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記得在今年六月份公測時,《刀塔霸業》的Steam巔峰在線人數超過了20萬。
當時各界的玩家都對游戲保持高度關注,《刀塔霸業》也擁有特別高的熱度。
《刀塔霸業》在線玩家數量驟變
但是在二十萬的輝煌之后,卻是一望無際的黑暗。
到了今年七月份,《刀塔霸業》的平均在線玩家僅為5.8萬。
8月份更是一路狂跌,到了3.6萬,九月份再跌到了3萬以下。
2019.09在線玩家數
截止到發文的日期,9月17日,在線人數已經只有1.5萬了。
在線人數曲線的一路走低,著實令人心碎。
照著這個趨勢,不到年底,《刀塔霸業》的平均在線人數就極有可能跌破5位數。
非常不情愿地承認:從數據看,《刀塔霸業》真的越來越涼了。
擁有著最純正血脈,并且先一步全平臺上線的《刀塔霸業》,為何沒能站住自走棋這塊市場?
《刀塔霸業》最早的宣傳圖
2018年的時候,以《絕地求生》(PUBG)為首的吃雞模式席卷全球,各種吃雞玩法層出不窮。
從常規的大逃殺模式,到《Apex》的魔幻吃雞,再到國產的武俠吃雞。
吃雞模式可以說是從端游到手游全覆蓋,成為了當之無愧的2018年度游戲風口。
而在2019年,吃雞的熱度逐漸下降,新的游戲風口應運而生:自走棋。
自走棋的大火,要從Dota2游廊系統中,巨鳥多多打造的自走棋地圖說起。
《刀塔自走棋》游戲畫面
自走棋玩法最早的雛形,其實可以再往前追溯到war3引擎。
在經典的War3平臺上,比如《寵物小精靈防御戰》就實現了類似的玩法。
但是真正的明確自走棋玩法,即《Dota Auto Chess》還是要看巨鳥多多。
Dota2游廊《刀塔自走棋》
脫胎于Dota2的游廊體系,這一款自走棋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綿延至今。
很多玩家認為,自走棋的本質非常類似于麻將的玩法:
天胡、自摸、暗杠、湊對,各種麻將屬性在自走棋中得到了體現。
而“含賭博性質”這一麻將中的精髓因素,在自走棋中也得以發光發熱。
在那段時間,Dota2的安裝量瘋漲,但是玩家們都不是去打Dota的。
游廊自走棋充分利用了Dota2優質的飾品庫和英雄模型。
同時,Source2引擎也保證了游廊自走棋本身的的畫質特效。
可是,Dota2足有近20個G的大小,并且只能進行端游。
在吃雞之后,“如何下自走棋不卡?什么電腦配置可以?”成為了熱議問題。
打Dota2時明明很順暢的電腦,一旦拿去下棋,卻會卡得讓你心疼。
游廊自走棋:成敗皆是Dota2,端游的市場是有了,但是手游市場還是空白。
所以在游廊自走棋成功之后,這塊巨大的蛋糕被無數雙眼睛盯上了。
第一個是巨鳥多多工作室,自己想要從中獲利更多,離開了V社出來自立門戶。
他們也提前搶注了“zizouqi”這一核心的拼音域名。
隨后是眾多游戲廠商,都各自研發了自走棋模式,搶占市場。
網易推出了《決戰平安京》的麻將棋玩法;
仿制SC2的手游《戰爭藝術:赤潮》開始重推自走棋,甚至超過了游戲本身;
端游跳躍公司的《300英雄》都研發了自走棋模式,更別談各大小廠商的手游。
甚至...還出現了下圖這樣得融合怪奇葩。
《刀塔霸業:云頂自走棋》,融合了所有廠家的自走棋元素。
甚至還加入了吃雞、dota、塔防、養成、二次元等所有你能想到的元素,把山寨做到了極致。
沒錯,自走棋當時的市場也正和這一款融合怪游戲一樣,極度混亂。
這片混亂的市場中充斥著各種牛鬼蛇神,直到接來下的兩位霸主登場。
《刀塔霸業》最早的宣傳圖
六月中旬,V社官方的自走棋,也是本文的主角《刀塔霸業》全平臺上線了。
六月下旬,LOL的《云頂之弈》也上線了,首先登陸了電腦端。
這一場《刀塔霸業》和《云頂之弈》的競爭,并不局限于自走棋。
而是已經逐漸演變成了,Dota2與LOL之間競爭關系的延續。
但今天我們并不討論兩者的區別,而是就談談《刀塔霸業》,他怎么了。
《刀塔霸業》擁有著其他自走棋不具備的戰略魅力,讓我們來一一細數。
在《刀塔霸業》的游戲中,絕不只是簡單的“走一步算一步”。
要成為真正的國手,往往要計算很多因素,我們需要考慮這些:
英雄棋子、陣營羈絆、裝備選擇、王牌效果、其他玩家。
五重因素同時考量,往往才能成為《刀塔霸業》中真正的高手。
惡魔魚體系
比方說,我們想玩一套小魚人為首的體系,有了英雄的選擇。
那我們會圍繞他打造一套陣容,比如鱗甲惡魔魚,那我們的陣營就需要惡魔和魚人。
之后,小魚人需要裝備瘋臉的支持,所以無論什么時候,只要有瘋臉就需要拿。
然后我們要考慮王牌效果,美杜莎的王牌對于陣容提升究竟大不大,決定我們要不要快速上九人口。
最后還要觀察其他家的情況,如果其他家也在玩惡魔魚,那我們就需要考慮轉型。
這就是《刀塔霸業》的魅力:極致戰略魅力,每一步都是多重抉擇。
《刀塔霸業》不同于游廊,上線時即自帶了幾位新英雄。
主要有以下幾位:血魔、術士、屠夫、電狗。
另外,全新的王牌系統也是獨一無二,大大強化了陣營羈絆的重要性。
《刀塔霸業》相比他的前身《刀塔自走棋》,還有過很多小細節上的優化。
一些蘊藏的小細節提升了游戲的細膩度,更多則等待玩家們去發現。
招手請戰的小鹿
當你上場的角色未滿時:候補席上的棋子會像你招手,并且還有音效。
歡呼雀躍勝利
回合勝利時:全員歡呼雀躍,開始各自跳舞。
棋子升星的閃耀提示
棋子可以升星:能夠升星的棋子,會自動發光,閃耀!
V社針對《刀塔霸業》的修改,更像是精雕細琢。
他去除了很多游廊自走棋中適合端游而不適合手游的繁瑣操作。
然后加入了很多細節上的簡化和改變,讓《刀塔霸業》更適合手游。
比如裝備系統,在《刀塔霸業》中沒有裝備合成,只有裝備掉落。
再比如原有的天賦系統,現在的裝備和物品欄系統,保留了隨機性,卻不消除。
全方位的自走棋系統簡化,就是V社給《刀塔霸業》的答案。
同時,《刀塔霸業》有很重要的關鍵一點,就是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角色和飾品。
這讓Dota2的老玩家無法拒絕,畢竟都是看得最順眼的角色。
而不同于多多自走棋,魔改的Q版dota角色,讓我夢回多年前的《小冰冰傳奇》。
V社每周一次大更新的頻率,一周一個新游戲,也是表明了態度。
傳承了Dota2的氣息,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英雄,更新了游戲性。
《刀塔霸業》的那股氣息,是我們逝去青春中Dota的味道。
從剛上線時,巔峰的20萬同時在線玩家,掉到后來的9萬平均在線。
再到如今的1.5萬同時在線,最高也不過3萬。
所長的朋友問我:“我們熱愛的情懷游戲,《刀塔霸業》他真的涼了嗎?”
是啊,刀塔霸業他怎么了?或者說,西恩dota到底怎么了呢?
連接不上服務器
《刀塔霸業》目前依然沒有登錄國服,這就是致命的。
刀塔霸業在國區的下載方法,也是對于新玩家的攔路虎。
國服沒有版號,所以只能讓中國玩家在外服游玩,操作復雜。
由于服務器使用的是外國,所以國內有些玩家會出現頻繁掉線的情況。
連接不上、瘋狂掉線、掉幀、發燙發熱,都是致命問題。
相比隔壁幾家自走棋順暢的游戲,我們的《刀塔霸業》往往如上圖。
“重新連接”“重新連接”“重新連接”
另外,手機端的更新方式也是極其復雜,IOS需要外服賬號,安卓需要安裝包。
《刀塔霸業》局內的互動性其實沒有做好,這一點跟《爐石傳說》一比更明顯。
如果說《爐石傳說》每一把有大量可以互動的中立道具,以及對手互動卡牌的話。
那么刀塔霸業的互動性就只局限于給對手打一個招呼。
兩者的游戲時間更是不盡相同,趣味性多的爐石一局10多分鐘。
而沒什么互動性的《刀塔霸業》,一局游戲往往要四五十分鐘。
這讓玩家感覺更像是一個單機游戲了。
每周一個大版本,每周都是新游戲。
聽起來的確是很積極的運營,不斷在平衡游戲,讓平衡性領先市場。
但是問題是:改動過多了,真的過猶不及。
比方說紫卡的掉率這個問題,所長下了兩三天棋,好不容易理解了現版本。
嘔心瀝血寫出了一篇完備的攻略,誰知剛準備發,第二天游戲變了……
玩家每周去適應游戲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而這正是玩家成本過高。
而最關鍵的是,周周平衡,卻沒有把平衡性做好。
無論是版本初期的六法,中期的橙卡大招,現在的悍將流,都是毒瘤。
自走棋作為一個已經相對成熟的游戲模式,本身熱度就在降低。
并且還有其他大量自走棋游戲,搶占了不少用戶,尤其是《云頂之弈》。
尤其是新棋子和新聯盟,以及新玩法。
從最初借鑒游廊的六橙,到現在已經幾個月了,依然沒有新卡加入。
新卡是所有卡牌/戰棋類手游的玩家終極訴求,沒有新卡就會流失用戶。
每次說要大更新,所長都帶頭猜測是新棋子,結果打臉打到現在。
目前,《刀塔霸業》玩家玩下去的唯一動力,就是天梯排名。
獎勵機制的潰泛,讓本身就沒有什么新內容的霸業流失越來越多玩家。
這一次初級勇士令狀的更新其實是一個好征兆,只希望盡快豐富內容。
白色尖塔,需要很多新的霸主。
還記得曾經,寫《刀塔霸業》攻略的大佬有很多,百花齊放的新套路。
但是寫著寫著,走著走著,好像就只有我剩下了。
在我看來,《刀塔霸業》是我們青春dota夢的延續。
曾經青蔥的dota少年,如今上班忙碌,只能偶爾下下棋的dota老人。
《刀塔霸業》不會涼,正如CN刀塔不會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