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教育
文/呂福生
內容提示:
為什么“青春期叛逆”是個偽命題?青春期叛逆的價值在哪里?
怎樣避免“青春期叛逆”的出現?如何應對叛逆的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出現兩個問題,最讓家長痛苦不堪。一是早戀問題。二是青春期叛逆問題。該如何看待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呢?
“青春期叛逆”是個偽命題。第一,所謂青春期叛逆,實際上是孩子隨著身體的不斷發育,自身力量的不斷增強,到這個年齡自我意識開始大大覺醒,開始有了強烈的“我的地盤我做主”的意識和行動。這完全是一個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發育階段。為什么我們將這些意識和行為定位成“叛逆”呢?是因為大人仍然用看待小孩子的眼光來看待這個時期的孩子,覺得他們不聽話了,不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了。因此,就說這一時期的孩子“叛逆”。這實際上是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對孩子“包辦”和“強制”思維的延續。小時候,他們沒有力量反抗,因而父母沒有感到孩子“叛逆”。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父母用一種平等、尊重的眼光來看孩子,孩子自己的事情就讓孩子做主,有不同意見和孩子進行平等真誠的交流,不再試圖強行干涉或改變孩子,自然就不存在所謂的“叛逆”了。第二,孩子之所以在青春期之后表現出強烈的叛逆行為,除了這一時期父母總想干涉或改變孩子之外,還因為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前,往往都被父母較多地包辦或強制。此時的叛逆,是對原來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一種反抗和補償。如果在孩子青春期到來之前的家庭教育中,都是正確的教育方式,青春期叛逆的現象就不會出現;或者,即使出現,也都會在無形中化解。
之所以說“青春期叛逆是個偽命題”,一是因為如果從孩子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發育角度來看,孩子的行為就是正常的,那就不是叛逆。“叛逆”是成人給這個階段的孩子單方面貼上的標簽;二是如果孩子一直處于正確的家庭教育之下,即使從成人的角度來看,也不會出現明顯的叛逆。青春期的叛逆,是成人在之前錯誤教育的結果。
青春期叛逆既是成人在之前錯誤教育的結果,又是孩子修正原來被成人壓制或扭曲的心靈的最后機會。孩子的諸多叛逆行為,實際上是對成人以往的和現在的錯誤教育方式的反抗。這是一個人發展出健全的的自我人格的最后機會,必須引起父母們的高度重視。這種反抗如果在一種幾乎不知不覺的狀態下取得了成功,就會對成人既往的錯誤對孩子造成的傷害進行很大的修復;如果是在激烈的斗爭狀態下取得成功,就會好壞參半;如果孩子這時的反抗失敗,就極可能迎來的是暗淡的人生。
當然,在反抗和修復的過程中,青春期的孩子也可能會做很多錯事。怎么辦?第一,錯事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孩子不做錯事,就不可能真正受到教育,所以,不要怕孩子做錯事。第二,還是要全面落實家庭教育的八個原則。如果從孩子一出生開始就堅持這八個原則,孩子就不會出現所謂的青春期叛逆;現在出現了青春期叛逆,落實這八個原則就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
本文摘自《教子有方-家庭教育系統解決方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