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金星主持的一檔新節目《中國式相親》火了,節目才播出一期,已經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不少網友看完之后都表示惡心壞了,甚至直言:再也不想結婚了。
到底是一檔什么樣的奇葩節目,能把人看到恐婚?
我們先來八一八內容。
《中國式相親》跟《非誠勿擾》有點像,第一期的模式是男選女。五位男嘉賓帶著自己的家長到現場,然后女嘉賓單獨上場被挑選。
女嘉賓上場的過程中,只有家長們在臺上,而男嘉賓們都躲在一個玻璃房子里,如果有喜歡的可以選擇爆燈。
來看男嘉賓們的配置:
一號男嘉賓是幼兒園園長,帶著媽媽和二姨來的。因為二姨家有兩個兒媳婦,所以男嘉賓覺得他二姨特別有發言權。
于是全程都是二姨在提要求,對女嘉賓的要求是:身體健康、心地善良、勤勞肯干、當家理財。
他二姨翻譯了一下,說意思是干活,只有能干才能活。
所以基本上就是給兒子找個不僅不要工資還要倒貼錢的保姆。
一號男嘉賓一聽,光是保姆哪夠啊,還得是美麗的保姆啊。于是加了一點是要長得好看。
二號男嘉賓是個想當歌手的自由工作者,沒談過戀愛,是媽媽的寶。
他媽媽是高級營養師,提的要求就是要好生養,不能找手腳冰冷的女孩,因為這樣的女生宮寒,生男孩容易得小腸岔氣,生女孩容易營養不良。
如此偽科學還能拿到高級營養師的證,我也是服氣的。
第三位男嘉賓是英國海歸,爸爸是外交官,媽媽是醫生。所以這一家的擇偶標準是比較傳統的,希望媳婦教養好就行了。
第四位男嘉賓是蒙古族的,清華大學高材生。
這家的擇偶標準是場上五位當中最令人稱贊的,媽媽只是說,只要兒子喜歡就行了。
第五位男嘉賓是培訓機構老師,存在感不強,但他媽媽說他是李易峰和黃曉明的結合體,也是蜜汁自信。
接下來就是女嘉賓出場了,上面的擇偶標準只是前奏,接下來對女嘉賓的羞辱才是刷新了下限。
第一位女嘉賓是留日女博士,幽默風趣,情商超高,但長得不屬于漂亮型的。
于是一號“找保姆”男和二號“好生養”男瞬間就表示“那不行”。
此刻很想圍笑,請問你們自己長啥樣?有啥本事?
于是風趣幽默的可愛妹子很快就被三觀正常的四號少數民族學霸牽走了。
替補上場的是一個喜歡“成熟穩重,會照顧人”的女生的男嘉賓。
既要漂亮,又要會照顧人,2號女嘉賓剛好就符合這兩個條件。
她在上海開燉湯店,人長得漂亮,還有車有房。
于是男嘉賓們都超級興奮,尤其是“找保姆”男和“好生養”男,恨不得馬上為她爆燈。
但反轉馬上就來了。
漂亮事業有成的女嘉賓,今年40歲,之前離過婚,現在帶著一個兒子。
于是場上的氣氛瞬間降至冰點,剛剛興奮的男嘉賓們都沒聲了。
一號男嘉賓“找保姆”男說,她要是二十多歲,我肯定給她爆燈。
喲,之前不是說只要漂亮就行了嗎?而且別人還符合二姨說的“持家理財”呢,怎么現在突然又不行了呢?
所以是要找一個二十多歲年輕貌美又能當保姆又能賺錢的老婆呀,這么好你怎么不上天?
二號男嘉賓,就他媽媽是營養師的那個,明顯被這個漂亮姐姐給迷住了,于是義無反顧地爆了燈。
這下營養師媽媽急了,完全忘記“教養”二字怎么寫,直接開啟人生攻擊模式。
因為在她的期望中,兒媳婦是要給她生兩個到三個孩子的。嗯沒看錯,是給她生。
所以兒子給一個40歲的女嘉賓爆了燈后,這位媽媽不是勸兒子,而是直接發表惡心言論,讓人目瞪狗呆。
“二十歲男人是期貨,三十歲男人是現貨,四十歲男人是搶手貨,你有多大把握在十年后還能擁有他?”
我的天吶,誰給你的臉!
隨后繼續補刀,說她兒子是怕女嘉賓尷尬才爆燈的,所以這是同情的一爆?
誰稀罕你那廉價的同情請問!
看到這里,你們發現問題了嗎?
在當前的中國,對女性懷有最大惡意的,恰恰也是女性!
一號男嘉賓的二姨要找個能干活的,一定因為她自己在家里就是替家人干活的那個。
二號男嘉賓的媽媽需要媳婦為她生兩三個孫子,觀念里也一定認為“傳宗接代”是一個女人最大的使命。
她們看似好像享有家庭的話語權,但這份話語權絕對不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的。
----------
我們現在常常會聽到一個詞——女權,到底什么是女權?
中國的女權主義,是指女性爭取與男性平等,體現女性自我精神與能量的一種女性思想、社會言論及政治協助行為。
嗯,簡單來講,女權主義提倡的就是男女平等,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也一樣能做;同時,不以性別差異來歧視女性。
剛剛節目里提到的40歲女嘉賓,有23歲男嘉賓為她爆燈時,家長的反應是非常焦慮的,而這種情緒有很多人表示可以理解,因為如果是自己的兒子,也不希望他找一個跟自己差那么多的。
這里需要強調一件事,就是40歲女嘉賓是事業有成的,而23歲男嘉賓是無業游民。
再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一個四十歲事業有成的男人,找了一個23歲無所事事的女人,大眾的接受度是不是瞬間高了很多?
甚至還會有人把這個女人稱做是“人生贏家”之類的?
這就是性別的嚴重不平等。
同樣一件事,男人做是正常的是驕傲的,而換成女人就變成了絕對不能接受。
雖然女嘉賓說,時間會證明一切,因為大家都會老,但在當下是沒有一個人理解。
還好,娛樂圈里還是有正能量的。
前段時間結婚的張倫碩和鐘麗緹,就面對著十分相似的境況。
鐘麗緹46歲,離過兩次婚,帶著三個孩子。
張倫碩34歲,沒有婚史沒有孩子。
但他們還是可以相愛,因為他們是以愛為前提交往的,而不是那些橫在兩人面前的條條框框。
-----------
再說現在為什么有那么多年輕人恐婚。
從《中國式相親》里就完全能看出來,目前大多數中國家庭,孩子們談戀愛找對象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父母為了家庭。
也就是說,當你在選擇了一個伴侶的時候,你同時也選擇了他的整個家庭。
年輕人都是崇尚自由的,但個人的隱私和界限明顯已經在選擇婚姻時蕩然無存。
不僅是父母可以干涉你們的生活,像一號男嘉賓那樣,連二姨都可以來隨意指手畫腳。
談戀愛的時候,我只需要喜歡他這一個人就好了,可一旦進入婚姻,你就必須要接受他整個家庭。
這是婚姻帶來的強制附屬品。
而家長們往往最喜歡打著“愛”的名號來干涉孩子的人生,口口聲聲都是“為你好”,但實際上他們考慮了女方的身體條件、考慮了女方的收入水平、考慮了女方的生活能力、考慮了女方的家庭教養,卻唯獨沒有考慮過,孩子們的性格是否合適,興趣是否相同,感覺是否到位。
生養了好幾個孩子的,一樣會感情破裂而離婚,比如朱莉和皮特。
能干懂事會照顧人的,一樣會面臨出軌的問題,比如文章和馬伊琍。
年輕漂亮賢惠大方的,一樣會遇到不安分的情況,比如王全安和張雨綺。
會干家務、會掙錢、會生孩子,從來都不是守住婚姻的秘訣,只有感情本身才是。
當女性們被物化成商品,當婚姻被按照具體的標準拿來談判,當男性們被家庭調教成了“巨嬰”……
我們為什么還要選擇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