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還未肆虐之前,我不曾有過像這幾個月一般對季節的變換有著明顯的感觸。而在疫情期間,我曾訪過兩次冬日的大雪,遍攬三月春暖時的淮南風光;如今正是五月中旬,曾停滯過的一切似乎都在慢慢地回歸到正軌當中來。那些看到的景,走過的路,都使我由衷地感到生命的可貴,大自然的美好。若要論世間什么最美好,我的回答一定是——自然最美。
存于世間二十七載,能讓我印象深刻的仍然是自己的童年。那時的我整天與大自然為伴,那時的自己會躺在藍天白云下的草垛上看鳥兒自由飛翔,會看晚上燦爛的星空,還會圍著村子邊的湖到處走走停停。漸漸地,我長大了,大自然中的許多風光卻消失得無影無蹤。曾看到的嚴家湖變小了,由自然形成的湖變為了人工改造的“紫菱湖”;曾劃過的流星早已不見,廣闊的天地僅僅垂掛著點點星光;更談不上夏日的螢火蟲,午夜的蛙聲一片……那些大自然中最亮麗的風景,如今卻只能印在兒時的記憶當中了。
如果歲月的流逝必然帶來種種生命的凋零,我仍舊希望時光能慢點兒走——就像你我不曾離開自然,自然依舊蘊含著新的生機一般;就像你會看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的變換。只可惜,世事無常,被人為改變的自然早已不復當初的純凈,一切都慢慢失了真。
曾幾何時,我還幻想過自己能回到鄉下生活,與大自然為鄰,因為城市遠不像鄉村那般寂靜而又讓人心馳神往。盡管如此,有顆想四處看看的心卻一直在躁動,而我也必須承認:只有生存在社會的大環境之下,自己才能看到更多的自然風光。誰不想擁有詩與遠方?不想生活在自然之下?轉念一想,只要自己心中有詩意,只要自己喜歡,何處又不能成為心靈的歸屬地呢?
最終,我還是釋然了:眼前的許多風景便是大自然傳遞信息的使者。不信,你去看看陽春三月的百花盛放,聞聞七八月的荷香四溢,看看秋日的碩果累累,踏踏冬天的雪地……這四季的更替,更替間的萬物生長乃至凋零,無不向我們展示著最美的自然,展示著生命的魅力。我又有什么理由要去拒絕生命的張力,萬物的可愛?
沒有理由。我愿意繼續這樣,慢慢走在路上,感受生命的從容與喜悅,感受自然的美好——山河遠闊皆是景,風里有花香,依然喜歡樹梢間瀉下的陽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