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沛
提起母親,所要聊的話題其實很多,我就選擇幾個點吧。她很勤勞和善良,她的容顏隨著歲月的流逝變得不再光鮮好看,但是,她依舊愛美,對生活有種積極樂觀的態度,這也許就是女人的天性吧。
曾經看過一本書,說其實女人比男人堅強,面對壓力和煩惱的時候,他們表現的非常英勇。究其原因,許多社會學家和科學家做了大量的研究,最后分析到,這可能和他們有繁衍后代和孕育生命的生理構造有關吧。他們有著孕育生命的偉大,也有接納生活創痛的胸懷和心理承受力,某種程度來說,男人做的還是有點不夠的。
0 1
我曾經問過母親,當初你為什么選擇父親呢?
要這樣發問,是因為我想知道她選擇伴侶的原因,也想明白一些疑惑。我父親是一名因為患了小兒麻痹癥,右腳有殘疾,需要接著拐杖生活的人,在當時,選擇這樣的男人,一定有很多話兒要說。她說,那個時候,她心底只想找個有文化的人,因為外公家比較窮,沒有很好的條件讀書,他們除了努力謀生活外,內心還是很希望讀書學習的,但是條件不允許,家境給不了他們要的生活。那個時候外公因病不能下力氣勞作,外婆撫養了二兒子和二女兒,個中艱難可想而知。
我也問過父親,為什么選擇母親,其實父親說話還是有點狡猾的,說媽媽人很善良、唱歌和說話都如成語一樣非常幽默樂觀,于是他就選擇了他,其實,在我看來,從某種程度來說,他確實找到了一個死心塌地愿意扶持照料他生活起居的人,畢竟他們結婚后,家務事,還是媽媽做了很多,不是完全說沒有,但是幾乎也差不多了。體力勞動也是值得贊揚的,盡管人們似乎看不中,認為腦力勞動更高級一樣。事實,并非如此。
0 2
母親很講衛生和干凈,小時候就是把我當女孩子養,當然了,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我有時候慶幸我是男孩,真的是女孩子,也許會繼續生男孩,雖然幾年后我們迎來了弟弟的到來,也許是一種上天的眷顧吧。
那個時候還小,我每次出門前,總是被叮囑,不要把褲子弄的臟了,不要在青草地去滾和坐,回來不好清洗,我總是很聽話,所以也不敢那樣放肆的在草地奔跑,萬一摔倒了,回家肯定會被說的,我終究要保持好孩子的角色。
記得,我大概5歲的樣子,學校下了雨,很多學生買了新鞋子在跳遠的沙地里面走來走去(里面到處都是水窩窩,腳一淌,感覺挺威風的樣子),不知道是展示鞋子好,還是告訴我們他們買了新鞋子,我終究還是穿著小運動鞋旁邊叉著手看著,那個時候,我真想下水啊,水里面到底什么感覺呢,我不知道。我當然沒有下水,一來是我的運動鞋下去了肯定會濕,二來,回去后肯定被打罵的,算了,看著他們踩水窩窩很好玩,我就當做我也踩了吧。
0 3
母親在某些重大事件上,特別清醒,特別是家里遇到了這樣一件事情。那個時候,由于弟弟在爺爺奶奶家被照顧,可能農忙沒注意衛生,于是從果園樹上直接采摘的果子就沒及時清洗,有時候衣服一抹就直接吃了,弟弟當時無法分辨這些,就接過來吃梨子。弟弟,大約3-4歲的樣子,從此就腹瀉拉肚子,后來診斷是痢疾。在當地老家醫院門診、住院輸液了很久,一直不見好轉。當時,媽媽特別著急,這樣下去弟弟危在旦夕,當時奶奶說,“這樣吧,先取1000元錢,看想下辦法。”
媽媽說,“必須轉院,沒錢,借也要轉,這樣孩子不救,絕對不行的。1000元算什么,怎么夠啊,這個時候就不是錢不錢問題了。”聽當時說,媽媽和奶奶還為這個爭吵了幾句的,誰養的孩子誰疼,這句話一點沒錯。那個時候,爸爸手頭工資也不多,也是也想辦法外面籌備了一點,就立馬轉院了。經過幾個月的治療,弟弟徹底治愈了,只是我再看到他的時候,從以前胖乎乎臉蛋的他,成了瘦瘦的臉蛋,不由得感慨,一場重病催人瘦,小小孩子經受著這樣轉院、長久輸液,這樣的身體刺激怎么能受得了。
多年后,和媽媽說起這往事,媽媽說,“那個時候,如果不是她堅持要出來到大醫院,弟弟恐怕要拖很久了,母子連心,一定要盡快救他,要治好他啊,不管生活多難,口袋有多少就拿出多少,不夠的就去討米求人也要治好他。”確實如此,她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到了。
0 4
媽媽,脾氣整體還是不錯的,都說女人是水做的,一點沒錯,我很少見到大發雷霆的媽媽,只要不違背原則,不觸碰底線她是不會發火動粗的。
那個時候,我們新買的房子沒有來得及裝修,于是,都是把燒好的水,提過去用,那個時候媽媽背著弟弟,如同大山托著小山一樣。我手提兩個開水瓶,從樓下樓梯一步步爬上去,哪一年我10歲不到,忽然,一個開水瓶爆裂了,當時我驚慌失措,我想完了,肯定要罵我一頓,估計是怎么難聽怎么來,說不中用的之類的話語。我等著被數落,等著這一刻的盡快降臨。最后媽媽回頭看了開水瓶,問我,你沒有被燙著吧,我虛驚一場,原來他沒罵我,她說,不用管,“等會爬上去再說,下來的時候打掃干凈就行”。回到家我問她,“為啥不罵我啊,她說,這不是你刻意弄壞的,水瓶自己問題怪你干什么”,于是,我就安然度過了這一“劫”。
其實,有時候,我以為會被責罰,其實都是內心想的這樣,事實并不會真的發生,不分青紅皂白就亂發脾氣,就把人說死、說的沒有任何回口余地是很可怕的,她讓我明白了,父母也是講道理的,父母也不是占年紀大、生養你就可以隨意辱罵的,雖然,一件小事,但還是內心很感激的。
伴隨我們慢慢在長大,昔日的她精氣神肯定大不如從前,這是自然規律。每當想起過往,總有想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一是為了紀念曾經發生的故事,二是為了把好的品格、故事當做典范發揚光大,也許,當我們在面對生活的時候,能更加勇敢、智慧的處理生活的事情,在他們的故事中收獲一點啟發,照亮未來前行的路。
有時候想,父母和子女的關系,不免讓我想起龍應臺在《目送》中說的那段話,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就這樣了。往事不可追,我們把握的就是現在,把當下過好,不讓他們操心吧,這也許就是能做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