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我的家長課的朋友,應該都聽過我提到過約翰·戈特曼的名字。
2015年,我第一次讀約翰·戈特曼的《培養高情商的孩子》,激發了我對于“情緒管理”這一課題的濃厚興趣。
經常接到咨詢,家長們經常會問我兩個看起來完全不同的問題:
一個是:我如何應對孩子的負面情緒?
一個是:我怎么能讓孩子聽話?當然,這個問題一般不會問得這么直白,通常是:當發生了什么什么情況時,我如何引導孩子(按照我說的做)?
這兩個問題,其實有緊密的內在關聯。
孩子的行為當然要有邊界,不能為所欲為。但是,在限制孩子之前,家長必須先走進孩子的內心才成。如果家長走不進孩子的內心,就找不到限制孩子的力量。(限制的合理性是另一個問題,這里暫不討論)
所以,首先要嘗試如何靠近孩子。
如何靠近孩子呢?首先需要理解和接納孩子。而接納的功力中,特別需要修煉的,又往往是接納孩子的情緒。
情緒沒有對錯,但行為不可以。
接納孩子的情緒不等于接納孩子的行為,但只有接納孩子的情緒,才可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從而更顯著的影響他。
約翰·戈特曼的《培養高情商的孩子》這本書,對我有很深刻的影響,后來我又陸續讀了作者寫的的《人的七張面孔》、《幸福的婚姻》,都是很值得收藏的好書。
我很有信心的說,用作者的名字上網搜索書名,搜索出來的每一本都是精品。
所以每次有家長要求我列“必讀書單”的時候,我都會把《培養高情商的孩子》列入其中。
不過這本書我從沒有在自己的讀書會中提名同讀。這一次是小晴提名,大家投票選出的。之所以沒有提名,是因為自己讀了太多太多遍了,哈!
這次大家投票選中了這本書,我還是很開心的,是時候重讀一遍經典了,相信再一次同讀,我還會有不同的收獲。
時間:2018年3月5日至2018年3月23日。三周時間慢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