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潮流的不斷發展和文化教育的不斷提升,女性對自我權利的意識愈發清醒,同時人們對于女性的法律地位也時有熱議,即使在某些無關女性權利、地位的話題中,也會引伸出女權等問題上。
一個話題的討論源于問題沒有被解決,即女性權利在現如今也并沒有得到完全公平的對待。在生產力的發展過程中,最初的母系社會逐漸被父系社會所取代,而女性的權利也因此一落千丈。
宋代的程朱理學所提倡的便是完全父權的一種觀點,這一學說要求女性三從四德,忠誠守節,但即便如此宋代的女性并沒有完全受到這一種學說的束縛和壓抑。
宋朝女性地位和學識的不斷提升,使得她們在社會生活、家庭生活中具有更多的權利,包括婚姻中的改嫁、再嫁。
一個時期的文化教育可以反映出其文化的價值取向,對宋代女子來說,女訓作為其倫理教育的重要組成,明晰了封建傳統禮制對宋代女子的道德操守和行為修養的要求。
一個女子所行所說都反映出其文化底蘊和修養,而宋代女訓在前朝的基礎上增添更為完善的和更為堅實的理論基礎,這樣一種相對理論化、系統化的、封建性質的教育理論對宋代女子各個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女訓教育的價值取向提升了宋代女子的家教家風。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那時,一個家庭沒有家風則是思想上的貧窮。
家教不僅是個人行為的體現,同時也是一個家庭的德行修養、品質內涵的體現,兩者相互影響,相互成就。
那么在父權社會中,一個女子的家教家風又能對家庭產生什么影響呢?
那時的寒門子弟在追求官位顯赫的路途上必須展現出其正面的人生價值,以此得到自己所需的社會地位并同時維護家族的利益,他們意識到女子教育對家族繁衍后代、文化修養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響力。
因此傳教女訓的士大夫們在撰寫女訓時,體現出他們對女子應當接受知識和禮儀教育呈現一種認同的態度。
參考文獻:《蘇洵集》記載:女正者,家正也。
蘇洵所記載的這句文字描述了士大夫認為女子的正確品性可以體現出家庭的正確教育,接受教育和文化的熏陶,不僅增長自身的文化底蘊,同時也可以為自身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遇,為家庭提供更好的條件。
唐代以來,文化的開明使得女性逐漸認識到自身獨特的力量和才能,渴望提高自身社會地位,豐富自我思想、增長自我能力,但由于當時條件限制,女性覺醒的力量并沒有完全深入到每個人的心中。
而到了宋代,女訓的教育豐富了宋代女子的思想層面,從精神上、心理上滿足和充實他們的需求,女性意識覺醒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女子們愿意將自己從封建禮制的束縛中脫離出來,以自身的想法和日漸增長的見識提升自己的生命價值,感受世界的美好,追求自己所希望的理想精神境界,她們或以文字抒發對封建禮制的不滿,或以行動反抗封建思想的束縛。
女訓的教育肯定了女子的地位,不再灌輸以“女子無才便是德”這種錯誤思想,也不再對女性宣教“男尊女卑”荒謬之論,女訓激發起女性意識覺醒向前進步的動力,這一舉動也使女子在家庭地位中擁有更多的權利,得到更多的自由。
婚姻的傳統定義是男女之間的結合伴或不伴新生命的誕生,但婚姻的締結不只是兩個人的結合,還關系到各種新的社會關系的形成,之所以有家庭是因為有婚姻。
參考文獻:《禮記·昏儀》記載: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后世,故君子重之。
婚姻的締結是男女之間好的結合,君子之所以會重視婚姻的締結,是因為事關祖輩和子孫后代。可見,婚姻對一個家庭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女性法律地位的變化也體現于其中。
宋代女性在婚姻中具有獲得嫁妝的權利、離婚權以及改嫁權。宋代厚嫁之風盛行,家族不論貧窮富貴,對于女兒出嫁都十分重視,在現有的條件下,盡力為女兒準備豐厚的嫁妝。
《宋文鑒》中曾記載在仁宗天年間,軍隊里一位士兵不幸犧牲,但其女兒仍未婚嫁,其同僚們便籌集了三十萬,用做這位女子日后出嫁的嫁妝,可見在宋代女子出嫁的重要新在人們的心目中形成了共識。
參考文獻:《宋史·禮志》中記載:公主下嫁,嫁資之數倍于親王。
由此可見公主出嫁時,嫁資豐富得比起親王娶親的聘禮要多得多,如此豐厚的嫁資在當時法律上定是有相關的保護規定的。
宋法規定:在議親時,應該將女子陪嫁之物以書面形式列出;家中女子未嫁但要分家時,女子應當分的嫁妝;同時法律還規定女子的嫁妝不可受侵犯。
但這樣的保護并不是沒有弊端,由于法律保護了女子的嫁妝,導致了厚嫁之風被不斷鼓吹,許多貧窮人家并無法籌備充足嫁妝,導致一些女子無法出嫁。
總的來說,宋代女性在婚姻中掌握了更多的財產分配權以及資產使用的自主權,同時保護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合法權益。
宋朝法律在唐德基礎上,根據社會文化發展的方向,對離婚做出了新的修改,保護宋代女性在離婚權上取得更大的保護。
宋律規定:在訂婚三年后沒有合理理由不完婚著,女子可以要求離婚;配偶超過三年不歸家且毫無音訊者,妻子可以向官府申請離婚;丈夫私吞財產導致婦女無法維持生活,女子可以要求離婚;當配偶蓄意傷害妻子,如家暴等,妻子可以離婚。
以上種種并不是全部,但是不難看出宋律對于女性在婚姻中受到侵害做出了巨大的保護措施,保護了女性在婚姻中的正當權利,同時也保護了女性的人身自由權。
第宋代女性的改嫁現象并不稀奇,這是因為女性的改嫁在宋代貞節觀中并不具有絕對的否定性。
宋朝的思想開放,程朱理學的推廣并沒有在宋朝自上而下的形成一種系統化的思想深埋于人們的意識中,甚至有人認為是偽學。
但對于改嫁的女子是有條件限制的,與情理之中的改嫁并不受社會的譴責,在宋史的記載中,許多例子都反映出宋代社會對女子改嫁的認可態度。
現如今,女子在婚姻中的法律保護、在社會生活中的人身自由、權利保障是普遍現象。但是在宋朝,相比于其他朝代,女子法律地位的保護大幅提升,這與當時宋朝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繁榮發展密不可分。
雖說唐朝也同樣是文化經濟高度發達的時期,但對于女性的法律地位的保護仍處于一個相對萌芽般的狀態,宋朝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結合和發展可以說達到了古代歷史的新高度。
從經濟上看,宋的農業政策做出了改變,使商業和農業同步發展,資金的收入便多了一個新的渠道,隨著女性在商業中參與的成分越來越大,女性的地位也隨之提升,因而保護女性的權利也在情理之中。
從文化上看,宋朝更傾向于推文抑武,并且宋朝的各個階級都認為,女子應該讀書,女子應當受到文化的教育。
正是由于女子文化教育程度的提高,對于女性意識的覺醒具有更進一步的推動作用,使越來越多受到不公平對待的女性勇于發聲,宋朝也因此出現了許多才女。
從法律上看,宋朝的律法雖說沿用唐律,但在內容上進行了豐富以及更為細致化的修改,對女性的離婚權、改嫁權、人身自由權等做出了更加明確的規定。
同時在審判的過程中也更加靈活的運用條文規定,更加注重理論和實際的相結合,更加有效的維護了宋代女子的權利。
婚姻是女子步入新的社會關系的方式,在當時文化教育和經濟發達的影響下,宋代女子在婚姻中可以擁有財產分配權、離婚權、改嫁權等基礎權利,可見程朱理學對當時人們的思想并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
相比于其他朝代,宋朝女子在家庭婚姻中最大的權利變化是財產權,由于女子在農業、商業、手工業等的參與,女子地位得到一定的提升,為家庭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收入,在家庭中可以獲得財產的分配權,并且對于嫁資有使用權。
同時宋朝對女子的教育使得女子的思想逐步開放,為自我意識的覺醒、為自我人生的爭取都打下了基礎,女性在社會生活、家庭生活中貢獻自己的力量,使得宋朝繁榮的景象更加活躍,經濟力量更加強大。
參考文獻
《宋史》
《宋文鑒》
《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