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發現剛讀完的《漫畫東南亞》漲價收了,趕緊下單賣掉,那就要在快遞上門前突擊把筆記做完。
東南亞是以歐洲為中心的叫法。早期,西方人將東方劃分為近東、中東和遠東,近東是巴爾干和土耳其、中東是那些伊斯蘭國家、遠東主要是中日韓,比如遠東第一大城市——上海。東南亞是二戰后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才有的說法,是印度東邊、中國南邊的11個半島和海島國家,像印度尼西亞的nesia就是島嶼的后綴。
被西方殖民,日本剛來的時候覺得挺好,后來發現日本人更爛。
緬甸有135個民族,占比最大的緬族排斥其他民族、排斥鄰國(泰國、印度、中國)、排斥西方(閉關鎖國60年)。
11-13世紀的蒲甘王朝是緬甸的黃金時期,蒙古軍攻入讓一切化為灰燼。18世紀中葉又建立了強大的貢榜王朝,為了爭奪中南半島的領導地位,貢榜王朝消滅了泰國的大城王朝。我去大城旅游的時候,導游就介紹緬甸皇宮上的金子就是那個時候搜刮過去的。
英國統治印度的時候,為了入侵中國也不會放棄緬甸,緬甸淪為英國殖民地,英國扶植其他少數民族,鼓勵印度人移民緬甸。
緬甸的民族主義運動中涌現的領導人就是昂山,但被暗殺了。1962年緬甸三大首領中的另外一位奈溫發動軍事政變,在軍事統治時期,緬甸是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反對軍事政權的高光人物就是昂山的女兒——素姬。
緬甸是東南亞最大的大米輸出國,艾滋病問題十分嚴重,毒品問題就更不用說了。
泰國90%的人口都信佛,國民對國王絕對尊敬,我在泰國看過一次電影,片前要播類似國王一家的影集,所有的觀眾都要起立。
比起鄰國,泰國的歷史少了一些苦難,因為他在中南半島的中央,在英國和法國勢力范圍的交界處。
泰國的歷史始于13世紀北部的幾個小王國,其中的一個就是素可泰,他滅亡了柬埔寨的高棉王朝,成為中南半島的霸主,這是泰國歷史上第一個獨立王朝。素可泰王朝沒有持續多久就滅亡了,1350-1767年大成王朝建立,他是中國商人吳通建立的。
400年的大成王朝被上面的緬甸給滅了,一個叫達信的將軍建立了達信王國,但僅一個朝代。之后的卻里克王朝的建立者也是一個將軍,達信國王派他去打老撾,今天玉佛寺的玉佛就是從萬象搶的。
達信被叛亂趕下臺后,卻里克將軍被擁上王位,他就是拉瑪一世,他遷都暹羅,改名曼谷,卻里克也有一半的中國血統。拉瑪五世時期頂住了英法的壓力,阻止泰國淪為殖民地。拉馬七世被軍事政變逼迫退位,泰國也有60年的軍事統治時期。軍事政變的任務叫頌勘,他將國名由暹羅變為泰國。二戰中日本失敗,和日本合作的頌勘辭職,泰國結束軍事統治,流亡國外的八世回國。今天的泰王是繼位不久的拉瑪十世,還是卻里克王朝。
老撾是人為制造出來的國家,法國殖民越南后,從泰國掠奪的土地就是今天的老撾。
老撾的自然環境很差,耕地面積不足3%。
老龍族(老撾族)是從中國南部遷來的泰族的一支,老松族、老聽族就只能上山地、高山里居住去了,老松族不是一個民族,是多個少數民族的合稱。
老撾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國家是從瀾滄王國發展成為的萬象王國。趁著萬象王國分裂,泰國和越南把老撾的領土瓜分了,19世紀的老撾就是法國從已是泰國的領土中劃分的湄公河東邊的領土。
后來日本人來了,二戰后,民族主義的獨立派和希望重新接受法國統治的保守派互相對峙,兩派間內戰30年。一直到1975年,老撾結束內戰,成為社會主義國家。
越南戰爭中老撾也是戰場,給南越共產黨的物資就是通過老撾高山秘密通道即胡志明通道運送的。
越南是以從中國南方遷移過來的越族為主組成的國家,在2-10世紀,都是接受中國統治的,是唐朝滅亡后才建立了最初的封建國家,明朝時將越南再次納入中國版圖,1428年,黎利將明朝軍隊趕出,建立了越南歷史上統治最久的黎朝,但仍然是一切效仿中國。1802年阮映福建立了阮氏王朝,期間法國軍事入侵越南,中國和法國打了一仗,就是中法戰爭,越南完全成為法國的囊中之物。法國直接統治的是南部,把西貢建成了“東方巴黎”。
(看國旗就知道了)
馬來西亞是由馬來半島的南部和婆羅洲島的北部組成的,旅游勝地沙巴就在婆羅洲島,婆羅洲島南部就是印尼了,這是因為殖民地時代,北部是英占、南部是荷占。看地圖最右側的新幾內亞島,更是完全一刀切,一看就是人為劃分的領土,西部是印尼(荷占)、東部是巴布亞新幾內亞(英占)。
馬來西亞的真正歷史開始于馬六甲的建立,隨著海峽交通的發達,15世紀伊斯蘭教傳入馬來半島,伊斯蘭教是馬來西亞建立國家的支柱之一。16世紀葡萄牙占領馬六甲、17世紀荷蘭興起、18世紀英國在亞洲實力大增(英國人預測到新加坡的重要性),1896年英國成立馬來聯邦,當時加入聯邦的馬來半島和婆羅洲北部構成了今天馬來西亞的版圖。
(今天馬來西亞國旗上的新月就是伊斯蘭教的標志)
也是經過了日本統治的歲月,1957年馬來聯邦宣布獨立,既包括馬來西亞也包括文萊和新加坡,伊斯蘭教為國教。后來文萊拒絕加入聯邦、華人占優勢的新加坡宣布獨立。今天,馬來西亞的民族分裂問題還是很嚴重的。
印尼由17508個島嶼組成,之前就被稱為“多島嶼的國家”,直到19世紀英國的而語言學家使用“印度尼西亞”來命名此地。這個國家是荷蘭殖民地獨立后形成的,之前就被稱為“荷屬東印度”。
在眾多島嶼中,爪哇島的政治、經濟、文化、人口等方面都處于中心地位,雅加達是印尼人打敗葡萄牙人命名的“勝利之城”,荷蘭殖民時期改名“巴達維亞”。
1945年印尼宣布從荷蘭獨立,日本人又來了,印尼人夾道歡迎,后來發現也不怎么樣,日本戰敗,荷蘭又想卷土重來,知道1949年印尼終于完全獨立。獨立的領袖芝加諾又開始搞獨裁,之后是蘇哈托搞獨裁,兩屆政府獨裁統治50年。
菲律賓也是由7150個小島組成的國家,菲律賓人中相當一部分是混血,華人、西班牙人、美國人和馬來人的混血。
菲律賓沒有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輝煌歷史,是隨著西方列強的登場才有自己的歷史。麥哲倫就是因為卷入菲律賓薩馬島的糾紛被當地人殺死的。菲律賓的名字來源于西班牙占領此地,借用菲利普二世的名字二命名。由于西班牙人的原因,菲律賓成為亞洲唯一一個80%人信仰天主教的國家。
菲律賓是東南亞中最先開始民族主義運動的國家,但原因卻是因為菲律賓的西班牙混血覺得沒有享受到等同西班牙人的待遇。1898年借著美西戰爭之機會,菲律賓獨立,即菲律賓第一共和國。但美國議會承認菲律賓獨立是在1934年。美國對菲律賓殖民時期,進行了巨額投資,二戰時期菲律賓品名地址日本,(二戰日占時期成立的傀儡政權是第二共和國)。日本戰敗后美國在熱烈歡迎中回歸菲律賓,這是第三共和國。菲律賓當然也經受過獨裁時期。
英國人萊福士從當地蘇丹手中買下了圣淘沙島,為了建設城市引入了大量外國人,新加坡成為多個民族、多種文化共存的國家化城市。
日本戰敗后,英國再次占領新加坡,因為害怕華人占大多數新加坡社會主義化,允許新加坡合并進入馬來聯邦,直到1965年新加坡共和國成立。在李光耀的領導下,新加坡成為亞洲四小龍。今天的總理是他兒子李顯龍。
至于花園城市、清廉政府之類的就不說了。
文萊的意思是馬來語的“和平的地方”。
隨著葡萄牙征服馬六甲,很多穆斯林涌入文萊。1578年天主教國家西班牙進攻文萊,文萊是和葡萄牙聯手趕走了西班牙人,但后來英國、荷蘭等紛紛開始殖民侵略,文萊國力變弱。1839年沙撈越州叛亂,一個叫布魯克的英國人涌現,當上了沙撈越州的王,家族在這里統治了100年,并不斷利用英國海軍蠶食文萊的領土,所以文萊今天只剩下沙巴和砂勞越之間的一點點領土。也是經過了日占時期和英國重返文萊,1959年英國承認文萊自治。直到今天,文萊還是君主制國家。
(黃色是蘇丹的象征 黑色和白色是文萊親王的象征 旗幟和華蓋象征著王室)
比如什么國王的營養師之類的。
1642年葡萄牙人到達這里,東帝汶被葡萄牙統治了300年。日本戰敗后,葡萄牙回歸東帝汶,1975年放棄,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成立。本身東帝汶就有親印尼派,加上伊斯蘭教國家印尼擔心東帝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東帝汶宣布獨立后的9天,印尼就占領了東帝汶。為了獨立,東帝汶強烈反抗,中間涌現了人權名人、以及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人士。2002年東帝汶共和國誕生,最晚獨立的東帝汶傷痕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