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月大如盤,白光瀉地,涼席側臥,銀衾覆身,屋亮猶白晝,地白如積水,仰觀玉盤掛簾,俯察手影凌波。
久不能寐,亦不忍睡。
索性起身批衣,下樓觀月,彼時已三更。
院中無人,獨我往來,不覺孤寂,心生竊喜。
月獨為我圓,獨為我亮,獨為我做橋梁。
千百年來,無數(shù)騷人,月下獨酌,月下思親,月下沉吟,月下徘徊…
初唐張若虛,滿腹經(jīng)綸,報國無門,仕途潦倒,籍籍無名。
春江花月夜,獨自徘徊吟詠,滿腔才情,一時傾瀉。
大江東去,幾人知,那時王侯將相何人、三省六部又誰,而《春江花月夜》,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無人不信手拈來那句: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盛唐張九齡,一生宦海飄浮,進至宰輔,退為布衣,久經(jīng)風霜,獨不滅憐月詩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李白,詩骨俠氣,仗劍策馬。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眼望昆侖,目無下塵。貴妃研磨,力士脫靴,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清高狂傲如此,卻終身奉月不止。
月之白凈,恰似我心。月之光亮,恰猶我志。月之圓缺,恰如我境。
李白愛月,視如知己。身游人間,心懸云端。不甘啁啾,志在鯤鵬。表為狂人,內(nèi)藏儒心。仕途跌宕,苦酒灌腸,其中冷暖,只有月知。
北宋蘇軾,少年得志,氣壓群才,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烏臺案起,神壇跌落。棟梁砥柱,灰飛煙滅,鴻鵠之志,倏忽蕩盡。親友疏離,莽漢撞欺,天上人間,如夢方醒。
白日昏睡,夜間獨游,縹緲孤鴻,寂寞沙洲,行而復行,嘆而又嘆…
廟堂雖高,無可攀緣;北海雖遠,扶搖可接??酌系澜?,齊家治國,難解我憂;老莊玄遠,無用之用,可消我愁。
宇宙天地,人如白駒,愁腸怨骨,終為糞土。既如微塵,吾寧愛憎?
每逢月色如水,蘇子便竹杖芒鞋,粗衣夜行,身輕如燕,喜不自勝,如赴老友之約。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江上清風,山間明月,不分貴賤,不收分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此為蘇子之無盡藏也。
《紅樓夢》中,“才自清明志自高”的賈探春,月圓之夜,夜漏三轉,仍獨自盤桓大觀園。
前夕新霽,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難逢,詎忍就臥,時漏已三轉,猶徘徊于桐檻之下…
大觀園中才子佳人雖多,卻未有如張懷民者作伴,探春的高遠孤潔,只得托付明月。
自古愛月之人,多為高雅之士。何以言之?蓋月類己,圓缺陰晴,玉潔冰清,高冷孤懸,暗夜獨顯。千古風流,集于一身,百世青志,融為一體。
無所不知,無所不通,卻,不言不語,無聲無息。
我望月,因慕圣賢,我慕圣賢,因常望月。
古人情感,含蓄雋永,高深莫測,不流人前,不顯白晝。
唯有夜深人睡去,對月孤行時,才敢解開胸襟,表露心跡,情思綿綿,揮淚如雨。
昨之大月,飽滿通亮,內(nèi)中所含,盡是古賢心語。今人忙顛,無暇仰望,唯我閑人,洗耳久聽。
與古神交,實我幸事,特此記之,望月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