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明妃尚有村
昭君,你這個婉約的女子,從洞庭湖畔一路走來,來到古都長安,待召于后宮,毛延壽的畫筆一揮,是怎樣的令元帝扼腕!
傾國的良家子乘上了北去的鞍馬,嫁給了呼韓邪單于,從此,邊塞安寧,昭君的故事千古流傳。
而今,匈奴與漢民族早已和睦一家親。不用擔心“環佩空歸”,千百的民眾懷著無比的敬仰,前來拜祭這位有著“落雁之容”的女子。
菩提果植,救護心生
大召,是呼和浩特建造的第一座喇嘛教寺廟,雄偉的寺院占地約3萬平方米,香火旺盛,僧侶云集;無數的善男信女懷著一顆無比虔誠的心,來到這里朝拜。
在這里,我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也悟出了一個神圣的道理。
無論是在佛祖釋加牟尼的寶殿,還是在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的佛殿以及其他各司其職的佛、菩薩的圣殿,都是慧燈普照、供奉的豐盛的食物堆滿了神龕、錢幣施奉的也是隨處可見;走進殿內的每一個人都是那樣面帶虔誠,莊嚴肅穆,三拜九叩之后從口袋里掏出錢來,不管是百元大鈔還是一元硬幣都是滿滿的心意和祈愿。
我聯想起高速公路旁翻倒的大車傾灑的橘子被村民哄搶等等之類的事件,原來,在這個圣潔的地方,人們都有一種信仰,神圣的佛光普照,眾生向善,不僅伸手可及的東西不曾會有半點非分之想,還要傾自己所能努力布施,雙手合十,默念:心誠則靈。
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悲的。愿信仰的力量能夠體現在任何一個地方。
帶著向善的心行走在世間,就如同眼前這些云集的僧侶,雖然布衣疏食,可是,他們依然樂此不疲,那他們一定是感到了生命的無窮趣味吧?
阿彌陀佛,善哉!
響沙灣
眼前是一望無際的黃沙:壯闊、雄渾。
想起了古人的詩句“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身臨其境的感覺。
響沙灣,地處鄂爾多斯高原,是著名的庫布齊沙漠的最東端。在蒙古語中,響沙灣被稱為“布熱芒哈”,意為“帶喇叭的沙丘”。連綿不斷的沙丘如同凝固的波濤,洶涌在人們的眼前。
漫步在厚厚的沙中,驚嘆于大自然的神奇;摸一摸細膩柔軟的沙子,聯想起先民留在這里的許多動人傳說,怎能不心潮澎湃。
美哉,自然!
橫塘梅公子寫于 2017.10. 4 .19.08
謝謝諸親的賞讀、點贊和轉發;喜歡我的文字就點個贊和“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