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嘗君田文,封于薛,又稱薛公,齊威王之孫,齊國名相田嬰之子,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以禮賢下士、才智超群聞名。
田嬰有四十多個兒子。
田文是田嬰的賤妾于五月五日所生。
當(dāng)時人迷信,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所以田嬰讓其母不要將孩子留下,其母卻偷偷地將他撫養(yǎng)成人。
長大以后,田文有一次問父親:“兒子的兒子叫什么?”
父親說:“孫子。”
“孫子的孫子叫什么?”
“玄孫。”
“玄孫的孫子叫什么?”
“不知道。”
田文說:“父君已經(jīng)在三位齊王手下為相了,齊的國土沒有增加,而父君私家的財富達(dá)幾萬金,門下沒有一個賢者。如今父君的后宮都穿綾綺,而士人卻不得粗褐。父君的仆妾細(xì)米肉食吃不完,而士人連糟糠都吃不飽。現(xiàn)在父君還在盡力積蓄財富,想留給不知道怎么稱呼的后代,忘記了公家的政事一天天地敗壞,我私下對此感到很奇怪。”
田嬰由此看出這個兒子見識不凡,讓他主持家中接待賓客的事。
從此田嬰的賓客越來越多,其禮賢的名聲傳聞于諸侯。
田嬰于是以田文為太子,在其死后,田文襲封于薛(今山東滕州東南),居于薛旁的嘗邑,因此號孟嘗君,并繼父任為齊相。
為了增強(qiáng)政治實力,田文大力招徠各諸侯國的賓客和逃亡有罪的人,將家中的財產(chǎn)拿出來厚待他們,與他們吃一樣的飯,不論貴賤,親切相待。
與賓客談話,總詳細(xì)地詢問其親屬的住處,并有侍史在屏風(fēng)后作記錄,賓客離去,孟嘗君馬上派人去問候其親屬,贈送禮物,所以天下的士人紛紛來投奔他,食客達(dá)數(shù)千人。
孟嘗君實行遠(yuǎn)交近攻的合縱策略,以操縱力量較弱的諸侯國,迫使強(qiáng)國屈服。
秦昭王繼位后,與楚國親善,使齊國受到威脅。
同時,韓、魏二國由于秦國的進(jìn)逼,也想投靠齊國。
孟嘗君于是聯(lián)合韓、魏,于齊宣王十九年(前301)發(fā)動了伐楚之役。
齊將匡章、魏將公孫喜、韓將暴鳶率三國聯(lián)軍,進(jìn)攻楚國的方城(今河南方城東北),楚將唐昧率軍抵御,兩軍夾沘水為陣,相持六個月。
后來,匡章打聽到楚軍在水淺處守兵多,水深處守兵少,派精兵在夜間從水深處渡河發(fā)動偷襲,大敗楚軍于沘水旁的垂沙,殺唐昧,楚國向齊國屈服。
秦昭王得到孟嘗君打敗楚軍,迫其聯(lián)齊的消息,就派自己的弟弟涇陽君公子市到齊國做人質(zhì),希望孟嘗君到秦國去見面。
賓客們勸阻,孟嘗君不聽。
蘇秦說:“我今天早上從外邊來時,見一個木頭人和泥人在談話。木頭人說:'天要是下雨,你就要爛了。’泥人說:'我是泥做的,爛了回到泥里去。如果下雨,將你沖走,還不知道淌到哪里去呢。’秦是個虎狼之國,而主君想去,萬一回不來,豈不要被泥人笑話嗎?”
孟嘗君于是取消了秦國之行。
齊閔王二年(前299),孟嘗君奉派出使秦國,到秦以后,秦昭王就以他為秦丞相。
趙國認(rèn)為齊、秦聯(lián)盟對己不利,于是實行結(jié)秦聯(lián)宋的策略,派樓緩去秦國。
有人對昭王說:“孟嘗君是齊王的宗族,又很賢明,他當(dāng)秦國丞相,會先為齊再為秦,秦國很危險。”
秦昭王覺得此言有理,就以樓緩為相,將孟嘗君囚禁起來,想殺死他。
孟嘗君讓人找秦昭王的寵姬求救,寵姬提出要孟嘗君的白狐貍皮衣。
孟嘗君有一件價值千金、天下無雙的白狐貍皮衣,但已經(jīng)送給了秦昭王,怎么辦呢?
賓客們都沒了主意。這時有一個在末坐的門客說:“我能把白狐貍衣弄來。”
夜里,這個門客像狗一樣地鉆進(jìn)秦宮府庫,將皮衣偷了出來,拿去獻(xiàn)給寵姬。
寵姬在秦昭王面前為孟嘗君說好話,昭王就將孟嘗君放了出來。
孟嘗君一出獄,就馳馬東去,更改了封傳(即通行證明)上的名字,以便出關(guān)。
秦昭王很快就后悔放走孟嘗君,派人乘驛站的車馬去追趕。
孟嘗君一行于半夜來到函谷關(guān),關(guān)門緊閉,按規(guī)定雞鳴時才打開放客。
孟嘗君怕被追獲,一個善學(xué)雞叫的門客就放開嗓子叫起來,頓時,附近的雞都放聲叫鳴,關(guān)門打開,交驗封傳以后,孟嘗君一行出關(guān)東去。
過了一頓飯的工夫,昭王派的人追到關(guān)前,知孟嘗君已出關(guān),只好回去復(fù)命。
齊閔王為自己派孟嘗君去秦感到慚愧,待孟嘗君逃回國仍任他為相,主持國政。
孟嘗君怨恨秦國,連續(xù)幾年,聯(lián)合魏、韓的軍隊進(jìn)討秦國,破函谷關(guān),危及咸陽。
門客蘇代指出,這樣做即使奪得土地,也是魏、韓二國的,不如與秦講和,并讓魏、韓也與秦結(jié)盟,使秦、魏、韓三國都感謝主君,從而使薛世世無患。
正好這時秦人提出歸還所占韓、魏的部分土地,遂退兵而去。
孟嘗君為齊相,有食客三千人,薛邑萬戶的租稅不夠供給,就給薛人放債,想以利息來增加收入。
一年以后,由于遭災(zāi),許多借債的還不上利息,眼看食客們的供給成了問題。
孟嘗君很憂慮,就問手下人,有誰可以派去收債。
負(fù)責(zé)管理賓客生活的傳舍長說:“代舍客馮諼雖然沒有其他技能,卻能言善辯,可以派他去。”
這個馮諼,一年多以前穿了草鞋來,對孟嘗君說:“我很窮,聽說主君好士,所以來投靠。”
孟嘗君將他安排到下客住的傳舍。
十天以后,孟嘗君問傳舍長馮諼在干什么,傳舍長說:“他帶了一把長劍,每天彈著劍唱:'長劍啊,回去吧,吃飯連魚都沒有。’”
孟嘗君便將馮諼遷到中等門客的幸舍去住,有魚吃了。
五天以后,又問傳舍長情況,得知馮諼又彈著長劍唱:“長劍啊,回去吧,出門連車都沒有。”
孟嘗君便將他遷到上等門客的代舍去住,出入都有車代步。
五天以后,再問傳舍長,據(jù)說,馮諼又彈著劍唱:“長劍啊,回去吧,這里不能當(dāng)成家。”
孟嘗君聽了很不高興。
馮諼被派去收債,到了薛邑,收到十萬利息錢。
然后,殺了肥牛,買了許多酒,召來所有借債的人,帶來債券核對,一邊喝酒吃肉,一邊與還得起債的人商定還債日期,而那些窮得還不起債的,馮諼就當(dāng)面把債券燒了,對大家說:“孟嘗君之所以放債,一是讓缺錢的人以此為本錢,二是用利息來供養(yǎng)賓客。這次,富的人約定了還期,窮的人燒券不用還債了。各位放開肚子吃喝。有這么好的主君,大家可要對得起他呀!”
在座的人全都站起來,再三表示感謝。
孟嘗君聽說馮諼燒掉債券,派人將他叫回來,氣憤地問他為何如此。
馮諼回答道:“那些無力還債的窮人,你逼債太緊,他就會逃走,錢不僅要不回來,還落下好利不愛民的名聲。倒不如把那些無用的債券燒掉,使薛民親附主君,并彰揚(yáng)主君的好名聲。”
孟嘗君這才恍然大悟,向馮諼表示感謝。
孟嘗君在齊國為相多年,任用賢能,努力治理,一再擊秦、伐燕,聲名大振,以致齊人只知有田文,而不知有齊王。
閔王六年(前294),有人在齊王面前說:“孟嘗君將要反叛。”
孟嘗君知道閔王懷疑自己,就指使田甲劫持閔王。
劫持失敗,孟嘗君逃到封地薛,后來,又帶了賓客來到魏國,魏昭王將他任為魏相。
這時,齊閔王以秦國逃來的將軍呂禮為相,以與秦國和好。
蘇代建議孟嘗君破壞秦、齊的關(guān)系,合縱攻齊,孟嘗君與趙將韓徐為、燕臣蘇秦相約攻齊,并給秦相魏冉寫信,說明呂禮相齊對其不利,不如勸秦王出兵伐齊。
魏昭王十二年(前284),燕將樂毅統(tǒng)率趙、秦、韓、魏、燕五國聯(lián)軍,攻入齊國,大敗齊軍。
魏軍隨即前往占領(lǐng)原宋國的土地,樂毅親自率領(lǐng)燕軍長驅(qū)而入,攻入齊都臨淄。
后來,田單復(fù)國,齊襄王繼位,畏懼孟嘗君的勢力,與他連和。
孟嘗君旋即逝世,歸葬于薛。
他的兒子們爭立,結(jié)果齊、魏乘亂出兵滅薛,兒子們?nèi)繂噬?/span>
修遠(yuǎn)之思評
戰(zhàn)國四公子都以廣致門客著稱,其目的無非是培植個人勢力,以鞏固其權(quán)勢地位。
孟嘗君一再化險為夷,就是靠了門客的智慧和技能。
他一切從個人恩怨出發(fā)處理各種問題,甚至連自己的國家都竭力去攻破,使齊國再也沒有與秦國抗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