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網劇《我是余歡水》,撕開了中年人的生活。
劇中余歡水和甘虹的婚姻引起熱議,特別是甘虹這個角色,貪慕虛榮,婚內出軌,乍看之下,好像是她導致了和余歡水的婚姻悲劇。
實際上,一場婚姻走到結束,雙方都有問題。甘虹這個角色的確可恨,但我從她身上又看到了可悲。
甘虹從沒給過余歡水笑臉,即使在娘家她也沒笑過。
她不愛余歡水是原因之一,但原生家庭沒有給予她愛和尊重是更大的原因,通過甘虹在娘家的幾個細節就能看出來:
第一,甘虹帶著孩子回娘家,余晨因為玩具跟弟弟家的孩子吵起來,本來兩個小孩吵鬧是常有的事兒,吵完就好了。
但是甘虹的弟弟先是罵余晨小兔崽子,接著弟媳婦也來批評余晨,完全不把甘虹放在眼里。
第二,飯桌上弟弟讓甘虹幫她盛飯,一桌人都沒覺得不合適,只有余歡水站出來說:她是你姐姐,有你這么對她的嗎?結果弟弟回了一句,家里傭人不在,我讓我姐給我盛飯怎么了。
第三,余歡水給他們帶了假酒,飯桌上弟弟毫不留情嘲笑他,父母并沒有阻攔,反而是對余歡水臉有怒氣。
這三個細節下,甘虹一直是隱忍懦弱的,弟弟罵余晨的時候她沒說話,弟弟讓她盛飯的時候她很習慣地放下筷子接過碗,一家人嘲笑余歡水的假紅酒,又何嘗不是在嘲笑她?
甘虹的愛慕虛榮,有一部分原因是原生家庭造成的。
生活在這種姥姥不疼爹媽不愛的環境里,想揚眉吐氣,唯一的方法就是嫁個有錢人。
于是甘虹嫁給了余歡水,因為他的房子比他們一家四口住的都大,他一個月工資頂她半年的。
甘虹一定懷念那時候的自己,那是她在娘家的高光時刻。但這一切都在余歡水出車禍的那一刻又回到了從前,所以甘虹不愿余歡水去娘家,余歡水的出現只會帶給她更多尷尬和白眼。
婚姻相處之道她又能懂多少?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她只知道你有錢就會被看得起,沒錢只能懦弱。
被塑造成這樣一個人,她是可悲的。
甘虹的愛慕虛榮是骨子里的,嫁給余歡水只因他能給自己富有的生活和面子。
后來余歡水失意,她便成了“怨婦”,怨恨丈夫不爭氣,怨恨婚姻無法給她帶來想要的生活。
那次爭吵之后,她去見了初戀。當初跟初戀分手,是因為從這個男人身上看不到希望。而今去見初戀,是因為從余歡水身上看不到希望。
但甘虹總歸是個格局小、目光短淺的女人。
初戀有錢嗎?比十年前的余歡水差遠了,但比現在的余歡水好多了,起碼有車可以接送孩子上下學,有體面的工作和能直起來的脊梁。
一個人越缺少什么,就會去追求什么,“脊梁”是甘虹和余歡水所沒有的。
這是甘虹選擇初戀的另一個原因。
但幾乎可以預見,甘虹和初戀的婚后生活,早晚也會是一地雞毛。
對于甘虹來說,男人有了“脊梁”就要有錢。他們現在住的房子是余歡水給的,初戀屬于拎包入住,我們看到的財產是那輛十幾萬的車,由此推斷他的薪資水平并不會太高,這樣的關系出現裂痕是早晚的事兒。
總有一天,甘虹會像對余歡水一樣對待初戀,抱怨他沒有賺大錢的能力,抱怨他讓自己在娘家人面前丟臉。
甘虹的可悲之處就在這里,她的成長環境決定了她是這樣一個人,她這個人決定了她的命運。
不論嫁給誰,不論擁有怎樣的婚姻生活,到頭來總要重走老路。
在整部劇里,甘虹的角色是最讓人討厭的。離婚了丈夫凈身出戶,她便馬上帶著初戀入住;余歡水患病她首先想到的是那100萬要立遺囑……這種利己主義讓她看起來無情無義。
追求物質的人不可恨,可恨的是把自己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別人身上。
因為原生家庭不好,于是想通過嫁個有錢人改變命運;丈夫沒本事婚姻不幸福,于是再換一個。
當一個女人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別人身上,無疑是最愚蠢的。
她其實有很多改變命運的機會,比如像蘇明玉一樣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用實力改變命運。哪怕嫁人后,她能有一點點醒悟,夫妻同心,共同抵抗風雨也行。
沒有意識到問題的關鍵所在,才是她最可悲的地方。
在克里斯多福·孟的《親密關系》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
婚姻和親密關系的真正目的,是讓你踏上尋找真正自己的旅程。
想通過嫁人改變命運的女人,其實最重要的是,在親密關系里尋找真正的自己。
二婚的甘虹,也許有一天會明白,如果不改變心態,不論嫁給誰都不會幸福,也許永遠不會明白。