鼴鼠的孩子不打洞
——讀《鼴鼠的月亮河》有感
原創:薄海嵐
(一)
《鼴鼠的月亮河》是買給三年級兒子看的書,開始我是不屑于讀的,自負地認為兒童讀物對于一個大人來說太淺顯。之所以讀,是為了對付一個不太用心讀書的孩子而進行的親子閱讀。
可是,只讀幾頁,內心便有些震撼,覺得這其實就是真正地寫給大人讀的一本書,里面包含了很深刻的教育意義。于是就非常強烈地想安利給做父母的人群,尤其覺得身為父親的大男人非常有必要讀一讀。
(二)
故事由月亮河畔的鼴鼠一家說起。
鼴鼠爸爸米先生是月亮河一帶有名的挖掘工程師,他有八個兒子,和父母一樣都長著棕色發亮的毛,這使他引以為傲,他想把孩子都培養成為挖掘專家。他非常熱愛自己的挖掘工作,也是一個非常有家庭責任感的好男人。用刺猬先生的話說:“我從沒見過這樣喜歡工作,同時又這樣喜歡家庭的人?!?/p>
之所說男人們應該讀一讀,是因為鼴鼠爸爸米先生對待家庭和家人的態度。
大多男人有了孩子,他的責任感就會全部地放在了孩子身上,而對于如何做丈夫,以及對待妻子的細節以及態度卻會很少在意。
也許生活中你會見到很多這樣的男人,他只要認真工作,把養家糊口的錢交給妻子,就會覺得自己是這個家庭的權威者,可以用大男子的方式來對妻子發號施令,很少在意她的心情。而實際上,男人需要暖的是妻子。只有孩子的母親情緒穩定,家庭氛圍才會安定,孩子會因為感受到父親對母親的愛,才會更好地學會去愛,也會因為父親對母親的態度而體會到應有的擔當和責任感。
米先生是一個難得的好丈夫,主要體現在對米太太細致入微的體貼上。
米先生做完了為刺猬先生挖掘地洞的工作,顧不上吃特意為他做的晚餐就要回家?;丶抑?,他都要洗刷干凈才進家門——因為它的太太是很愛整潔的。這體現了對妻子的尊重。
回到家里,看到他的太太坐著一動不動,他就知道她現在一定不愉快——非常的細心,非常地了解妻子。
他的太太生了第九個兒子,卻是一個特別的孩子——并不是鼴鼠應該具有的棕色的毛,而是非常黑,并且不睡覺,不吃東西,從生下來就一直吵……
米先生對這個有些異類的孩子有些失望??墒?,他想到太太為生這個小家伙一定吃了不少苦,而且對他的將來還很擔心,所以他很快轉過身去——
“他并不是老鼠、水鼠、負鼠或者其他什么鼠,對嗎?”
“他只是瘦一些、黑一些,對嗎?”
“所以我們不用擔心,還是會把他養大的!”
直到——米太太終于也點頭了。
他在太太耳邊輕輕地說——“不要讓孩子們覺得家里發生了什么大事,這沒什么。”
米先生掩蓋好自己失望的情緒,輕描淡寫地化解家人的緊張情緒。
一個有擔當的男人就是要這樣,首先負責好自己的情緒,也安撫好家人的情緒,這樣,一個家庭才會充滿了陽光。
試想,如果米先生漠視太太的情緒,也表現出自己的失望不滿呢?如果他不懂得化解全家人內心布滿的陰霾,在這種情形中鼴鼠之家會不會是一片情緒的混亂呢?
最令人感動的是這樣的一幕——
米先生要去工作了,他對八個兒子說:“叫醒你們的弟弟,別讓他養成貪睡的習慣,這可不是鼴鼠的好習慣?!?/strong>
“好的,爸爸,我們會的。”
“照顧你們的媽媽?!?/strong>
“好的,爸爸,我們會的。”
一個父親,把孩子的母親放在需要照顧的位置上,一是體現了妻子在他心目中第一位的位置,即使孩子也要退而其次。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父親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照顧好你們的媽媽!
從小就有這樣的要求,從小就培養孩子的這種責任感,長大了怎么會沒有擔當呢?
責任感和擔當——這應該是一個孩子最應該具有的素質教育。
而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父親做到這樣呢?也許出門都會叮囑做母親的要看好孩子吧?甚至也許會在孩子面前指責母親照顧孩子的疏忽:“你是怎么看的孩子?”
這樣的表現會讓孩子把自己定位在需要照顧這個位置上,而不懂得體諒照顧別人。這是使孩子成長為巨嬰式男人的一種很大的可能性。
(三)
這本書也通過米先生的第九個孩子米加的成長之路,告訴我們對待一個特別的孩子應該具有的方式,我們做父母的非常有必要讀之思之。
挖掘工程師米先生非常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優秀的挖掘專家。因為——鼴鼠天生就是打洞的。
可是,他的第九個兒子卻非常特別,非常令做父母的擔心。
特別一:他一出生就不符合鼴鼠家族毛色的特點,他非常黑,長得像老鼠。
這大概是像一對白種人生了一個黑人孩子一般的特異吧?大概每一個做父母的遇到這種情況會擔心的吧:“他會長成一個怎樣的孩子?”
特別二:要么不睡覺,要么睡著了就別想輕易地叫醒他。而正常的鼴鼠家族是不貪睡的。
最最讓父母擔心的是特別三:作為鼴鼠一族,祖祖輩輩以挖掘為生,而米加竟然不喜歡挖掘,不喜歡泥土。他常常獨自發呆,竟然不喜歡土地,喜歡天空。
這個鼴鼠的孩子竟然不打洞,卻迷上了發明。
米先生對這個兒子是非常不認同的——
“發明,就像星星一樣,離我們很遙遠?!?/strong>
“一只鼴鼠整天想著一些不著邊際的事情,而把大白天浪費在睡覺上,早晚是要吃虧的?!?/strong>
“我很難過,他的選擇不是我希望的?!?/p>
因為,是鼴鼠就要會挖掘。
所以米先生對這個兒子是失望的。就像生活中的我們,孩子是要走大家都要走的那條路的:做好功課,按部就班考上理想的大學。如果孩子偏離了這樣一個正常的軌道,大概每個做父母的都會擔憂都會失望的吧?
實際上,這樣的孩子也是孤獨的迷茫的:“為什么鼴鼠就不能做別的事情呢?”
他喜歡看天空:“我希望天上有只和我一樣的鼴鼠,因為別人都和我不一樣?!?/strong>
幸虧米加在成長之路上遇到了懂得他賞識他的鄰居——刺猬先生。他覺得米加是只有想法的鼴鼠。
在米加自卑迷茫的時候,他的話就會使他不那么寂寞了——
“有一天,你會習慣你和別人的不一樣的。就像我渾身都是刺,而我并不覺得我很丑。”
他教他學會接受自己的外表的不同,學會了從內心接納自己。
“這也沒有什么,就像我喜歡在冬天睡覺,一直睡到春天,這不能說明我是懶惰的。”
是的,刺猬是 月亮河邊最勤勞的搬運工。
這只令父母焦慮不安的鼴鼠米加
為搬運工刺猬設計了在大樹上安裝滑輪,使刺猬先生干活輕松,不再傷刺了。幫田鼠安裝了手推車,使他們方便了。
可是,鼴鼠的兒子居然不打洞,他仍然是不被米先生認可的。哪一個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按照自己認為的正常的坦途走下去的吧?
可是,對一個特別的孩子,也許守望是最好的方式。
米加就是我們生活中那個不喜歡學習的孩子,他卻癡迷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就像《樓下那個敲鼓的孩子》(樓下那個敲鼓的孩子)一文寫的鄰居家那個逃課卻喜歡架子鼓的高中生,他的父母一定也會為他不專心學習功課而焦慮的吧?
是的,在生活中我們會以學習成績優劣來給判定孩子的一切,以此來評定學霸學渣??墒牵l又能斷定這樣的“學渣”就一定會比學霸的未來更黯淡呢?而僅僅以學習成績來定義其是“霸”還是“渣”,我們的認知是不是太狹隘了呢?
他學習成績不好,但他可能是一個優秀的廚師;他高中退學,但他可能是優秀的作家;商人的孩子不一定就得去經商;成績不好的孩子不一定成不了企業家。術有專攻,所好亦有不同,又怎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孩子呢?
米加是一個非常有愛心的孩子,他和鼴鼠尼里建立了真摯的友情,他每天晚上都幫尼里洗衣服,因為不忍心她的辛苦,他決定為她發明洗衣機。為了賺錢買洗衣機的零件,他只身去了很遠的城市。
為了賺錢,他跟著魔法師咕里咕學習魔法。他們歷盡艱難終于成功了——
咕里咕和米加在黑熊劇院演出,電視臺的鸚鵡小姐采訪了他們。當米先生、米太太在電視里看到的時候,開始為這樣的兒子而驕傲。
“盡管他是黑色的,盡管他不喜歡挖掘,盡管他會成為明星,或者有一天,他會成為乞丐,但是,他永遠都是鼴鼠?!泵滋褐^說,“他永遠都是我的兒子!”
這應該是為人父母的最好的態度。欣賞自己的孩子,無論他相貌如何,無論他學習成績是否優秀,也許他沒有按照我們鋪設的道路、沒有遵從我們指定的方向,也要接受他的特別,接納他的執著,無論成功與否,都要為他的堅持而驕傲。
鼴鼠對于自己的初心是執著的,他完全可以因為魔法而發財,過上好日子。然而他卻拒絕了劇院老板黑熊的簽約,讓他覺得不可思議:“我沒有見過這么傻的人,放著錢不賺、明星不當。”
最后,米加終于成功了。他發明了會滾動的洗衣機,送給了尼里。他發明的洗衣機帶到城里,城里的太太們都喜歡極了。
(四)
那只不打洞的鼴鼠米加成功了,他成功地做了自己喜歡的樣子,用自己的堅持和毅力成就了自己喜歡的事業。
如同文中那只被魔法變成小雞的老鷹,卻不想再變回去了,他想做一只小雞。
放棄強大而希望做一個平凡的自己,就是因為他覺得做一只小雞非??鞓?。
是的,你不必和大家都相同,也不必因為自己和大家不同而苦惱,重要的是,你是那個快樂的孩子。
就像烏鴉媽媽對老鷹說:“其實你是誰一點兒也不重要,我只希望你做個好孩子?!?/strong>
米加說:“是的,做誰并不重要,關鍵是你想做什么事情。”
只要他是一個善良陽光、積極向上的孩子,并不一定非得按照大家都去走的路來規劃他的人生。一只鼴鼠并不一定非得做挖掘專家才叫成功。
鼴鼠的孩子為什么不能搞發明呢?當然,守望這樣的一個孩子,是需要一定的勇氣的。就像米先生,他是經歷了一段怎樣的曲折的心路歷程,也是一言難盡的。但是,只要我們做父母的學會守望,學會不做焦慮的父母,學會像刺猬那樣賞識他的與眾不同,那么特別孩子的成長之路就會變得輕松。有時候,是我們中國式父母的焦慮使得孩子在成長中變得沉重。
就像那個經常翹課練架子鼓的高中孩子,他周末或節假日會到一些歌廳酒吧做駐演或駐唱,小小年紀還帶了學吉他的學生……
文末說:“或許他的學習成績并不是特別優秀,或許他也考不了某個名牌大學,但是,有這份執著和堅持在,誰又能否認他會有一個美好的將來?”
是啊,誰說鼴鼠一定要學挖掘而不能去搞發明呢?他不是成功了嗎?
薄海嵐,曾用名薄夫琴,山東莒南人。熱愛文學,喜歡寫作,喜歡和孩子在一起,目前從事作文家教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