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來自| 有辱斯文,我想為你推薦一本好書
01
“我不夠成熟,不夠圓滑,不夠老練。沒關系,我只不過是一個晚熟的人。”
今天又來給大家推薦書籍。今天推薦的作品是莫言老師的《晚熟的人》,這部作品是莫言老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的首部作品,書名《晚熟的人》取自書中同篇小說的名字。
02
這本書中的主人公“我”,大都借用了莫言當下的年齡和身份,毫不避諱的將“獲獎”后的生活展現到了讀者面前,用12個故事描繪了人生的荒誕與悲苦。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2個人物,一個是“蔣二”,是一個“在裝傻過程中體會到了很多樂趣”的人,莫言獲獎后,他瞅準商機,在莫言故居修建五間大房招商引資,以“晚熟”的名義涅槃重生,混的風生水起,成了有頭有臉的老板。
另一個人物是外號“高參”的中年婦女覃桂英,這個人腦袋靈光,網絡操作極其熟練,就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鍵盤俠”,不斷制造聲勢從中獲利,將平靜的生活搞得“雞飛狗跳”。
12個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每一個人物形象生動富有生機,仿佛就像是我們身邊真實存在的。起初我以為這就是講了獲獎后的現實寫照,后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寫的不是那一個個人物,而是一個時代的潮起潮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閱讀體驗,仿佛讓我們看到了身邊的某一個人。
為什么作者要用《晚熟的人》當作書名呢?在莫言看來,“晚熟”代表了求新革變的精神,他希望自己能夠晚熟,使藝術生命和創造力可以保持更長久一些。我理解,就像作家毛姆所說:“人生處處是起點,無論什么時候開始都不算晚。”
我有個妹妹今年高三,第一學期才2個月就非常焦慮,擔心自己考不好,壓力已經充斥了整個生活,學習效率簡直低的可怕,與她進行了幾次交流,現在學習逐漸走向正軌,整個人的精神狀態也好了許多。
03
最近在短視頻中看到一個菜市場畫畫56歲的阿姨,邊賣菜邊畫畫,還免費教孩子們畫畫,她說“遇到困難了,夢想先放在心里,困難過了,再重拾夢想。”
我深受感動,我們年輕人又懼怕什么呢!所以,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只有太早的放棄。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決定現在的,是你昨天的選擇;決定明天的,是你今天的行動。不論是什么年紀,都要保留一些純真、一份熱血,還要繼續熱愛生活,“晚熟”的智慧也許就在前方等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