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杼主刺身發熱,兼刺瘧疾咳嗽痰,
神道惟灸背上病,怯怯短氣艾火添。
風門主治易感風,風寒痰嗽吐血紅,
兼治一切鼻中病,艾火多加嗅自通。
肺俞內傷嗽吐紅,兼灸肺痿與肺癰,
小兒龜背亦堪灸,肺氣舒通背自平。
膈俞主治胸脅癰,兼灸痰瘧痃癖↑①攻,
更治一切失血癥,多加艾灼總收功。
肝俞主灸積聚病,兼灸氣短語聲輕,
更同命門一并灸,能使瞽↑②目重復明。
膽俞主灸脅滿嘔,驚悸臥睡不能安,
兼灸酒↑③目黃色,面發赤斑灸自痊。
脾俞主灸腸脾胃,吐瀉瘧痢疸瘕癥,
喘急吐血諸般證,更治嬰兒慢脾風↑④。
三焦俞治脹滿疼,積塊堅硬痛不寧,
更治赤白休息痢↑⑤,刺灸此穴自然輕。
胃俞主治黃疸病,食畢頭目即暈眩,
瘧疾善饑不能食,艾火多加自可痊。
腎俞主灸下元虛,令人有子效多奇,
兼灸吐血聾腰痛,女疸↑⑥婦帶不能遺。
大腸俞治腰脊痛,大小便難此可通,
兼治泄瀉痢疾病,先補后瀉要分明。
膀胱俞治小便難,少腹脹痛不能安,
更治腰脊強直痛,艾火多添疾自痊。
〓〓主治久瘧病,五臟瘧灸臟俞平,
意舍主治脅滿痛,兼療嘔吐立時寧。
身柱主治羊癇風↑⑦,咳嗽痰喘腰背痛,
長強惟治諸般痔,百勞穴灸汗津津。
【注釋】
①痃癖:古病名,臍腹部、脅肋部的癖塊(腫塊)。
②瞽:瞎也。
③灑疸:因灑引起的黃疸病。
④慢脾風:小兒由于吐瀉過度而發生的體弱慢驚風癥。
⑤休息痢:慢性時發時止之痢疾,猶阿米巴痢疾。
⑥女疸:因近女色而發黃疸,又名女勞疸。
⑦羊癇風:癲癇大發作狀。
【白話解】
腰俞主治腰脊痛,冷痹強急動作難,
腰下至足不仁冷,婦人經病溺赤痊。
腰俞穴主治腰背因受寒疼痛,動作僵硬不舒,腰以下冷及麻木不仁,還治月經病及泌尿系疾病。
至陽專治黃疸病,兼灸痞滿喘促聲,
命門老虛腰痛癥,更治脫肛痔腸風。
至陽穴治黃疸病,灸法可治胸脘痞滿咳喘。命門穴常治老年性、虛寒性腰痛癥,還治脫肛、痔瘡及便泄下血。
膏肓一穴灸勞傷,百損諸虛無不良,
此穴禁針惟宜灸,千金百壯效非常。
用艾灸法灸膏盲穴專治各種虛損證。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記載,灸膏肓穴百壯功效卓著。本穴禁針刺。
大杼主刺身發熱,兼刺瘧疾咳嗽痰,
神道惟灸背上病,怯怯短氣艾火添。
針刺大杼穴可治發熱、瘧疾、咳嗽、痰多癥。灸神道穴可治背部病痛,氣短,膽怯等病。
風門主治易感風,風寒痰嗽吐血紅,
兼治一切鼻中病,艾火多加嗅自通。
風門穴主治表虛易感冒風寒,咳嗽、痰中帶血以及鼻病,用艾灸可以恢復鼻的嗅覺。
肺俞內傷嗽吐紅,兼灸肺痿與肺癰,
小兒龜背亦堪灸,肺氣舒通背自平。
肺俞穴調肺氣,治內傷久嗽、痰中帶血。用灸法(慎用)還可治療肺痿和肺癰初起。堅持灸肺俞還可治療小兒發育不良之龜背癥。肺氣通調,體質強壯,其背自平。
膈俞主治胸脅痛,兼灸痰瘧痃癖攻,
更治一切失血癥,多加艾灼總收功。
膈俞是血會,主治一切失血證,胸脅痛癥,瘧疾,痰飲,脅肋部、臍腹部痞塊積聚。虛性證多用艾灸即有效。
肝俞主灸積聚病,兼灸氣短語聲輕,
更同命門一并灸,能使瞽目重復明。
肝俞可刺灸,治療腹內積聚痞塊,肝氣血不足之短氣、聲低。、若與命門穴同灸,可以使肓者復明。
膽俞主灸脅滿嘔,驚悸臥睡不能安,
兼灸酒疸目黃色,面發赤斑灸自痊。
膽俞穴用灸法可治胸脅脹滿、嘔逆,膽虛而致易驚心悸,睡眠不安。還可用灸法治療傷酒而致的黃疸病目黃染,顏面發紅斑等癥。
脾俞主灸腸脾胃,吐瀉瘧痢疸瘕癥,
喘急吐血諸般證,更治嬰兒慢脾風。
灸治脾俞可以調理胃腸和脾胃功能,治療吐瀉,瘧疾,痢疾,黃疸,脘腹部的痞塊積聚以及脾虛不統血所致的葉血、衄皿,喘證,嬰兒慢性疳積、發育不良造成的抽風癥。
三焦俞治脹滿疼,積塊堅硬痛不寧,
更治赤白休息痢,剌灸此穴自然輕。
三焦俞可刺可灸,主治氣滯脘腹脹滿疼痛,腹部積塊疼痛,痢疾下痢赤白,及慢性休息痢。
胃俞主治黃疸病,食畢頭目即暈眩,
瘧疾善饑不能食,艾火多加自可痊。
胃俞穴主治黃疸,脾胃虛弱之暈眩、不能進食、消化弱,或胃功能亢進之消谷善饑,瘧疾等癥,常用艾灸法治療有效。
腎俞主灸下元虛,令人有子效多奇,
兼灸吐血聾腰痛,女疸婦帶不能遺。
灸治腎俞穴主治腎氣虛所致的不孕癥,腰痛,耳聾,吐血;因房勞過度所致的黃疸病(女勞疸)及婦女白帶多,尿不利或遺尿,遺精等癥。
大腸俞治腰脊痛,大小便難此可通,
兼治泄瀉痢疾病,先補后瀉要分明。
針灸大腸俞可治療腰脊部疼痛,大便秘結,小便不利,還可治療各種泄瀉和痢疾,手法要注意補瀉,宜先補后瀉。
膀胱俞治小便難,少腹脹痛不能安,
更治腰脊強直痛,艾火多添疾自痊。
灸膀胱俞可治療小便不利,少腹脹滿疼痛,以及腰脊部僵硬活動不利和疼痛。
〓〓主治久瘧病,五臟瘧灸臟俞平,
意舍主治脅滿痛,兼療嘔吐立時寧。
灸〓〓穴可調臟腑之氣,治療久治不愈的瘧疾。意舍穴主治脅肋部脹滿疼痛和嘔逆癥。
身柱主治羊癇風,咳嗽痰喘腰背痛,
長強惟治諸般痔,百勞穴灸汗津律。
身柱穴主治癲癇抽風角弓反張,咳嗽喘、痰多和背腰疼痛。長強穴主要治療各種痔瘡,灸百勞穴可治陽虛多汗、自汗。
(4)手部
【歌訣】
尺澤主刺肺諸疾,絞腸痧↑①痛鎖喉風幢↑②,
傷寒熱病汗不解,兼刺小兒急慢風。
列缺主治嗽寒痰,偏正頭疼治自痊,
男子五淋↑③陰中痛,尿血精出灸便安。
經渠主刺瘧寒熱,胸背拘急脹滿堅,
喉痹咳逆氣數欠,嘔吐心痛亦可痊。
太淵主刺牙齒病,腕肘無力或疼痛,
兼刺咳嗽風痰疾,偏正頭痛無不應。
魚際主灸牙齒痛,在左灸左右同然,
更刺傷寒汗不出,兼治瘧疾方欲寒。
少沖主治心膽虛,怔忡↑④癲狂不可遺,
少商惟針雙蛾痹↑⑤,血出喉開功最奇。
少海主刺腋下瘰,漏臂痹痛羊癇風,
靈道主治心疼痛,瘛疭暴↑⑥不出聲。
通里主治溫熱病,無汗懊儂心悸驚,
喉痹苦嘔暴瘖啞,婦人經漏過多崩。
神門主治悸怔忡,呆癡中惡恍惚驚,
兼治小兒驚癇證,金針補瀉疾安寧。
少府主治久痃瘧,肘腋拘急痛引胸,
兼治婦人挺痛癢↑⑦,男子遺尿偏墜↑⑧痛。
曲澤主治心痛驚,身熱煩渴肘掣疼,
兼治傷寒嘔吐逆,針灸同施立刻寧。
間使主治脾寒證,九種心疼瘧渴生,
兼治瘰疬⑨生項下,左右針灸自然平。
內關主刺氣塊攻,兼灸心胸脅痛疼,
勞熱瘧疾審補瀉,金針抽動立時寧。
痰火胸痛刺勞官,小兒口瘡針自輕,
兼刺鵝掌風↑⑩證候,先補后瀉效分明。
商陽主刺卒中風,暴仆昏沉痰塞壅,
少商中沖關并少,三棱血出立回生。
三里三間并二間,主治牙痛食物難,
兼治偏風眼目疾,針灸三穴莫教偏。
合谷主治破傷風,痹痛筋急針止疼,
兼治頭上諸般病,水腫產難小兒驚。
陽溪主治諸熱證,癮疹↑(11)痂疥亦當針,
頭痛牙痛咽喉痛,狂妄驚中見鬼神。
曲池主治中風是,手攣筋急痛痹風,
兼治一切瘧疾病,先寒后熱自然平。
肩井一穴治仆傷,肘臂難抬淺刺良,
肩髃主治癱瘓疾,手攣肩腫效非常。
少澤主治衄不止,兼治婦人乳腫疼,
大陵一穴何專主,嘔血瘧疾有奇功。
前谷主治癲癇疾,頸項肩背痛難堪,
更能兼治產無乳,小海喉齦腫痛痊。
腕骨主治臂腕疼,五指諸疾治可平,
后溪能治諸瘧疾,能令癲癇漸漸輕。
陽谷主治頭面病,手膊諸疾有多般,
兼治痔漏陰痿疾,先針后灸自然痊。
支正穴治七情郁,肘臂十指盡皆攣,
兼治消渴↑(12)飲不止,補瀉分明自可安.
液門主治喉齦腫,手臂紅腫出血靈,
又治耳聾難得睡,刺入三分補自寧。
中渚主治肢木麻,戰振踡攣力不加,
肘臂連肩紅腫痛,手背癰毒治不發。
陽池主治消渴病,煩悶口干瘧熱寒,
兼治折傷手腕痛,持物不得舉臂難。
外關主治臟腑熱,肘臂脅肋五指疼,
瘰疬結核連胸頸,吐衄不止血妄行。
支溝中惡↑(13)卒心痛,大便不通脅肋疼,
能瀉三焦相火盛,兼治血脫暈迷生。
天井主治瘰疬疹,角孫惟主目翳生,
耳門耳聾聤耳↑(14)病,絲竹空穴治頭風。
【注釋】
①絞腸痧:急性腹痛、葉瀉病。
②鎖喉風:咽喉腫痛。
③五淋:五種淋證,即石淋、氣淋、膏淋、勞淋、血淋。
④怔忡:心氣虛,心悸動,害怕發愣。
⑤雙蛾痹:雙側扁桃腺腫痛。
⑥瘖:失聲。
⑦挺痛癢:指子宮脫垂,外陰痛癢。
⑧偏墜:男子疝氣。
⑨瘰疬:頸下淋巴結腫大,結核之類。
⑩鵝掌風:手癬。
(11)癮疹:蕁麻疹。
(12)消渴:即糖尿病之類的疾病。
(13)中惡:病名,冒犯不正之氣而昏厥抽搐。
(14)聤耳:中耳炎之類的疾病。
【白話解】
尺澤主刺肺諸疾,絞腸痧痛鎖喉風,
傷寒熱病汗不解,兼刺小兒急慢風。
毫針刺尺澤或放血,可以治療肺部外感內傷,咳喘等各種疾患;干霍亂的腹中絞痛、悶亂、脈伏(即絞腸痧);扁桃體急性腫大及咽喉疼痛音啞;外感風寒身熱有汗,但癥未解;以及小兒急慢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