遲早要落到諸侯王手中,這對年輕的劉徹是極為不利的。
衛長公主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生的,她是漢武帝的第一個孩子,雖然是個女孩,但也打破了大家對漢武帝劉徹不能生育的質疑。
可能就是這個原因,漢武帝對這個長女才百般寵愛,對衛長公主的種種待遇皆是超規格的。
甚至衛子夫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能得盛寵,也多虧了這個女兒。
衛子夫經由平陽公主舉薦被漢武帝帶進宮后,漢武帝不過召見她一兩次,之后就好像忘了還有這么個人存在似的。
直到一年以后,衛子夫因遲遲不能得見天子,不想在宮中虛度年華,請求出宮的時候,才又一次見到了漢武帝。也正是這一次,衛子夫懷上了衛長公主。
自生下衛長公主后,史書上對衛子夫此后十年的形容是“尊寵”、“大幸”。
史料記載上,有的說衛子夫生育了一男三女,長女便是衛長公主,次女、三女是諸邑公主和石邑公主,兒子便是戾太子劉據。也有說衛子夫并沒有生育諸邑公主和石邑公主,兩位公主的生母另有其人。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衛子夫確實生下了衛長公主和劉據。
衛長公主,是漢武帝劉徹的第一個孩子,打破了外界對皇帝不能生育的揣測;劉據,是漢武帝劉徹的第一個兒子,當時劉徹已經三十歲了,這個兒子的到來意味著祖宗基業后繼有人。
憑借這兩個孩子,衛子夫才能成功當上皇后的。
劉徹對衛長公主的寵愛,僅從封號上就可見一斑。漢朝,皇帝的姐妹封為長公主,皇帝的姑姑封為大長公主,皇帝的女兒則封公主。
到了衛長公主這里,直接越級封了衛長公主,衛就是用了母姓,這也是漢朝的傳統,比如館陶公主又被封為竇太主。
不僅是封號尊貴,衛長公主的待遇也是其他公主難比的。
劉徹的親姐姐平陽公主有一個兒子曹襄,因為衛子夫和衛青都是平陽公主舉薦的,所以當時兩家關系不錯,而且曹襄的騎射武功都是衛青教的。
衛長公主的第一段婚姻,便是嫁給了曹襄。皇后之女嫁公主之子,不但是門當戶對,而且這樣的家庭還不會讓衛長公主受委屈,兩邊都是看著她長大的長輩。
曹襄也不是什么紈绔子弟,他跟隨衛青學騎射兵法,跟隨衛青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這本是郎才女貌非常登對的一對。
衛長公主還為曹襄生了個兒子曹宗,足可見小兩口的夫妻生活是很好的。
但好景不長,曹襄年紀輕輕去世了,衛長公主失去了她的第一任夫君。
劉徹心疼女兒,很快又將女兒嫁給方士欒大,當時欒大是劉徹的寵臣,因為劉徹正沉迷求仙問藥,而欒大宣稱自己能見到神仙。
這一次,衛長公主出嫁前,劉徹給她黃金萬斤,這已經是聘皇后的規格了。
另外,還將衛長公主的封地改名當利。值得注意的是,衛長公主的封地是鹽邑,當時最賺錢的便是鹽鐵,衛長公主是東西兩漢唯一一位擁有鹽邑做封地的公主。這已經相當于當年文帝送鄧通銅山了。
只是,這一次還不到一年,欒大就被揭發是騙子,劉徹憤怒之下將欒大判了腰斬之刑。
一直有傳言說,衛長公主作為漢武帝最寵愛的女兒,卻被巫蠱之禍連累,被腰斬而死。
實際上,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都沒有提過這件事。
巫蠱之禍中,劉據和衛皇后被廢殺,史書上還記載了陽石公主和諸邑公主被牽連而死,衛長公主作為衛皇后最親近的人,如果真的被腰斬,不可能在這件事中史書上只言片語都沒有留下,唯一的解釋便是在巫蠱之禍之前,衛長公主便已經去世了。
更何況,衛長公主一直是漢武帝最寵愛的女兒,不管衛長公主犯了什么大錯,想來劉徹都不會狠心到要對女兒行腰斬之刑。史書上記載的,只有衛長公主的第二任丈夫欒大被腰斬,與衛長公主并無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