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涂朱”?
自新石器晚期至夏代起,人們就有在墓葬中鋪朱砂的行為,此為祈福吉祥之意?!巴恐臁庇纫陨讨軙r期最為鼎盛,至漢代后則不再見。而現代人對于朱砂的理解則不同,除以入藥以外,還有驅魔辟邪之用。
朱砂隨著時代不同,對其理解及作用也出現天壤之別。如按現代人使用朱砂驅魔辟邪之用,則無法解釋古人為何在自己墓中大量撒滿朱砂,難道是把自己的魂魄祛除掉嗎?古玉鑒別也是如此,絕不能以現代人的意識形態對古玉進行鑒別。就如同有人認為拍賣行所拍之高古玉一定是真品無疑,只是因為他自己覺得假的沒人買。
“涂朱”在夏商周乃至漢代之時,當為祈福吉祥之意。漢代視死如視生之后葬之風,更能解釋“涂朱”之意。
玉牙璋、通長54厘米 最寬14.4厘米 厚0.8厘米、1980年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遺址5區3號墓出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青灰色。通體磨光,整體似窄長鏟,兩側外侈,凹弧斜形端刃。近刃部長邊上穿一孔,嵌以白色圓片。柄部有一圓穿,兩側出較美觀的扉牙。
故宮藏商代玉戚,表面有清理痕跡,但朱砂清晰可見。
故宮藏商代青玉光素珩,雖然表面經過清理,但依然有朱砂混雜墓土依附在玉珩表面。
故宮藏商代青玉魚
故宮藏周代玉魚
龍首紋玉壁、西周遺物、直徑4.4、厚0.2-0.4厘米、1977年陜西省鳳翔縣南指揮村秦公一號墓出土。玉色淡綠,圓形扁平體,一面下端有切割的直線和斜線痕,另兩側切成斜面,中部臺面上有陰刻的龍首紋,龍圓睛,眼角線延長并回勾,兩面雕紋相同,其龍首紋為西周時期的風格。當為西周時的遺物改制而成?,F藏陜西省歷史博物館。
秦式龍首紋玉璜、春秋晚期、通長12.8、寬4.1、厚0.5厘米、1977年陜西省鳳翔南指揮村秦公一號墓出土。玉色青白,扁平體扇形,兩面均以陰線組成互相勾連的秦式龍首紋,所有陰線均比較輕柔,線槽中留有雕刻時工具似乎抖動的毛茬?,F藏陜西省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故宮藏戰國白玉環
廣州南越王墓發掘現場照片,可以看到紅色的朱砂遍滿隨葬品上。
玉鞢形佩、西漢前期、長7.2厘米 寬4厘米 厚0.4厘米 孔徑1.6厘米、1983年廣東省廣州市象崗南越王趙昧墓出土、廣東省廣州市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藏、玉受沁呈白色。體形修長,一面稍凹,另一面微拱似龜背,中有一圓孔,頂尖;兩邊附飾一大一小,為兩只透雕的變形鳳鳥。器表及附飾上均刻有單線云紋,表面粘有朱砂和絲絹。
銅承盤高足玉杯出土現場,紅色物質皆為朱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